閱讀34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從“112部隊”到“機器人”特種兵……

7月19日,2017年全國檢察機關科技裝備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1.5萬餘件檢察辦案科技產品亮相。程丁攝

案管機器人成為檢察機關科技裝備展上的亮點。

觀眾體驗“VR+檢察”數字模擬平台。

全國人大代表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劉慶峰

全國人大代表

中創軟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景新海

全國人大代表

廣西森林國際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黃超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第二研究院黨委書記 馬傑

全國政協委員

啟明星辰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執行官 嚴望佳

智慧檢務是人民檢察院落實中央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網絡強國等係列重要講話,增強科技信息化在檢察工作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全局性地位的係統工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兩個善於”的觀念,要求在改革創新中“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

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現代科技作為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新引擎”,把信息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統籌謀劃、嚴密實施,檢察信息化建設走過了不平凡的曆程。

辦公自動化邁出探索步伐

“一支筆、一張嘴、兩條腿”的“112部隊”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檢察機關呈現的辦案狀態。配設備、建網絡、用軟件,20世紀90年代初,檢察機關開始了“數字檢務”檢察辦公自動化探索的初步行動。

截至1999年年底,全國共有137家檢察機關建立了局域網絡,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5個省級檢察機關、33個地市級檢察機關、98個基層檢察機關,四級檢察機關均嚐試探索建立符合自身辦公辦案需求的局域網絡。檢察機關“數字檢務”的雛形已基本形成,信息化基礎設施、通訊網絡、應用軟件等均開始了早期探索並形成了應用性成果,檢察人員的辦公辦案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轉變。

“這一階段是檢察信息化從無到有的質變,早期檢察信息化的探索積累的經驗、製度、設備為後期檢察機關信息化良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趙誌剛告訴記者。

2000年1月10日,最高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五十二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強檢步伐的決定》。隨著科技強檢戰略規劃的實施,網絡建設被提到了從未有的高度。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檢察機關相繼啟動了2001年的一級專線網數字化改造工程、2002年的“213工程”、2003年的“151工程”。

2004年下半年,《2003-2007年檢察信息化建設與發展規劃(綱要)》經過多次征求意見正式下發。該《規劃》明確了檢察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原則與指導思想,同時提出了2003-2007年檢察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據趙誌剛介紹,到2007年年末,全國2981個檢察機關聯入專線網,3095個檢察機關建成計算機局域網,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據統計,有1991個檢察院利用信息發布係統建立了專網網站,2029個檢察院建立了電子郵件服務係統。每年全國各級檢察院利用視頻會議係統召開各類會議達1000餘次。這組充分落實規劃後獲得的數據,預示著“網絡檢務”階段的任務完美達成。

“四個統一”拉開網上辦案帷幕

2009年,曹建明檢察長指出,檢察信息化要“堅持建用並舉、更加突出應用”的發展方向。這標誌著“信息檢務”(也稱“應用檢務”)時代的開始,信息係統建設成為新的著力點。曹建明高屋建瓴地提出檢察信息化“四個統一”指導原則,認為未來一個時期,解決檢察信息化發展“瓶頸”問題,必由之路就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實施。

在“四個統一”原則的指引下,檢察機關檢察信息化邁出了由基本應用向全方位、深層次應用轉型的步伐。2012年8月,最高檢根據案件集中管理工作需要,決定以深圳等地成熟軟件為基礎,集中研發適用於全國檢察機關的統一業務應用係統,融業務辦理、管理、監督、統計、查詢於一體,覆蓋各項檢察業務。2014年5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除絕密級案件外,各檢察機關業務部門的案件受理、辦理、文書製作、審批程序等各辦案環節都在係統內實現。

案件信息公開是最高檢在“網上辦案”變革中打出的又一記“重拳”。2014年10月1日,隨著“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在全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並正式上線運行,一個集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平台、重要案件信息發布平台、法律文書公開平台、辯護與代理預約申請平台等四大平台於一身的檢察機關對外溝通窗口徹底打開。

“從職責公開向案件信息公開,是檢察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森林國際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超認為,檢察機關通過案件信息公開,能夠及時有效地回應人民群眾對重大司法辦案等信息的求知欲望,為公民實現知情權提供了便利,形成了人民群眾與檢察機關的良性互動,更好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陽光檢察,有力提升了檢察公信力。

這種標準化、流程化的網上辦案模式使檢察業務工作成為一條高速運轉的“流水線”,檢察信息化在“信息檢務”階段的任務完美收官。

智慧檢務從共建走向多贏

2015年也被稱為“互聯網+檢察工作”元年。

2015年7月3日,最高檢召開“互聯網+檢察工作”座談會。此次會議上明確提出“智慧檢務”的概念,將全國檢察機關的電子檢務工程打造成“智慧檢務工程”成為了這一階段檢察信息化的新要求。

2015年11月9日,最高檢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檢察機關電子檢務工程工作會議,曹建明檢察長深刻指出,要從檢察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把電子檢務工程作為檢察信息化建設乃至推動檢察工作長遠發展的“龍頭”來抓,搶占製高點,著力在建設和應用上下功夫,努力把電子檢務工程建成“智慧檢務工程”。

最高檢全力推進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兩微一端”全覆蓋。2017年6 月13日,隨著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檢察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開通運行,標誌著全國檢察機關實現“兩微一端”全覆蓋。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站在現代科學技術前沿,建立科技型檢察院,運用高科技服務檢察工作,維護司法統一和公正,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2017年7月19日,“2017·全國檢察機關科技裝備展”這場檢察科技盛宴拉開帷幕。此次展會展品除各種辦公辦案設備外,還包括當下最火爆的人工智能、VR、無人機、機器人等前沿科技產品,引來不少觀者紛紛駐足拍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二研究院黨委書記馬傑認為,智慧檢務通過信息化與檢察工作的深度融合,建立了高效、透明、便捷的檢察工作方式,推動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為司法體製改革奠定了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啟明星辰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嚴望佳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檢察事業和法學研究如何融入這一輪科技革命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檢察官和科學家必須攜起手來,實現跨界融合,解決智慧法治建設和應用的重大命題,探索法治的未來。

2017年9月21日,由最高檢發起,航天科工集團、中國人民大學等共同參與的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在最高檢舉行成立儀式。這是近年來最高檢首次與產、學、研單位合作成立創新性組織。

2017年9月26日,全國檢察機關智慧檢務工作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曹建明檢察長在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智慧檢務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加強智慧檢務理論體係、規劃體係、應用體係“三大體係”建設,形成“全業務智慧辦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務、全領域智慧支撐”的智慧檢務總體架構。

在會議期間,蘇州市吳中區檢察院現場連線演示了網上、掌上和實體“三位一體”智慧型檢察院的各項全新功能,將科技滲透到檢察官辦案的每個環節、每個角落。該院目前全年辦理的2000多個刑事案件,90%通過遠程提審解決,提起公訴的1200件案件,45%通過遠程庭審辦結。

“蘇州樣本”實際上是檢察機關探索智能輔助辦案,向信息化要檢察戰鬥力、通過科學技術促進司法公平正義的一個縮影。

“最高檢大力推進智慧檢務建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全國人大代表、中創軟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景新海在現場全程觀看了演示連線,在他看來,智慧檢務建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指示要求,既堅持了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又符合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規律。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告訴記者,無紙化辦公,隨時隨地檢察工作的協調和溝通,自動生成案件審查報告、批準逮捕意見書等,這一項項信息化建設成果,是檢察機關凝神聚力、開拓創新的結晶,有助於提升檢察官的辦案效率和質量。

藍圖已經繪製,奮鬥正當其時。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在會議總結講話時強調,“全體檢察人員都是參與者、親曆者,要順勢而為,努力推動智慧檢務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創新發展”。

文字丨史兆琨

攝影丨程丁

編輯丨陳俊丞

最後更新:2017-10-30 17:10:17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毀滅人類?還是先看ofo小黃車如何用它造福人類吧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逼真易容成人臉!毛骨悚然的穀歌神經網絡!後院活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