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
機器人
機器人學院助跑“順德製造”:這個全國最牛的區跟德國聯手了
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係博士學位,創辦過機器人公司,被聘為武漢工程大學教授……現在的魏巍又多了一重身份——佛山機器人學院的首席執行官(CEO)。
“說起來也是機緣巧合,當時佛山機器人學院在招聘CEO,朋友介紹給我。我就來做了走訪,一來就覺得這個平台非常不錯,再考慮到這裏的產業基礎好,對工業機器人需求強,就決定留下來了。”魏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跟魏巍一拍即合的,是順德堪稱“完美”的智能製造業生態。
連續5年穩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首的順德正在借著中德工業服務區的建設,謀劃新一輪發展藍圖。
佛山順德的中德工業服務區。(官網圖)
早在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之前,憑借雄厚的製造業基礎,順德就在規劃推動以德國為代表的、世界先進製造工業的“質”與中國製造龐大的“量”相結合,既解決本土企業智能化,又可輻射珠三角乃至華南市場,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借力德國實現智能化改造
作為順德對德合作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佛山機器人學院承擔著引進機器人產業相關企業,同時對接本地企業需求的重擔。
第一財經記者現場走訪時,學院還未正式開業,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內飾。作為漢諾威機器人學院品牌唯一的海外授權使用機構,佛山機器人學院也是中國首個機器人學院,全部由政府出資,建成後將與廣東潭州國際會展中心一起由中德雙方合作運營。
作為學院管理方——佛山中德機器人學院有限責任公司CEO,魏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0月12日學院就將正式開業,由於與漢諾威機器人學院長期合作的企業在中國大部分都有廠,它們都非常希望到這個平台上來,再加上國內的機器人企業,目前學院資源招納非常順利,“現在你看到的一層已經都滿了,我們正在想辦法容納更多的資源進來”。
不同於一般的“學院”,佛山機器人學院並不是一所培訓機構,而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服務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有機器人本體製造商、核心零部件製造商、係統集成商、售後服務商、科研機構、培訓機構,等等,目標是打造為華南地區、中國乃至亞洲權威的集智能機器人展示、推廣、交流、培訓、招商等功能於一身的綜合平台。
“我們目前最主要的使命就是把平台上的一些合作夥伴,和本地的產業需求做資源對接。通過其在技術和產品上的優勢去解決本地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些問題。所以,學院相當於一個中介。長遠的規劃是打造一個機器人產業鏈的生態圈,把這些資源全串起來後服務整個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魏巍說。
機器人學院簽約
除了工業機器人領域,在今年4月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就聯手共建“廣東-亞琛工業4.0應用研究中心”簽約,將推動順德未來裝備製造產業、智能製造與工業機器人產業、工廠自動化與智慧工廠等產業升級與發展。
該中心德方項目專家Quoc Hao Ngo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研究中心建成後會根據不同企業實際生產的情況來進行技術的定製,從而服務企業的利益。“工業4.0其實是一個非常廣的概念,從最小的企業到最大的企業,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前幾天我已經參觀了本地的一些中小企業,實際上它們可以有非常經濟、高效的提升方式,哪怕它們的生產設備非常落後,我們也可以用一些非常廉價的方式讓它們實現工業4.0的目標。”他說。
先用本地市場讓合作良性運轉
順德的底氣來自於雄厚的製造業基礎。過去5年,順德連續位列全國百強區之首。2016年,順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793.2億元,同比增長8.4%;擁有美的、格蘭仕、碧桂園、海信科龍、萬和、聯塑等一批知名企業。
僅僅順德本地企業的智能化改造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順德機器人協會的調查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7年順德區企業每年需要購買工業機器人超過1000台,且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
2016年,順德機器人應用密度為34台/萬名製造業從業人員,離2020年廣東100台/萬名的目標還有差距,機器人應用的市場空間還很大。如果再加上方案設計、係統集成、售後服務等方麵,市場規模更大。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6年順德新增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全區企業開展的重點智能製造項目超過180項,投入近652億元。
例如,美的集團投入40億元建成全智能工廠;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未來3年投資5億進行智慧綠色工廠改造;格蘭仕集團斥資30億元進行自動化工廠升級;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入1.5億元實施“萬和新電氣燃熱/供暖產品數字化製造示範項目”;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入5.5億元實施“智能家居電器及健康美容電器項目”;富華機械集團、星徽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也大力推進機器人的應用。
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會展業發展促進局局長熊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順德與德國合作的最大吸引力就在於本地強大的製造業轉型升級需求。為了讓兩者更好地對接,政府也是“煞費苦心”。
“這幾年政府一直在提智能化改造,往往是倡導和政策鼓勵,但我們在具體推進對德合作的一些項目的時候就發現,落到企業執行的層麵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想改造的企業不知道怎麼改,也不知道上哪兒去找方案設計公司,即便找到了在談的時候又遇到溝通不暢等等,而德國的企業知道我們這兒有龐大的市場,但它們不知道哪家有需求,怎麼找到這個具體的客戶。”熊軍說,“所以,我們政府出麵,把本地市場需求一一梳理出來,而且是非常具體的需求,細化到某某公司的某某項目,我們就是希望國際機構來了之後馬上就有生意做,然後讓整個合作良性運轉起來。”
抓住機遇蹚出對德合作新路徑
9月13-~14日,2017中國(廣東)-歐洲投資合作交流會在順德舉行,歐綠保佛山環保科技小鎮、格蘭仕德國投資等15個項目現場簽約。
近幾年粵歐經貿合作一直穩步增長。作為廣東省六大重大對外合作平台之一,中德工業服務區2012年7月正式掛牌成立,當年8月寫入中德兩國簽署的《關於進一步促進雙向投資的聯合聲明》,升級為國家級的對外交流合作平台。
盡管已經成立5年,但直到去年,中德工業服務區才真正刷出了存在感。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等合作項目相繼投入使用,大眾汽車、歐司朗照明、漢諾威展覽、安聯集團等一批德國知名企業紛紛進駐,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服務區成立之初確實挺難的”,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朱錫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我們一開始就想做成國內對德合作的樣板,選了一個很高的起點——工業服務業,就是想把局麵一下子打開,而實際上引進工業服務企業比引進生產企業更難,它們進來必須要有盈利模式,我們後來發現各方麵的需求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再加上德國人非常務實、嚴謹,文化差異大,所以推進得比較緩慢。”他說。
不過,中德工業服務區並未放棄定位,在定下“引進龍頭項目”這個思路之後,用接下來的4年時間不斷做鋪墊、做基礎。為了讓國際會展業巨頭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前來投資合作,順德政府用“說到做到”的態度向對方展現了中國政府的務實、高效。
“我們當初承諾用一年時間把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建起來,且達到使用要求能夠運營,德國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至少需要2到3年時間,但是我們做到了。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取得德方信任。”朱錫雄說。
在朱錫雄看來,抓住“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實施的機遇是中德工業服務區快速發展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順德的企業以傳統製造為主,隨著發展必然麵臨轉型升級,非常需要工業服務鏈條的前端後端,如今這個大規模智能化改造的爆發點已經來臨。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龍頭企業的進駐,帶來了整個體係的完善和提升。除了工業機器人行業五大巨頭全部落戶外,德國最大的環境服務企業——瑞曼迪斯在佛山成立華南區域總部,開展危險廢棄物的資源再生業務,將吸引一批下遊高端環保企業落戶。而總部項目投資額達1.3億元的歐司朗,還帶動公司產品研發中心、培訓中心和結算中心等入駐園區。
順德正逐漸蹚出了一條獨特的對德合作新路徑。“現在我們手上抓了一副好牌,接下來就是深耕細作。”朱錫雄說。
“我把這份工作當作事業來做。”采訪結束時,魏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最後更新:2017-10-08 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