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機器人
WE大會郝景芳:人工智能帶給人類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業,而是懶惰
作為一枚典型的工科生,騰訊WE大會又是年度科學盛典,每年都會邀請世界級嘉賓給大家帶來科學盛宴,當然不能錯過啦!
出乎我意料的是,參加騰訊WE大會的不僅隻有像霍金一樣的科技巨擘們,還有一位特殊嘉賓,女性科幻作家:郝景芳。也許大家對她的名字並不是很熟悉,她曾經憑借《北京折疊》在2016年拿到了第74屆雨果獎,相當於科幻界的諾貝爾,算是科幻屆的一姐了~
這位曾經就讀於清華天體物理的美女學霸,在WE大會上又帶來她的新思考: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對人類的影響。
人工智能說起來好像已經是爛大街了,現在發布個什麼新產品不和人工智能沾個邊都不好意思拿出來。但是它們真的是人工智能產品了嗎?
索尼剛剛恢複生產的Aibo智能狗
在郝景芳看來,真正的人工智能遠遠沒有到來。因為人是自我綜合協調的係統,我們人並不是一個單一心智的,從這方麵來說,人比現在的任何算法都要強。
郝景芳在WE大會上部分演講:
現在很多時候,當我們製造機器的時候,我們總想尋找一種通用智能,就是用這一個智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人其實不是這樣的,人是一種綜合智能,在人的頭腦裏麵有不一樣的智能處理問題。當我們在街上看到一個車過來的時候,杏仁核發出警報,告訴我們危險要躲開,當我們看到一個老人摔倒在街上,一種同情憐憫讓我們想把他扶起來,但是另一個批判的聲音說,他有可能是騙子要躲開,但是另一個正義的聲音說,即使他是騙子,這樣可憐的老人我是不是應該幫助他。但是還會有一個綜合的,從一個全景的視野的角度會去分析這個時候的形勢、分析這個時候個人的情況、分析這個時候社會的狀況,可能會報警,也可能會介入處理當時的狀況。
所以我是覺得在未來,其實人工智能它的下一步發展,不管它往哪個方向發展,它要處理的接下來就是綜合的、多功能的、多能力的、多目標的任務的相互協調,多種價值觀、多種任務的相互協調,這是我們需要更多地去理解人類的大腦、理解我們人類的心智係統。
所以說,目前在人工智能頭上還有三朵小烏雲:綜合認知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自我決定的能力。隻有突破了這些,人工智能時代才算是真正到來。
雖然現在的人工智能還比較弱,但是已經有很多科技大佬表示擔憂,當機器人能取代人的時候勢必會帶來大麵積失業,很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及更大的貧富分化~
然而郝景芳卻持一個比較樂觀的態度,前幾百年工業化貌似奪走了很多人的崗位,但實際上結果許多人脫離了農業社會,轉而有機會去接觸金融、服務、科學等等更加多元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的到來,也會讓人們從重複性的工作解放,轉而從事更加創造性的活動。就像現在的農民也可以開網店、做手工藝品、當網紅。但是她唯一擔心的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未來,在不會為生計發愁的時代,人會不會在機器人的“精心照顧”下越變越懶,懶於思考,懶於反思,最終退化呢?
郝景芳在WE大會上部分演講:
人工智能對我們最大的威脅就在於,當我們過於依賴很多的數據係統以後,我們自己如果變得懶於思考、懶於自我反思,而讓我們自己的智慧退化的話,這是對人類最大的威脅。
所以未來在我看來人工智能和人會走兩條非常不一樣的路,人工智能會做到許許多多我們人類做不到的事兒,會是我們的輔助、是我們的工具,而我們人如果我們讓我們的智能在一直不斷地向前進,我們的人可以一直和人工智能攜手同行,就不存在威脅不威脅的事情,我們一起能攜手同行。
所以我覺得人工智能最大的意義就是它讓我們更多地理解我們自身,對人工智能思考越多,我們會發現我們自己的心智係統是越神奇的。所以我們越了解人工智能,我希望我們也能越了解我們自己,人工智能在彼岸,我們在此岸。通過對彼岸的遙望,我希望我們能更多地理解我們此岸的人類,希望我們能夠有更全景、更宏觀的視角看待我們的地球、看待我們的世界,我們都能有一個綜合全麵的世界的模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更多的去理解他人的心思、理解我們自己的心思,能夠為自己做出決斷。所有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最精髓的部分。
通過人工智能,更加了解我們的自身,才是科技發展的意義啊!
最後更新:2017-11-06 04: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