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機器人
人工智能會使中國的基礎教育優勢蕩然無存嗎?
日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在某論壇活動上發表了以"創新人才教育"為題目的主題演講。
錢教授認為,創新人才的教育僅僅靠知識積累是不夠的,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其中涉及3個主要因素:知識、好奇心和想象力、價值取向。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對教育都非常重視,培養了許多精英人才,同時不論政府、社會或家庭始終對教育進行著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中國的學生也普遍具有較高的知識掌握量。
對此錢院長認為,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對教育從認知到實踐都存在一種係統性的偏差,這個偏差就是我們把教育等同於知識,並局限在知識上。從目前中國K12教育的實際現狀看,雖然已過有重大進步,但積累和掌握知識仍幾乎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全部內容。
創新人才的教育僅僅靠知識積累就可以嗎?
顯然不能!知識積累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必須超越知識本身!
不僅在基礎教育領域,在中國高等教育界,也存在同樣令人深思的問題,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記住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
今天,我們的大腦必須得到徹底的釋放,注重創新、創造和創意思維,而負責存儲積累知識的部分交給機器即可!
遺憾的是,我們依舊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等方式來培養學生!而人工智能就是通過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來工作,而這種學習過程就是大量地識別和記憶已有的知識積累。
因此不久以後,它就將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掌握知識的人腦。結果就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會讓我們的教育製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
根據愛因斯坦的經驗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錢教授認為教育的未來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激發好奇心,而創造性思維的來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進一步錢教授提出一個公式:創造性思維=知識、好奇心和想象力。
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強。例如,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別強,但是隨著受教育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通常會逐漸遞減。這就形成了創新人才教育上的一個悖論:教育一方麵有助於增加知識而提高創造性,另一方麵又因壓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減少創造性。實際上不是我們培養不出科創人才,而是我們無意間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和父母的合影
創造性思維不僅取決於好奇心和想象力,還與價值取向有關。當今社會價值觀普遍表現出短期功利主義的傾向,急功近利的現象很嚴重。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2017年畢業生典禮上的演講,主題是講人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要超越短期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
在創新價值領域,人類最高的追求是追求真理、改變世界、讓人變得更加幸福。但是反觀現實,我們在價值取向上往往過於急功近利,太功利主義,而恰恰是這,扼殺了我們的創新思維!
急於求成的心態、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導致更多的抄襲、複製,而較少真正的創新,更不太可能出現顛覆性創新、革命性創新。
因此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創新人才教育模式!這裏錢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教育應該創造更加寬鬆的、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第二,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第三,在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在價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義。
華工啟明星作為源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FabLab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FAB認證的華中唯一實驗室,也是一家具有多年教學研發經驗的少兒科創教育機構,致力於培養4到15歲少兒科學興趣、創新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麵向未來、具有世界核心競爭力的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
華工啟明星在培養孩子積累豐富科學知識的同時,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健全人格,樹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也正為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模式革新和科創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華工啟明星歡迎各位交流合作
2017 華工啟明星 保留所有權利
最後更新:2017-11-02 1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