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5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用”人工智能“救命,麻醉治失眠……這些新銳青年醫生有高招!

從2013年開始,連續五年,我們從未失約,用一份“金口碑十強好醫生”的榜單,為全城獻上一份就醫指南。

今年,曆經近三個月的評選,第五屆“妙手仁心.金口碑好醫生”評選活動,不僅帶來一份“金口碑十強好醫生”,也帶來一份“新銳青年醫生推薦榜”。

醫學需要傳承。我們從12000多名醫生中,選出10位青年醫生,從多個維度展現新一代青年醫生的價值觀,也展現醫療發展的未來。

他們可能不是醫療界中的頂級專家,也不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名字。但這10位青年的群像,展現出青年醫生跨界的眼界、創新的勇氣、以及傳承醫療人文關懷的力量,從而滿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標簽:跨界,不止是醫生

曾國軍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血管外科兼華西醫院院長助理

新銳說:智慧醫療,關愛健康零距離

智慧醫療

讓老百姓看病更方便快捷

在醫院的全力支持下,曾國軍創建“華西創客聯盟”,與魏武然、鄒炳文、劉暢等華西200多名誌同道合的醫護人員一起,運用“華醫通”、“華西微家“等智慧醫療平台,探索信息化時代的健康之路。

通過手機在線掛號、繳費、圖文、語音、視頻等一係列互聯網手段,與醫生進行在線診療和谘詢,看名醫再也不用跑遠路、排長隊了!

秦朗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

生殖中心

新銳說:做一個有人文情懷的醫生

THE DOOR創始人

匯聚青年精英打造公益科普平台

秦朗,一直致力於向社會進行(醫學公益科普)事業的推動和發展。他於2014創建The Door時代青年公益科普平台,該平台特別針對向社會進行醫學公益科普宣傳,尤其關注於婦女兒童健康。

THE DOOR時代青年已經成為成都最好的大型知識服務公益平台。秦朗既是醫生,也心懷將THE DOOR打造成文化公益大IP的願景,結合公益事業,真正實現醫療為民,服務於民。

江華

四川省人民醫院

急救中心

新銳說:醫療人工智能,讓病人在合理的開支內獲得更好的醫療效果

醫生科學家

用“人工智能”救命

江華,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與災難醫學研究所副所長。他雖然是一名外科醫生,卻一直致力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研究,用精準大數據讓病人的“生命選擇題”變成一道數學題:危重創傷病人是保守治療,還是進行手術,通過江華研發的數據分析係統,可以精確算出患者開展手術的時間以及患者生還幾率。

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代替手術刀,他用跨界方式來救人性命。他基於代謝組學和人工智能研究出腦代謝優化亞低溫治療方案,最終讓開顱手術的重症患者轉危為安。作為國內醫療人工智能的知名專家,江華稱,他將繼續推動人工智能在未來醫療的運用,幫助醫生提高診療精確性,也讓病人享受更個體化的醫療,並在合理開支內獲得更好醫療效果。

標簽:創新,醫學發展的推動力

易明亮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

麻醉科、疼痛門診

新銳說:精醫術,誠醫德!

麻醉醫生的“微創新”

創造失眠新療法

易明亮是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也是華西醫院麻醉科主任劉進的學生。他在麻醉領域中思考和鑽研,讓麻醉成為一種手段,運用到其他疾病的治療中,開展“麻醉+醫療”的探索。

易明亮有個新觀點,原來我們是為手術保駕護航,而現在我們更關注的是老百姓的生命質量。

於是,易明亮將麻醉用於失眠疾病的治療,來了一次“微創新”——有30%的人失眠,大多數人都在服用安定類藥物,這樣容易造成依賴性。易明亮通過超聲波,將微量的緩解神經藥物,引導至相應位置,緩解病患煩躁情緒,調節人的生理係統,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

同時,易明亮醫師將麻醉運用到疼痛治療方麵,特別是腰背四肢疼痛。易明亮總結道:“將如同手術般的精準、安全治療,帶到尋常百姓身邊,去解決他們最尋常的需求。”

李宇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

正畸科

新銳說:通過自己的知識、經驗、智慧完成技術創新,帶給行業改變,造福更多患者

掌握數與力的美學

開展技術創新

專業領域的創新創造是李宇的探索追求,他有 “三個首創”:

首創“3E正畸”理念,提出高效、舒適、美觀是“理想矯治器”三個標準。

首創“IMSAS”隱形矯治攻略,係統全麵歸納隱形矯治正畸設計套路,促進技術推廣。

首創“門形輔弓”並獲得國家專利。

小發明,大改變,李宇稱,作為一名醫生,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通過自己的知識、經驗、智慧完成技術創新,帶給行業改變,造福更多患者。

呂家華

四川省腫瘤醫院

放療科

新銳說: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延長生命

更要保證生命質量

“提高腫瘤細胞放療敏感性,減少放療副反應,改善營養狀況,是我研究的主要方向。”呂家華稱,對於腫瘤患者,一方麵要提高放療精確度和敏感性,另一方麵更要重視患者營養狀況以保證治療順利完成。

呂家華所在的省腫瘤醫院放療科,順利完成了全球第一個食管癌放療患者腸內營養多中心研究,解決了食管癌放療患者營養不良和治療耐受性差的巨大難題,提高了治療療效。該研究2017年獲全球最高水準的美國放射腫瘤學年會發言,呂家華代表研究團隊赴美國做了精彩報告,並獲“Best of ASTRO”及 “ASTRO Science Highlights”殊榮。

呂家華稱,當今時代,醫療已走過了簡單的治病救命的階段,生命時間和生活質量對於患者同等重要。

標簽:人文關懷,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

鄭黎薇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

兒童口腔科

新銳說:致力兒牙科普事業,捍衛中國寶寶牙齒健康。未來,請許我們的孩子“一口”燦爛的笑

守護兒童的自信微笑

鄭黎薇是孩子口中溫柔親切的“薇薇阿姨”,也是學生眼裏雷厲風行的“女神老師”。

她從事的是兒童口腔的工作,治療的疾病可一點也不“小兒科”,當一個孩子從剛就診時的滿嘴壞牙,到最後可以大聲歡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這是鄭黎薇作為一位兒童口腔科醫生最大的欣慰。

從醫七年,因為她的治療,每年有超過一千名的孩子重獲健康的牙齒。

鄭黎薇說,目前國內兒童口腔醫學發展相對於其他的口腔醫學亞專業來說處於新興階段,兒童患者數量龐大,卻沒有足夠多優質的醫療資源。“我選擇這個專業也是希望在這個領域能夠更多的幫助和服務於兒童口腔患者。”

劉自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膽道外科

新銳說:揮揮手,離開我們,我們最驕傲

讓手術更難點

隻為患者的美麗需求

劉自明是四川首個、全國第二個開展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外科醫生(團隊),目前已成功完成30多台這種手術。

單孔腹腔鏡手術是指,隻在肚臍眼的部位打一個孔,就能完成膽囊切除術,術後疼痛輕、住院時間短,愈合後由於臍部自然凹陷的遮蓋,幾乎發現不了有做過手術的痕跡。

劉自明稱,“滿意地離開醫院,和健康地離開醫院不同,需要我們醫生考慮到病患的各種需求,”而劉自明不斷地嚐試,挑戰新技術,就是為了讓病患離開時,能夠滿意得揮揮手。

劉雁軍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

普外科

新銳說:不要讓肥胖成為阻礙夢想的絆腳石

手術減重

別讓肥胖禁錮夢想

300斤重的小麗特別渴望愛情,希望能像普通人一樣談戀愛,結婚生子;530斤重的“中國第一胖”的黃佳鑫,最大的夢想是像普通人一樣能生活自理;230斤重的小謝,最大的夢想是大學畢業後能找一份工作....他們把夢想都寄托在了劉雁軍博士身上。

從2011年做第1例減重手術起,到現在已經200多例,劉雁軍博士用腹腔鏡微創技術為很多人實現了夢想,重歸正常的生活。劉雁軍博士稱,這些年來,他一直致力於肥胖教育,體重管理,減重手術,努力不要讓肥胖禁錮夢想。

程孝頂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皮膚科

新銳說:做一位善良、溫情、體貼的醫生,解決患者的痛苦為從醫己任!

“鞋帶醫生”的關愛

程孝頂走進大眾媒體的視線,是源於他對病人的關愛。媒體通過這些溫情的醫患故事,給予了程孝頂很多不一樣的稱號:“鞋帶醫生”、 “qq群醫生”等。

他常常會在病人做完治療後,俯身為行動不便的病人穿鞋、係鞋帶;也會在下班之後,通過qq群、微信群等社交方式,為病人解答皮膚疾病問題。

正因為他對於患者這份從院內延伸到院外的持續關愛,讓全國的患者打飛的到成都找他看病。

在他的信念中,好醫生首先要努力鑽研醫術,不僅僅要治療患者的疾病,還要治療患者的心病,經常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痛苦。

新銳醫生送福利啦!

福利一:

青年醫生現場義診

福利二

線上問診,與名醫一鍵直達

具體咋操作?

聽小康妹兒細細給你說

最強義診“天團” 用戶節現場義診

11月25日(周六)

10位優中選優的新銳醫生

將來到成都東郊記憶

成都商報全媒體用戶節上

組成最強義診“天團”

時間:11月25日(周六)成都商報第二屆“全媒體用戶節”線下活動日

地點:東郊記憶

如何參加:1、

點我就能線上報名

每位義診醫生提供50個預約義診號。在義診現場,已預約義診號的市民優先進場,醫生先看完預約號後再現場看診。

“新銳青年醫生”在線問診

親自來用戶節現場不方便,或急著向“新銳青年醫生”谘詢病情?現在可以在線向他們提問了!

如何在線問診?

1、

點我就可在線問診

2、通過四川名醫微信公眾號進入在線問診頁麵,點擊您想谘詢的醫生的“線上谘詢”鏈接,在彈出的頁麵寫下您的問題並提交,即可在第一時間獲得醫生親筆回複。

每位醫生可在線回答5個問題。

本文記者:李培洋 康耕豪 毛逸 李琴(圖據受訪者)編輯:曾荷琳

最後更新:2017-11-07 09:18:18

  上一篇:go 機器人大講堂走進武漢科技大學,助力機器人與智能係統研究院成立
  下一篇:go 機器人進隔離病房當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