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機器人
“機器人”大廚走進株洲,不好好讀書,以後連廚師都沒得幹了
11月1日,動力穀食堂,工作人員正在拌菜,為機器人炒菜做前期工作
11月1日,動力穀食堂,工作人員將拌好的菜送給“機器人”大廚炒製
辣椒炒肉、酸豆角肉泥、紅糖饅頭、豬肚炒蒜苗……11月1日,在剛投入使用的動力穀自主創新園食堂內,5個“機器人大廚”代替廚師,按照指令程序炒製出可口的菜肴。這是“機器人大廚”首次出現在株洲餐飲行業。
“機器人大廚”試崗表現不錯
幾分鍾出爐一鍋菜
動力穀自主創新園的高科·耕食飯堂剛投入使用,目前可容納3000—4000人就餐,未來可容納1.5萬人就餐。11月1日,記者在耕食飯堂廚房看到,這裏隻有兩口炒調味料的小鍋,沒有大鍋,5位“機器人大廚”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和一般食堂忙碌的廚房相比,這裏隻有10來人幹活,站在台麵前負責菜品預製的大廚更是隻有兩三人。菜品預製人員將包菜、酸豆角、藕、四季豆等食材已經洗幹淨切好,完成初加工,隻等最後一道工序—炒。
從業20多年的朱大廚告訴記者:“以前都是廚師用大鍋在火上翻炒,翻動相當花力氣,還容易攪拌不均勻。炒菜機器人完全是個大力士,並且它炒菜的各種食材配比、油量控製都是根據營養食譜來的。”朱大廚是上海人,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做手撕包菜。隻見他將12斤包菜放進一大盆裏,加入油和鹽後拌了拌,隨後加入生抽和幹辣椒,完成這些後,他將包菜分別放入三個容器中,再放入“機器人大廚”中,5分鍾後,12斤手撕包菜就做好了。
除了手撕包菜外,同時正在烹飪的還有酸豆角肉末、藕丁炒肉、烤火雞、鴨胸肉炒芹菜等各種菜品。耕食飯堂相關負責人介紹,“機器人大廚”配置了上千種食譜,一頓能完成30—50道菜。
按照“營養食譜”炒菜
烹飪過程無油煙無汙損
記者在廚房看到,“機器人大廚”是“身高”和家用冰箱差不多的設備,每一個“廚師”旁邊會配置一個類似於電腦屏幕的設備,秘密都在這台智能設備上。“機器人大廚”供應商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設備早在1983年就引入了中國,最早是肯德基引入的,2008年正式進入中餐市場。它利用蒸汽和熱幹器相結合的辦法來進行烹飪,烹飪過程中無油煙、無汙損,“機器人大廚”裏有個霧化裝備,可處理廢物,很環保。目前,“機器人大廚”設定的菜單均為有幾十年工作經曆的廚師配比完成,都是根據“營養食譜”製成的。
記者還發現,在廚房待了1個多小時,一絲油煙味都沒有聞到,“以前炒菜時油會揮發,耗油量也多,現在用這種方式炒菜,用的油更少更健康。”朱大廚說。
未來,動力穀自主創新園將致力於打造一個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廚房,“洗菜和切菜都將實行智能化。”高科園創相關負責人介紹。
菜肴口味與人工炒出來的差不多
食客吃了好幾次才知是“機器人大廚”所炒
11月1日中午,記者體驗了下機器人炒出的菜,發現與平時吃的菜並無差別,大多數就餐的人也表示口味差不多。“好洋氣,我都不知道我盤子裏的菜竟然是機器人炒出來的。”在動力穀自主創新園某公司工作的劉先生說,菜的口感不錯,吃過好幾次,昨天才知道是機器人炒的。
“機器人大廚”供應商相關負責人介紹,和人工炒菜相比,“機器人大廚”還有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發揮穩定,口感可以保持一樣,幾乎不會出現過鹹過油的情況。
高科園創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成本考慮,引進“機器人大廚”也和動力穀自主創新園所提倡的理念一脈相承。(株洲晚報)
最後更新:2017-11-08 18: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