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
機器人
人工智能很殘酷,你可以忽視,但是再過5年你就沒工作了?
中機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不會超過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即將全麵帶給人類新的威脅。人工智能不會消滅人類,但是可怕的是人類還在,但是我們的工作沒有了。
人工智能的未來:人還在,工作沒了
很多人還覺得人工智能離我生活和工作比較遙遠,其實人工智能已經悄悄的通過各種途徑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工作,我們的手機、電腦、我們用的外賣、微信、支付共享單車都是智能的不同化身,他帶給我便利的同時,悄悄的取代了很多人的工作。
麵對人工智能,我們必須學習新的技能,超越人工智能的技能。中機研究院調查了來自全球各地的1萬人,40%人都表達人工智能不可能替代人類,但是80%的人都認為我們的很多工作都逐步會被人工智能替代一大部分。未來的5年70%的現在的工作的人都要被失業!
整個社會是一個平衡的生態體係,放到人類文明的前後去看問題,人類現在的存在也是幾萬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進化的結果,在侏羅紀時代壓根都沒有人類的存在,所以未來即使不是人工智能代替人類,也有可能有新的生物出現。隻是周期不知是多久,但是目前肯定是,人工智能確實衝擊了人類現在的生態平衡,同時也促使了人類的往智能的快速進化。
進化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我們人類必須不斷學習,提升我們人類的智能,進化到智能人。在這裏幫大家理清楚一個概念,人工智能不是機器人,也不是機器,雖然人工智能截止目前沒有準確的定義。但是可以肯定是人工智能不是我們大家想象的,很多人把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器定義為人工智能,我個人的理解是人工智能是人與機器智慧完美融合,現在還很難用具體有形的物體來形容,既不是軟件、也不是硬件,或者是一種新的智能的能源。對,人工智能是這個社會的一種新型的能源,隻是這種能源會向人類一樣有感覺、有意識、會學習,又可以像機器一樣會不知疲倦的工作、大量的數據計算,遠遠超越了現在的水、電、氣、互聯網。
在這裏我對人工智能做一個粗淺但是適合當前時代,未來5-10年足夠使用的定義,10年之後我想一定會有新的定義出現。人工智能的架構=機器+人+智能人平台@智能社會場景
希望對大家理解人工智能有點幫助,幫助大家讓未來的5-10年提前流行,把握住最前沿的機遇。
進化的本質就是學習的革命
中機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到2022年,人工智能可能會影響到60%的企業,並且會在這個過程中影響到人類就業。我們人類必須在這個5-10年通過扭轉思維,不斷學習讓自己進化到智能人,用智能平台的思維把機器和人通過社會化的各種場景進行深度融合。隻要掌握這種思維模式,把各種智能技術點應用到工作和社會中,一點一點優化自己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僅僅跟著智能的趨勢即可。
去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表示,要想在越來越與科技緊密相關的就業市場找到工作,人們需要具備三種專業知識:科學、工程學和經濟學。他們不需要成為專家,但他們需要了解每個領域的人都能做到什麼。就機器人技術而言,那些能夠管理自動化軟件程序的人將會非常搶手。
中機研究院院長聶潛表示:未來的人工智能,要想不被淘汰,每個人都應該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科學、工程學、經濟學很重要,但是這些隻是生產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最大的變化是生產關係的變革,所有我們人類未來要不被人工智能取代是小事,而是在大量的智能人的群族中怎麼超越常人,引領趨勢。所有優秀的智能人還要學習心理學、傳媒學、營銷學,掌握與世界萬物交互對話的能力,徹底提升生產關係。
智能人,智能就是人的進化
同時聶院長也演示了,中機(cmeplaza.com)研發的智能人平台和智能工業架構GURU係統,我們驚人的看到在未來的智能工業的領域,人、機器、設備、工作乃在一個微小的元器件都可以與人類的智慧進行融合交互,打破人類語言、機器語言、設備語言表達溝通的限製,徹底解決工業製造的智能的本質問題。特別智能人平台,可以人機工作,可以個人工作,更可以智能人在工作,讓人與機器完美融合。人,最大的價值不就是對話與溝通麼,打破語言的限製,不用大家天天浪費資金,研發那些所為的高科技軟件、高科技設備來奴役人類。
現在智能製造特別熱,但是都是花了錢買了很多設備和軟件,但是人與軟件、人與設備、人物物體的交互與通話的問題解決不了,最後不能給企業、人帶來太大的價值,雖然騙取了大量的資金補助,把自己吹上天騙騙股票,但是捫心自問,又對自己的企業、社會帶來多大的貢獻呢?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萬物皆人進行智慧對話產生能量,而不是把人當機器,或者把機器當成人,這就是我們認為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的本質區別吧!
你的意見呢,歡迎拍磚交流:nq1919!
最後更新:2017-10-12 13: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