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7 返回首頁    go 汽車之家


汽車之家股爭成創業典型案例

導語:彭博社網站周末刊文,詳細介紹了汽車之家與大股東澳洲電訊之間關於股份出售的糾紛。這再次表明,無論有多麼需要資本,創業公司都必須意識到,接受投資將成為一把雙刃劍,有可能威脅到公司未來的控製權。

以下為文章全文:

當2013年底,汽車之家CEO秦致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敲響開市鍾時,澳洲電訊的高管們有理由去慶祝。汽車之家的IPO(首次公開招股)給這家澳大利亞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意外之財,而對汽車之家的投資前景看起來一片光明。

然而今天,這樣的善意不複存在。現年43歲的秦致正對他的澳大利亞股東發起激烈反抗。澳洲電訊計劃將所持的47.7%股份以1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平安集團。自上月這一消息公布以來,這名麥肯錫的前谘詢師就試圖推動一項行動,阻止這筆交易,而他的具體辦法包括發起競購,以及采取法律行動。

無論最終哪一方取得勝利,這起事件都將影響中國創業公司關於接受海外投資的看法。這起事件的相關方包括中國最大的汽車信息網站、澳大利亞電訊巨頭,以及中國第二大保險集團,同時也是最新一起與中國公司相關的富有爭議的私有化行動。

典型案例

易觀國際駐上海研究負責人錢文穎表示:“汽車之家的這起事件可以成為中國許多創業公司良好的研究案例。汽車之家帶來的經驗在於,無論創業公司有多麼需要資本,他們都必須意識到,投資將成為一把雙刃劍,有可能威脅到未來公司的控製權。”

5月23日,持有汽車之家11%股份的秦致和其他小股東在開曼群島大法院發起一項行動。汽車之家在開曼群島注冊。他們請求法庭暫停這筆交易,並稱澳洲電訊在汽車之家董事會中的代表存在惡意違規。澳洲電訊則表示,將反擊這起行動。這同時表明,由於這筆交易,汽車之家的董事會發生了明顯分歧。

澳洲電訊持有汽車之家的約55%股份。該公司拒絕對此置評,僅僅表示,計劃對秦致等人的行動發起反擊。汽車之家、平安集團和秦致也拒絕對此置評。

法庭文件顯示,澳洲電訊與平安集團的接觸可追溯至去年10月29日,當時兩家公司簽訂了保密協議。由於擔心所有權的轉移,秦致與多家私募股權公司,包括博裕投資、高瓴資本和紅杉中國合作,準備進行由管理層牽頭的私有化。

爭議中的競購

4月14日,秦致提出方案,以每股31美元的價格收購澳洲電訊持有的汽車之家股份。然而,這一不具約束力的收購要約遭到了拒絕。

次日,澳洲電訊宣布,將以每股29.55美元的價格,將所持汽車之家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給平安集團。在幾小時內,秦致的財團就提出了針對性方案,即以每股31.50美元的價格收購所有流通股。由於投資者猜測,圍繞這部分股份將發生競購戰,因此汽車之家股價在美國股市的交易中一度上漲至32.15美元。

盡管這樣的競購戰並未出現,但這種狀況導致近1個月之後,汽車之家的董事會發生了激烈的內鬥。

董事會的動蕩

在消息公布的幾周後,澳洲電訊要求汽車之家董事會批準這筆交易。不過,多名獨立董事對此表示抗議,並表示這筆交易需要進一步評估。這些獨立董事質疑,為何澳洲電訊沒有出示銷售文件,為何平安集團沒有聯係汽車之家董事會,以及這筆交易是否符合適當的流程。

盡管遭遇反對,但澳洲電訊仍於5月份召集了汽車之家的董事會會議,試圖推動這筆交易獲得通過。澳洲電訊這樣做是由於,在汽車之家的10人董事會中,該公司占有一半的席位。其他席位分別為獨立董事,以及秦致和李想所擁有。作為汽車之家創始人的李想於去年離開管理層。

問題在於,澳洲電訊需要獲得大部分股東的支持,才能推進這筆交易。

文件顯示,來自澳洲電訊的5名董事出席了於5月13日舉行的董事會會議,而其餘董事發起了抵製。由於沒有獲得大部分股東的批準,澳洲電訊當場提名了第6名董事會成員,使該公司獲得所需的大多數。

在了解到澳洲電訊的行動之後,其餘董事打電話接入會議,並發生了激烈爭論。非澳洲電訊的董事要求對交易做進一步評估,並質疑新任命的董事會成員。不過,來自澳洲電訊的股東仍強行通過了這筆交易。

汽車之家尚未公布,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澳洲電訊已經確認,新增了一個董事會席位,而與平安集團的交易已得到批準。秦致等人隨後在開曼群島發起了法律行動,要求暫停這筆交易,直到汽車之家的獨立董事收到股權收購協議,並對方案做出評估。

法庭文件顯示:“請願方不再信任澳洲電訊董事、澳洲電訊,以及他們代表公司最佳利益采取行動的能力。”(維金)

最後更新:2017-10-08 04:02:25

  上一篇:go 汽車之家私有化?三方角逐!
  下一篇:go 萬科董事會被逼宮 汽車之家CEO遭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