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葛樹誌:人工智能“搶飯碗”?人類要適應和人工智能分工合作

四川在線消息(敬鬆 記者 熊筱偉)近日,沙特阿拉伯政府授予一名“女性”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公民身份。

有人認為,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技術已發展到一個全新高度,替代人類指日可待;

葛樹誌卻有不同意見。10月28日,2017天府軟件園年度高峰論壇暨第十一屆四川互聯網大會上,這位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中國首批“千人計劃”特聘教授、電子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在主題演講中,更願意將人工智能比作火,“人一開始也害怕火,後來學會了控製火,利用火。”。而在他看來,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應用,現在才剛剛開始。就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問題,葛樹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關於人工智能“萬能論”

“現在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才剛剛開始”

記者:您演講中提到“人工智能是最熱的話題,但希望不要過熱”。現在過熱了嗎?

葛樹誌:熱的主要是媒體和外界。媒體把人工智能炒的很熱,都在說人類要失業了、要被替代了。但其實業內研究人員都還蠻冷靜的,知道現在人工智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記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我聽到了兩種聲音,一種主張人工智能“萬能論”,另一種又把它斥之為“人工弱智”。

葛樹誌:準確的說,現在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才剛剛開始。

目前應用實際上還是蠻“低端”的。從應用領域看,人工智能已經涉足教育、服務、醫療等各個行業。但從技術層麵來看,人類有八大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自然認知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做的,還遠遠沒到一半。

為什麼會這樣?就像阿爾法狗下圍棋一樣,所有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都是有規則的。隻要有規則,人工智能最終會比人類做的更好,這毫無異議。

但是,很多領域是沒有固定規則的,或者說這些領域有規則,但是人類還沒弄清楚、還解釋不了,這些領域人工智能就不行了。它需要你給出規則。它還隻能計算、學習而已,還談不上創造和思考。舉個例子,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能想出萬有引力。這種發現性的、創造性的,人工智能就想不出來。

當然現在已經有一批科學家在研究,如何讓人工智能思考。

關於人工智能“搶飯碗”

與人工智能分工合作,要求你有更高的適應力

記者: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和人類將根據各自擅長的進行分工合作?

葛樹誌:有人說人工智能“搶工作”,我更願意說,人工智能是把你從繁重的、重複的、枯燥的腦力勞動裏解放出來,讓你有時間去做創造性的工作。比如醫療行業,這個遵循嚴格規則的領域,正常情況下將會由人工智能來承擔看病任務,什麼體重吃多少藥,不會比人類醫生差;人類則需要成為專家,通過會診解決好疑難雜症問題。

這是一個趨勢,不應該懼怕它,而是應該擁抱它、和它進行分工合作。這要求你要有更高的適應力——接受更高教育,同時終生都不要停止學習。我的助理是文科生,但我就要求她一定要學計算機,一定要進行技能再培訓,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於人工智能“產業春天”

成都“安居樂業”屬性,有望帶動人工智能快速發展

記者:有人說21世紀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春天,您怎麼看?未來哪些領域可能最先實現產業化突破?

葛樹誌:這個說法是蠻到位的。如今社會老齡化趨勢,需要人工智能承擔起部分工作;而人人手上都有手機,使計算能力普及,讓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有了基礎。人工智能從上世紀50年代啟蒙階段開始,經曆了低潮、複興、遇冷,如今走向了快速發展的風口期。

中國如今正處於工業時代,未來會進入後工業時代。根據其他國家經驗,吃飽了喝足了,對社會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我看來,運用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在教育、娛樂、遊戲和保健領域都有很大的潛力。

記者:您怎麼看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葛樹誌:我剛才說過,人工智能應用才剛昂起步,還處在一個“人人都可以發力、人人都可以領先”的時代,這個背景對四川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機遇。

畢竟四川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領域,有很好的土壤。有電子科大、川大等很多研究機構,政府也在大力引智,這方麵其實四川是走在了前麵,很多年前就開始了這方麵工作。有人力智力資源,四川人工智能產業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實現引領。

特別是成都,兼顧安居和樂業的屬性,能夠吸引到頂尖人才。如果說人工智能可能在國內哪個城市實現快速發展,除了杭州、深圳,我想就要屬成都了。

最後更新:2017-10-28 19:51:44

  上一篇:go 機器人係統集成商快看過來!中國機器人峰會有大動作!
  下一篇:go Siri 阿爾法狗 Alexa:AI是一個整體,擁有完整大數據代表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