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成收視秘訣?《美味奇緣》金牌主創護航上演中西飲食文化大PK
看電視
食物在中國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寄托了中式情感。由Mike和毛曉彤主演的都市勵誌偶像劇《美味奇緣》圍繞食物展開了一段愛情之旅,為廣大觀眾帶來心靈的慰藉。
文 | 程瀟熠
“人生做的事,沒有比吃的次數更多。”食物往往能喚起一個人對於愛與美好的全部幻想,美食元素也成為了眾多影視作品吸睛的不二法寶。
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電影《喜歡你》再到近期大熱熒屏的綜藝《中餐廳》,不同類別的作品均可通過美食引起觀眾的廣泛情感共鳴。
“食色性也”的天然受眾基礎,兼之影視作品觀之有色、感之有味、聽之有聲的視聽特性,使得美食元素具有了無限混搭的可能。
而於9月11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主打中西美食文化碰撞的原創都市勵誌偶像劇《美味奇緣》,更是將“美食+愛情”的搭配以“色香味”俱全的方式推向了一個新高潮。
王牌主創全程護航,從中國餐桌中發現生活哲學
生活不過一日三餐,中國飯桌上往往凝結著時代特色,凸顯著當代情感理念、生活態度與人際往來。
近年來隨著都市劇對飲食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美食元素也逐漸成為可以支撐內容與情節發展的關鍵要素。
而如何將“吃飯”這件家長裏短的瑣事浸入細致入微的情感並表現其潛藏在深層次中的社會問題,則非常考驗創作團隊的製作功底。
《美味奇緣》全程采用黃金創作陣容保駕護航,不僅邀請了連續三年蟬聯收視冠軍寶座的“因為愛情”係列的幕後推手、資深製作人郭一林擔任總監製、鄢蓓擔任總製片人,還邀請到了《花千骨》、《寂寞空庭春欲晚》、《醉玲瓏》的編劇饒俊帶領編劇團隊創作劇本。
在視覺效果上,更是有台灣資深頂級攝影師林國華、丁保誠以及《女神的新衣》造型總監劉韻儀、台灣金鍾獎最佳美術指導黃誌鴻齊聚保障品質。
在高舉IP大旗的創作市場中,《美味奇緣》難能可貴的堅持原創,創作團隊更是深入進行“美食體驗”,力圖將最真實的飲食文化呈現在觀眾麵前。
縱觀以往經典影片,不管是《飲食男女》中傳統家庭飯桌所體現的代際關係問題,還是日本電影《小森林》中通過一蔬一飯滲透生活的禪意,其內容取材都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土壤。
“為了這部戲,在製片人的帶領下,我們吃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既有非常接地氣的人氣路邊攤,也有定位非常高端的法式餐廳。身體力行地感受東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之時,也發現了越來越多東西方飲食文化的融合之處。”編劇饒俊曾在采訪中強調,國產劇一定要貼近生活。
“希望可以通過《美味奇緣》這部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們的傳統美食,展現中國美食的文化。”
《美味奇緣》深度挖掘美食符號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內涵與意義,通過東西方美食的不同,延伸其時間維度與空間廣度,而形成中西飲食文化的完美交融與碰撞。
歡喜冤家甜蜜開餐,用中華美食講中式情感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塑造故事的本質也是塑造立體的圓形人物的過程。主打文化碰撞、都市社會現象思考的《美味奇緣》選角十分考究,采用了中泰兩國當紅偶像,曾出演風靡一時的泰版浪漫滿屋的主演Mike與俏皮可愛的”短發女神“毛曉彤聯袂主演。
演員不僅顏值、演技、角色契合度等均貼合角色形象,Mike與毛曉彤所組成的“馬卡彤cp”更是在一開始就妥妥圈了一眾粉絲。
在《美味奇緣》中名廚李雨哲(Mike 飾)與美食節目編導宋佳茗(毛曉彤飾)活脫一對“歡喜冤家”,鬥嘴、較勁、互不相讓的“互懟日常”也使得感情在其中不斷悄然升溫。
最終美食的治愈能力與搭建的心靈橋梁給予了他們共同前行的勇氣與能量,對於美食的獨到理解成為了兩人心靈溝通的關鍵。
美食背後所引申的精神意義與此同時也得到了體現。這正切合當代白領與青年群體對於快節奏時代的人際疏離感及渴望情感陪伴的社會心理,與現代人所渴求的靈魂伴侶標準不謀而合。
表麵上看,《美味奇緣》講述的是一對因美食結緣的歡喜冤家的愛情故事,但其故事內核包裹著深刻的人生哲思。中國飯桌向來是交流感情的最佳場合,餐桌所代表的親密與溫情,與其所體現的人際關係與千萬戶人家都有相似性。
《美味奇緣》將中國烹調藝術帶入中國家庭倫理、中西文化衝突的複雜情感當中。由食物帶來啟發,用簡單的飲食文化表現了深刻的生活哲學。
正如編劇饒俊所說,在《美味奇緣》中,創作團隊力圖將社會觀念的變化和思想的碰撞融入其中,通過中餐與西餐的食物碰撞,延伸至中西方甚至於不同時代、代際間思想觀念的碰撞。
所以,《美味奇緣》的故事,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曾見過或經曆過的故事。通過推己及人的方式,以細膩的情感表達切合快節奏時代青年人群渴求愛與溫暖的心理,以食物為料,情感為灶,溫暖慰藉每一個觀眾的心靈。
據悉,電視劇《美味奇緣》正於每晚19點40分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甜蜜熱播。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係授權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
最後更新:2017-10-08 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