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機器人
人工智能正在拉開金融業3.0時代的大幕
點擊播放
GIF/79K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正在被一個前所未有的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新型社會夾裹著前行。在金融領域,我們也遭遇到了智能科技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工智能的興起正深刻地改變著金融業的原來麵目。
金融1.0時代
著名的經濟學家許小年曾言,金融的基礎是信任,而金融最本質要解決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性。在傳統金融場景中,借貸者為了取得銀行的信任,證明自己的償付能力,通常需要提供抵押物、擔保人等“自證清白”的材料。
基於此,借貸人為了“美化”自己,有可能會修飾材料,更甚者可能會提供假材料。但銀行無法核實真假。為了降低運營風險,那些信譽大、背景強、外部信息多的大企業成了銀行青睞的“天然”借貸體。總之,金融1.0時代,金融行為圍繞銀行中介展開,雙方主要依靠外部信息,以及感覺和經驗來實現資金融通。
金融2.0時代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時代,很快遭到了“野蠻人”——互聯網金融的叩門。那麼互聯網金融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了嗎?並沒有。
圖片來自網絡
互聯網金融在降低投融資門檻的同時,也降低了風控標準。過去,銀行為了控製風險,需要借貸者提供充分的償付能力證明,而互聯網金融時代,借貸者甚至隻需提供身份證就能輕鬆借到一筆錢,但是沒有智能技術的支持,這樣的風控無異於“掩耳盜鈴”。
金融3.0時代
好在,互聯網金融“摸索著過河”,沒幾年我們迎來了人工智能大爆炸的時代。當圍棋冠軍李世石被AlphaGo擊敗的那一刻起,比人類更智能的新物種便誕生了。但人工智能還沒有擺脫智能的桎梏,也就是說在某一領域人工智能明顯比人類“聰明”,但在其他方麵人類的大腦還是可以輕鬆的打敗人工智能。但是如果人工智能應用在金融領域就足夠產生“原子彈爆炸”級別的顛覆能量。在智能時代,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是其中應用較為成熟的技術。
在日複一日的數據“喂養”和深度學習中,機器會變得越來越“聰明”,直到有一天,它根本不需要人來發號施令,而是根據用戶精準的用戶畫像來製定個性化服務。比如給予低風險用戶以優惠利率,給予高風險用戶以高利率,對於“老賴”則直接拒絕。
這樣一來,對於中介平台來說,運營風險被大大降低,對投資者來說不僅知道把錢借給了誰,通過征信數據透明化,更能準確判斷這筆錢能不能按時兌付出來。
金融行業誕生以來的痼疾,被人工智能輕鬆化解。不僅如此,人工智能還解構了金融業的商業邏輯。
智能投顧推動理財普惠
過去,資金圍著金融中介平台轉,兩端連接著投資者和借貸者。而未來,資金將圍著投資者轉,在征信數據透明化的情境下,投資者把握了更多的主動權,可以決定把錢借給誰,不借給誰,甚至以何種方式借。而所有這些都以智能科技的發展為依托,所以說,人工智能時代,除了注重心靈美,更要保護好你那張承載著一生征信數據的臉。
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在人工智能的衝擊下,金融中介的身份不得不從撮合交易轉變成金融服務提供商,誰能獲得客戶最大的滿意,誰便能掌握更多的征信數據,用以“喂養”係統,鞏固行業領先的地位。
智能投顧,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和以往的行為數據自動配置產品,還可以分析用戶資金的轉出概率,給每個用戶配置流動性需求不同的資產組合,並設置不同的現金保留比例。在提高收益率的同時,降低了金融服務普通人的門檻。
眾所周知,金融是個高門檻行業,金融的專業壁壘和風險不確定性,令很多人望而卻步,但人工智能重新解構了金融的行業邏輯:智能認知技術如人臉識別、聲紋識別、虹膜識別等打破了基於信息不對稱形成的風險因素,而智能投顧等場景的落地更是將金融推進了千家萬戶,使得資產配置成為人人可以享用的普惠服務。資配易在智能投顧的路上和您一起讓您的資產配置更簡單、更高效。
本文來源:齊魯壹點
點擊播放
GIF/375K
最後更新:2017-10-12 13: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