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0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搜狐新聞後台數據分析

一、新聞資訊行業分析

1、 行業市場規模及移動端占比

2016年,互聯網新聞市場規模達到215.4億元,其中,移動端收入占比接近75%,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4個百分點

2、新聞資訊月度覆蓋人數及滲透率

移動新聞資訊月度覆蓋人數6.2億,是低滲透率的高增量市場;移動互聯網使得獲取資訊服務的門檻和成本都大大降低,也使得人們的資訊消費行為變得更頻繁和更多樣

3、市場格局

頭部和腰部平台占據了移動新聞資訊市場的主要份額,用戶規模占比均超過50%,集中度相當,而聚集在尾部應用中的用戶相對較少,未來用戶還會向第一、第二梯隊進一步集中。從營收規模來看,市場呈現倒三角結構,超過60%營收集中在頭部平台,接近30%營收集中於腰部平台,整體營收水平伴隨著平台數量集中度的上升而下降。

4、用戶使用粘性

用戶使用粘性持續增強,使用次數和時長增速放緩;移動新聞資訊應用通過擴大內容分發容量、提升內容觸達效率,提升了其用戶粘性,獲取了用戶更多注意力。同時移動網民的資訊獲取習慣正在形成,移動新聞資訊行業將逐漸回歸平穩發展

5、2017年Q2新聞應用月均MAU

數據端口: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台,時間:2017年Q2

新聞資訊類應用月度活躍人數排名

數據端口:易觀萬象,時間:2017年6月

月度獨立設備數排名

數據端口:艾瑞數據,時間:2017年6月

數據端口:艾瑞數據,時間:2017年7月

6月MAU過10000萬的應用為騰訊新聞、天天快報。TOP 2的平台為騰訊係(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和頭條係(今日頭條+今日頭條極速版);TOP3 – TOP8的腰部平台包括網易新聞、新浪新聞、搜狐新聞、鳳凰新聞和一點資訊

6、搜狐新聞數據

月度獨立設備數

日均獨立設備數

月度有效總時長

二、後台數據分析

數據指標

借助易觀萬象、百度指數等第三方數據平台,通過分析2017年6月搜狐新聞App的後台數據,分析新聞資訊類用戶的用戶偏好

1、用戶規模

6月,搜狐新聞的活躍用戶5168萬,環比下降3.83%;啟動次數115396.81萬次,環比下降20.46%,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使用時長23046.55萬小時,環比下降19.83%

由於未在易觀萬象內采集其他新聞資訊類應用的數據,故通過第三方免費數據提供商艾瑞數據提供的數據,在同一數據端口下對比幾款新聞資訊類應用的使用時長環比增幅,猜測是否由於新版本的產品功能導致搜狐新聞的用戶規模下降

2017年6月部分新聞資訊類應用

可以觀察到,除去搜狐新聞外,其餘幾款應用的月度有效總時長均有不同程度的環比增長

活躍人數

啟動次數

使用時長

5月搜狐新聞的活躍人數、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均環比上升4.95%、5.16%和6.62%,環比增幅較為穩定;領域滲透率、啟動次數百分比、使用時長百分比分別上升0.17%、0.01%、0.04%,均有較小增長。但是6月各項數據卻有較大幅度的環比下降。同時6月領域滲透率也下降0.38%、0.29%、0.23%,說明這種下降趨勢並不是這類用戶的群體行為

列出搜狐新聞4-6月更新的版本更新記錄

5月搜狐新聞的更新主要包括:推薦頻道實時更新、提升搜索功能的體驗,以及小說頻道的改版。前兩個功能的改進會提升一點點用戶體驗,而小說頻道的改版對大多數用戶而言意義不大

6月搜狐新聞的更新主要包括:推薦頻道內實時呈現狐友動態、搜狐號的操作及狐友的私聊功能

猜測6月各項數據下降的原因是推薦頻道內實時呈現狐友動態這一功能引起的

由於新聞資訊類用戶使用應用的心理預期是新聞資訊的獲取,以滿足隨時隨地碎片化地獲取信息的需求。新聞客戶端/網站作為資訊的集散與分發平台,目的是降低人們搜尋信息的時間成本。因此,無論是擁有互聯網新聞采編資質的傳統新聞機構自建的新聞平台如人民網,還是能夠通過“編輯+算法”的分發方式為用戶提供類型廣泛、內容垂直的資訊,滿足用戶的長尾資訊需求的平台如搜狐新聞、騰訊新聞,抑或主要通過興趣推薦為用戶精準匹配感興趣的資訊內容如天天快報,都以資訊信息作為平台主要的分發內容。即便具有類似狐友功能的今日頭條,推薦頁內展示的頭條號作者也是平台邀請的著名大V,這些頭部用戶作為KOL,本身擁有一定體量的粉絲數

而目前搜狐狐友的功能更偏向陌生人社交,在推薦頻道內呈現狐友動態這一功能對目前積累的以獲取資訊為目的的用戶而言會有些許不適。故而這些用戶會逃離平台

2、日均規模分析

(1)日均活躍人數

(2)日均啟動次數

(3)日均使用時長

6月搜狐新聞的日均活躍人數為1155.93萬,環比下降16.7%;日均啟動次數3846.56萬次,環比下降21.7%;日均使用時長768.22萬小時,環比下降17.1%

3、用戶粘性分析

人均單日啟動次數

人均單日使用時長

6月人均單日啟動次數3.33次,單日使用時長39.94分鍾。這一數據對一款新聞資訊類應用而言,確實有些少

以天天快報為例

人均單日啟動次數

人均單日使用時長

天天快報人均單日啟動次數5.84次,人均單日使用時長71.6分鍾。而搜狐新聞較之兩項數據均有一定程度的落後

2012-2017年中國網民資訊獲取頻率及時長的變化

對於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人們內在的焦慮感會轉化成對外部動態的高度關注,從而培養高頻的資訊瀏覽習慣。同時,隨著資訊外延的不斷拓展和資訊內容的逐漸豐富,人們的各種長尾興趣點在其中都能得到滿足。資訊獲取了網民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拉長了整體瀏覽時長。故而搜狐新聞的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和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較低的原因,猜想是因為平台內提供的內容對用戶的吸引不足。原因有好有壞,好的一點是平台提供文章的標題黨較少,隨著用戶的進一步成熟,大量標題黨與垃圾文會帶給用戶較差的閱讀體驗,而這種體驗留給用戶的直觀印象是較差的產品體驗,故而會為平台沉澱一批忠實用戶;壞的一點是不能滿足用戶的長尾資訊需求,很難為平台提升大量的新增用戶

4、用戶分時行為分析

分時點活躍用戶數

用戶活躍時間集中在9點-23點間,活躍用戶數在1500萬-1800萬間

5:00-8:00活躍用戶數隨時間快速上升,從900萬上升至1200萬;9:00-12:00呈緩慢上升趨勢,12:00達到峰值約1800萬。12:00-18:00活躍用戶數緩慢波動在1700萬-1800間;18:00-20:00小幅回落至1600萬;20:00-22:00緩慢上升,22:00到達第二個峰值1700萬;22:00-24:00活躍用戶數快速下降至1200萬;0:00-5:00活躍用戶數緩慢下降至900萬

分時點啟動次數

用戶啟動次數集中在8:00-23:00,啟動次數集中在5000萬-6500萬次

5:00-7:00用戶啟動次數快速增長,從2000萬上升至4000萬;8:00-12:00增長速度放緩,從2000萬增長至6500萬,12:00達到峰值6500萬;12:00-14:00啟動次數小幅下降至6000萬,14:00-18:00啟動次數穩定在6000萬;18:00-20:00啟動次數下降至5500萬,20:00達到穀值5500萬;20:00-22:00緩慢上升至6000萬,22:00到達第二個峰值。22:00-24:00用戶啟動次數快速下降至3500萬;0:00-4:00啟動次數由3000萬緩慢下降至2000萬

分時點使用時長

用戶使用時長保持在800萬-1050萬小時間

7:00-12:00用戶使用時長穩定在1000萬小時;13:00-15:00略有上升,15:00達到峰值1050萬;15:00-16:00使用時長小幅回落至1000萬。16:00-20:00用戶使用時長緩慢下降至950萬,20:00-22:00使用時長保持不變,22:00-24:00緩慢下降至800萬

分時點人均啟動次數

用戶人均啟動次數集中在8:00-23:00,啟動次數集中在3.3-3.7次間

5:00-7:00用戶人均啟動次數快速增長,從2.3次上升至3次;8:00-12:00增長速度放緩,從3.1次增長至3.7次,11:00達到峰值;12:00-14:00人均啟動次數小幅下降至3.5次,14:00-17:00啟動次數穩定在3.5次;17:00-20:00人均啟動次數緩慢下降至3.3次,20:00達到穀值;20:00-22:00緩慢上升,22:00到達第二個峰值3.7次。23:00-24:00用戶人均啟動次數快速下降至3次;0:00-4:00人均啟動次數由2.8次緩慢下降至2.3次

分時點人均使用時長

人均使用時長集中在0:00-5:00,時長50-60分鍾

0:00-3:00人均使用時長緩慢增長,3:00達到峰值60分鍾,3:00-5:00穩定在60分鍾,5:00-8:00人均使用時長快速下降至40分鍾,8:00-12:00緩慢下降至35分鍾,12:00達到穀值;12:00-14:00人均使用時長緩慢上升至40分鍾,14:00-16:00穩定在40分鍾;16:00-22:00緩慢下降至33分鍾,22:00-24:00上升至42分鍾

可知

用戶的應用使用時段集中在9:00-22:00,12:00前後是應用使用高峰期,20:00-22:00是應用第二個使用高峰期,但各項數據略低於12:00

14:00前後數據沒有明顯波動(這個時間段午休剛結束,13:00-14:00數據應當有較明顯回落,14:00-15:00數據有較明顯上升),與其他資訊類應用略有不同,可能受應用主體用戶的職業特點影響

20:00-22:00是應用第二個使用高峰期,而這個時間段又是短視頻用戶的活躍高峰期,因此後台推送策略可以考慮增加短視頻資訊的推薦量

深夜用戶(0:00-4:00)占總體活躍用戶的1/3,使用總時長與白天用戶持平,人均使用時長是白天用戶的1.5倍。因此應用部分功能應照顧這類用戶(如自動轉換至夜間閱讀模式,深夜資訊的推薦與白天略有區別,比如深夜加入信息流廣告往往更容易觸發用戶衝動消費行為)

5、用戶屬性分析

用戶屬性

性別分布,男性:女性=89.64:10.36

年齡分布,24歲以下占比14.95%,24歲-30歲占比14.78%,31-35歲占比20.30%,36-40歲占比15.54%,41歲及以上占比34.42%

消費能力,低消費者占比17.66%,中低消費者占比18.68%,中等消費者占比30.90%,中高消費者占比26.51%,高消費者占比6.23%

地域

地域分布,超一線城市用戶占比12.47%,一線城市用戶占比40.67%,二線城市用戶占比18.88%,三線城市用戶占比18.06%,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占比9.91%

省份分布,廣東省用戶占比最高9.42%;江蘇省用戶占比7.82%,山東省用戶占比6.59%,四川省用戶占比5.7%,河北、湖南、上海用戶占比4.7%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用戶性別上,搜狐新聞的男性用戶占比太高,達到89.94%,女性用戶不足600萬。對目前主打狐友功能的搜狐新聞而言,性別比例的嚴重不平衡使產品很難被賦予社交屬性,進而通過狐友打通搜狐係各項應用間的聯係

年齡段分布上,搜狐新聞的用戶年齡偏大,36歲以上用戶占比50%。這也從某一方麵說明,為什麼應用在推薦頁實時呈現狐友動態會導致一部分用戶的流失。如果產品未來的版本規劃仍主打狐友功能,那麼不僅在產品的頁麵設計及功能方麵趨於中性甚至略微偏女性用戶的審美風格,產品運營也要考慮偏向女性用戶,比如banner位的廣告內容、活動主題,甚至可以考慮為應用請女性用戶較喜愛的男性代言人等等

搜狐新聞用戶的消費能力集中在中等消費及中高消費水平,與其他資訊應用的用戶消費能力占比類似

地域方麵,搜狐新聞在河北等6省的占比均為4.3%左右,用戶無明顯的地域特征

最後更新:2017-10-07 22:32:25

  上一篇:go 搜狐視頻再推自製精品 《誰寄錦書來》青春無敵
  下一篇:go 搜狐自媒體平台運營技巧:申請搜狐號不通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