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未来:焦虑和梦想并存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引起血拼族的惊叹,这种特别的购物体验背后,则是“收银员”下岗的阴影。今天,当各种在线客服被机器客服代替,当速记翻译被语音识别代替,甚至当收银员、驾驶员、工厂工人、普通文书和律师都被人工智能代替时,人们该怎样迎接这个世界?经济、社会生态结构,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焦虑。
硅谷有位和马克·安德森齐名的风投鬼才彼得·蒂尔。他是PayPal的创始人,善于把握技术,捕捉黑马。2016年他因为准确预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而再次名声大噪。他在2011年时说过:We wanted flying cars,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结果只得到140个字符)。140个字符的推特一度热闹无比,但彼得·蒂尔清楚地看到互联网喧嚣背后背后缺少什么。他批评人类放慢了进步速度,嬉皮文化代替了进步主义,风投热衷于投资轻资产产业,其中大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如Airbnb(空中食宿)、优步之类,却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和信心。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人类在比特层面进步大,在原子层面进步小。因此他果决投资了人工智能。
蒂尔说20世纪初的美国人愿意尝试新事物,敢于规划几十年周期的登月计划并去实现。然而现在人类没有这样的计划了,只有风投在到处寻找眼前的增值和及时的痛快。
智能革命是对生产、生活方式的良性革命,也是对我们思维方式的革命。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省级制造业、无人驾驶、驾驶革新、管理革命、智能生活的多个维度,都将描绘出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
最后更新:2017-10-31 2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