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的未來:焦慮和夢想並存

前段時間阿裏巴巴的“無人超市”引起血拚族的驚歎,這種特別的購物體驗背後,則是“收銀員”下崗的陰影。今天,當各種在線客服被機器客服代替,當速記翻譯被語音識別代替,甚至當收銀員、駕駛員、工廠工人、普通文書和律師都被人工智能代替時,人們該怎樣迎接這個世界?經濟、社會生態結構,如何適應人工智能時代麵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焦慮。

矽穀有位和馬克·安德森齊名的風投鬼才彼得·蒂爾。他是PayPal的創始人,善於把握技術,捕捉黑馬。2016年他因為準確預測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而再次名聲大噪。他在2011年時說過:We wanted flying cars,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我們需要能飛的汽車,結果隻得到140個字符)。140個字符的推特一度熱鬧無比,但彼得·蒂爾清楚地看到互聯網喧囂背後背後缺少什麼。他批評人類放慢了進步速度,嬉皮文化代替了進步主義,風投熱衷於投資輕資產產業,其中大部分是移動互聯網公司,如Airbnb(空中食宿)、優步之類,卻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和信心。他認為“互聯網+”時代人類在比特層麵進步大,在原子層麵進步小。因此他果決投資了人工智能。

蒂爾說20世紀初的美國人願意嚐試新事物,敢於規劃幾十年周期的登月計劃並去實現。然而現在人類沒有這樣的計劃了,隻有風投在到處尋找眼前的增值和及時的痛快。

智能革命是對生產、生活方式的良性革命,也是對我們思維方式的革命。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視覺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省級製造業、無人駕駛、駕駛革新、管理革命、智能生活的多個維度,都將描繪出即將到來的智能社會。

最後更新:2017-10-31 21:09:20

  上一篇:go 選購、下單到支付的全方位升級,今年的雙11我有“機器人”軍團保駕護航!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民宿上線,共享住宿掀起智能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