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
機器人
人工智能迎來窗口期 科大訊飛雙增長的背後 三季報還釋放了哪些訊號?
т
戲言戲語:
這是標準的“大會”概念股啊!
# 文章 #
這兩天,大家邊看新聞邊聊“大會”概念股(微信最近審核很嚴,用大會指代大家都懂吧),報告涉及的行業眾多,但唯一重點提到的產業就是“機器人”。
報告原文如下:“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
巧的是,18號正好有一家相關上市企業發布三季度報,那就是科大訊飛。科大訊飛專業從事智能語音技術研究和開發,其企業願景是“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用人工智能創造美好世界”,屬於機器人應用領域。
科大訊飛不僅有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智能語音核心技術,曾兩次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獎”,還是我國唯一以語音技術為產業化方向的“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可謂標準的大會概念股了。
不過,人家壓根沒等到大會概念助推。
從今年五月開始,科大訊飛的股價就進入了強牛行情,從29元/股一路飆升至最高的64.77元/股,三個月累計漲幅超過100%,公司市值離破千億就差那麼一哆嗦了。
科大訊飛周K線圖,自今年五月開始,股價和成交量雙雙大漲。
人怕出名豬怕壯,過於搶眼的市場表現,前段時間也為科大訊飛引來了不少質疑。有人說科大訊飛是買來的增長,也有人說科大訊飛連年靠政府補助活著,沒有市場變現能力。但科大訊飛一直沒有回應。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一直憋到18號發三季報,才在投資者大會上用財報數據實力回應了外界的質疑。理工男出身的劉慶峰,習慣用數據和事實說話,沒有含煳其辭,花哨的包裝。
那麼,科大訊飛通過三季報都“說”了些什麼呢?
關鍵窗口期:
把應用落下去,把數據收回來
從財報看,三季度,科大訊飛正處在對商業市場積極攻城略地的階段,市場費用、研發投入跟隨市場開拓大幅增加。與此同時,多元化的營收結構已經形成,營收和毛利的增長也雙雙提速。
一般在市場導入期,營收還看不到的——就像挖井還沒挖到蓄水層一樣。這也是此前外界對科大訊飛的擔憂之處,費用大筆花出去,營收還沒跟上,就會在賬麵上拖累公司的盈利能力。
可喜的是,在科大訊飛快速導入市場的同時,已經能清晰地看到她營收和利潤的迅勐增長勢頭了,可以想見其市場的空間和潛力有多大。
財報顯示,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收12.84億,同比增長89.11%;三季度實現毛利6.55億,毛利率水平為50.98%。
格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毛利率水平同比增長了2.96%,也就是近三個百分點。
劉慶峰在投資者大會上解釋,這是因為科大訊飛一直在堅持軟件加硬件,軟件加服務的業務模式,兼顧2B和2C市場,加上科大訊飛的開放平台開始出現廣告收益,拉高了整體的毛利水平。
再看對上市公司至關重要的現金流情況。
單從賬麵上看,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直到三季度才扭轉,實現了正向現金流。一般營收持續增長,毛利還在提升的公司,是不會出現這種狀況的。科大訊飛之所以會在基本麵向好的情況下,出現負現金流,是因為其正處於一個特殊時段。
劉慶峰從年初就跟投資者反複說,在醫療、教育、司法、互聯網等重點應用行業和領域,科大訊飛正處於關鍵窗口期,必須抓緊時間,加大市場布局,把應用落下去,並在這個過程中把數據收回來。
要做到這一點,科大訊飛必須有本地化的渠道,本地化的服務能力,這些正是其重點階段性投入的地方。在財報上,對應的就是銷售費用增長67.92%,研發費用增長62.37%。而且劉慶峰表示,“四季度還會加大投入”。
目前,科大訊飛已確立了“平台+賽道”發展路徑,平台即為全行業提供人工智能能力,整合後台內容和服務,構建持續閉環迭代的生態係統。
其平台合作夥伴包括滴滴、京東、微博等多眾多互聯網企業,據科大訊飛財報披露的數據,前三季度累計終端數同比增長87%,目前已經達到15.9億,第三方開發夥伴,由去年的20.2萬增加到了45萬,增長123%,日均使用次數由25.7億增長到超過40億。
賽道則是通過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應用數據+領域支持,構建垂直入口或行業的剛需+代差優勢。
比如醫療領域,在國家衛計委的指導和安徽省支持下,科大訊飛建立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其與清華大學聯合研製的智醫助理機器人,是全球首個參加臨床醫生職業資格考試的機器人(成績尚待公布)。
司法領域,今年9月,科大訊飛與最高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其智慧庭審現已覆蓋全國三百多家法院、一千多家法庭。
實力回應四大質疑
在這次投資者大會上,劉慶峰也毫不回避批評和質疑,用數據實力回應了外界對科大訊飛的四大疑問,包括“科大訊飛是否是買來的增長”,“有沒有關聯交易”等敏感問題。
劉慶峰也是個挺有意思的人,別的企業遇到負麵輿情,老板難免會生氣媒體瞎寫。他反而關心人家解讀得是否專業,是否對科大訊飛有提示作用?所以,每當有新觀點的負麵報道出來,劉慶峰不僅自己第一時間看,還會建個群發動高管一起看。
之所以這麼看得開,是因為劉慶峰始終相信,做企業如果一點委屈和波折都不能承受,是不可能做大的。包括在科大訊飛發展的曆程中,很多是九死一生的磨練。所以任正非一直說做華為如果不經曆兩次平均破產的危機,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
為了徹底澄清誤會,科大訊飛這次甚至公開了自己的後台數據,包括自上市後所有上億的收購項目及其收入占比,與三大運營商的合作規模等。事實究竟如何,相信看過你就會有判斷。
最後說個有意思的細節,在科大訊飛的這場輿情風波裏,各大券商和投資機構都堅定地對科大訊飛做出了“買入”的評級。在投資者大會現場,投資機構的代表還反過來安慰劉慶峰和科大訊飛管理層。
因為像科大訊飛這樣的科技公司,其價值隻有業內人才懂,他們知道,科大訊飛並非某些一夕爆紅的概念股,劉慶峰和他的團隊,研發積累了二十年,當初1999年作為大學生創業白手起家,熬過了十幾年默默無聞的歲月,還在語音市場不清晰的時候,對抗過IBM、微軟、摩托羅拉等國際巨頭,隻是最近才走進大眾的生活和視野。外界因為看不懂而產生誤會,也在所難免。
不過,讓普通人都感受到科大訊飛價值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據透露,劉慶峰正在加大2C產品的研發和滲透,未來三年,他們要把2C業務的比重提高到40%,隨身翻譯機、智能音箱……我們會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看到、體驗到科大訊飛的科技力量。
本文可以轉載
但請標明出處與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最後更新:2017-10-21 0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