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45 返回首页    go 机器人


如何用1块钱买到价值每小时3000的专业律师服务?人工智能可以!

曾在聚募众筹平台上投资过多个项目的顾苏银,现在带着自己的项目来进行众筹。就让他自己来揭下这个项目的神秘面纱。

问:你是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先后担任多家互金平台创始人,有过管理过上亿元的资产,投资过20多家早期公司,为什么会掉转方向选择去做“人工智能+法律”的项目呢?

答:我确实在债权投资、股权投资、金融衍生品这些领域有过多年的经验,在互金行业打拼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我们还是一个信用社会,很多时候都以口头约定在做事情,往往最后的毁约风险很高,在契约精神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所以我意识到在法务上,我们还大有可为。

问:你发现了一个需求的缺口?

答:对,我们现在全国只有80万人拥有律师证,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千分之一的比例,我们的律师缺口还很大。除了数量上的缺口,现在我们大部分律师都是“全科医生”,专业分工还非常的不明确,这导致真正专业律师还很稀缺,所以在上海律师的咨询服务价格高达,每小时3000元。

这样的价格,让很多普通人望而却步,包括像之前因为情感纠纷陷入税务漏洞的程序猿自杀悲剧,其实只要请一个律师简单咨询下,就会知道事情远远还没大到“一死了之”的地步,但就是因为律师服务的不到位、不健全,让很多人都生活在安全感缺失的风险中。

问:优质的律师服务收费确实太高了,但是你们要怎样才能把价格降下来呢?

答: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法律产品标准化,虽然我们看上去每个法律问题都是非常个性化,有正反方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但是,其实法律问题背后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只要把逻辑理顺了,就能通过机器学习,给出一个合理的结果。因为是机器完成的,所以虽然是3000元/时的高质量服务,但我们可以把降到1元/次。

问:这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了,就跟我们在分答上围观一个问题一样便宜。

答:对,我们就可以给到一个具体的问题解答,并且指导用户收集相关的证据,但是我们还不能做到指导用户“制造”证据,这个时候,我们的机器就能够根据需求,推荐适合的律师给用户。

问:那你们这个产品是不是会让很多律师失去工作的机会?

答:我们的产品会取代掉律师的工作中80%的重复性文书工作,这对于那些办案经验少,只处理一些简单案件的人来说,会是非常致命的打击,特别是那些只看看合同、改改合同的人如果不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要下岗了。

但,大方向上,因为我们国家的律师人才还远远没有达到供大于求的程度,所以机器人做的其实是帮助人类分担重复性劳动的角色,让人类有机会去做更具有创造性的事情。

问:那对于人工智能,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是否担心和大公司的竞争呢?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在像这个方向发力。

答: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大方向,所有的公司都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就像十几二十年前所有的公司都在联网一样,但是现在大公司都还是在做“操作系统”,我们是借用他们的操作系统研发应用层面的APP和软件了。只有合作,没有竞争。大家一起发展。

问:那你们的产品什么时候能够上线呢?

答:根据我们现在的排期,大概需要8个月的时间,也就是明年年中的时候就能研发成功。这段时间我们会继续完善我们的标准化产品流程。

问:未来你们产品切入点会在哪里呢?

答:我们目前在研发的ai机器人,是以离婚案件为主,因为这是c端需求最大的一类法律问题。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立足我所熟悉的泛金融的法律顾问服务,来完善我们的产品。

最近聊了几家互金公司,大家普遍觉得请个法律顾问没用...其实,按现有的模式,是真没用。甲方丢个合同,律师改一下。且不说够不够专业,哪怕有用,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不能解决更多问题了。

我们认为,要提供好的法律顾问服务,要从全局去设计甲方和所有关联方、交易方的结构;从整体角度设计法律文本、文书。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风险防范,合规和效率的完美结合。

要实现这个,仅仅靠律师是做不了的,必须有深谙行业的分析师,相当于是法律+咨询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而不是收一笔“保护费”。

启科技”项目

将于9月20日晚在聚募微信群内进行路演

感兴趣的朋友可扫码添加客服

进群畅聊

最后更新:2017-10-08 05:18:13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离取代人类还有多远?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已来,华为欲打造Mobile AI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