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3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危機逼近!人工智能時代,隻有一種人能夠生存!

人工智能越來越咄咄逼人了!

首先,在這裏,每個人都先給自己做個檢討:

1、海外勞工是否比我更便宜?

2、計算機是否比我更快?

如果你兩個都回答:是。

那麼你麻煩大了。今天光是煳口,都須具備海外知識工作者無法以低薪提供、計算機無法更快完成的工作能力。

更不用說,你還是擁有偉大的誌向。

OK,唯一的解決辦法:

從現在開始,你必須培養“高感性”和“高體會”的工作能力。

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幹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之間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如果你覺得太抽象,就請來看三個例子:

1

以醫學院來說,長期以來都是成績最好、分數最高、分析能力最強者匯聚的大本營。但如今美國的醫學院課程,卻正經曆二三十年來的最大變革。哥倫比亞大學和其他學校的醫學院學生需要上所謂的“敘事醫學”,因為研究顯示雖然計算機也具診斷能力,但正確診斷很重要的一部分,卻是聆聽病患對病情的描述。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學生必須到耶魯英國藝術中心培養觀察能力,因為懂畫畫的學生通常也擅於辨認病情的微妙細節。在此同時,全美有超過五十所醫學院在課程內加入了性靈科目。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安排了一套住院體驗課程,讓二年級學生模擬生病,在醫院裏過夜。為何要讓學生演戲?“是為了讓醫學院學生體會病人的感受”,校方表示。費城的傑佛遜醫學院甚至增設了一項醫生評比指標──同理指數。

2

日本從二次大戰廢墟中重新站起,靠的是大力鼓吹左向思考,但如今連日本人也開始重新檢討他們的國力根本。雖然日本學生數理成績領先全球,但許多日本人懷疑過度強調教科書的教育方式可能已經不合時宜。因此日本當局正在重新改造過去自豪的教育體係,以培養學生發揮創意、藝術品味和趣味性。也難怪,因為近些年來日本最賺錢的出口項目不是汽車,也非電子產品,而是流行文化。另一方麵,有鑒於年輕學子麵對巨大的課業壓力,日本文部省也鼓勵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目標。

3

還有一個大型跨國企業通用汽車的例子。幾年前,通用找了一位叫羅勃·魯茲的人來擔任高層主管。魯茲不是那種跟著感覺走、滿口藝術品位的人。他滿頭白發、滿臉風霜,年紀七十好幾,美國三大車廠的主管他都做過。他看起來像個陸戰隊軍人,事實上也真的是陸戰隊出身。他喜歡抽雪茄,自己開飛機,更深信全球暖化是環保人士編的鬼話。可是當魯茲接下通用的職位,《紐約時報》請教他將采取何種新的經營方針時,他竟這麼回答:“我強調右腦…我認為我們屬於藝術產業。我們的產品是藝術、娛樂、行動雕塑。隻是湊巧也是交通工具罷了”。

好好想想這句話。通用汽車代表的還不隻是信息時代,而是更古早的工業時代,這樣一家企業的主管,竟然自稱是藝術產業。

而且這位帶領通用進軍右腦世界的人,竟是年逾七旬、渾身陽剛味的前任陸戰隊員。

回頭看信息時代的職場明星——計算機程序設計師。隨著公式化的軟件編寫工作外移,具備高感性的軟件工程師將變得分外搶手。低階工程師接手程序寫作、維護、測試和改版作業同時,感性時代的軟件人員將著重在創新和產品差異性。這些產品也需要被推銷和包裝給客戶,經曆市場競爭,凡此均非一紙規格單所能解決,而必須仰賴創意、個人魅力和直覺,比如下麵這把壺:

未來,最重要的是關懷、照護、鼓舞他人的能力,所謂的“關懷職種”——包括谘商、看護、第一線醫療服務——目前正是急需人才。

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序的計算機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但現在,世界將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未來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籬、結合獨立元素成為新好產品的能力。

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與計算器效能的信息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

不錯,人工智能雖然日益逼近,但是高感性人群卻可以長存,而且他們將駕馭人工智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統治者!

最後更新:2017-11-01 04:28:21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時代來了,線下媒體真的out了嗎?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助力領先,華為Mate 10有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