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
汽車大全
貨幣基金規模上升引監管關注 機構集中持有潛藏流動性風險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近日監管部門正在關注貨幣基金規模上升帶來的市場風險問題,可能會進行相關風險警示。有貨幣基金經理認為,機構資金集中持有貨幣基金份額,潛藏流動性風險,這可能是貨幣基金受到監管部門關注的原因。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機構持有人往往在季度初申購貨幣基金份額,並在季度末贖回。如果貨幣市場發生超預期波動,這種合作模式的流動性風險可能會暴露。
收益率與規模攀升
由於貨幣市場資金麵偏緊等原因,今年以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明顯上行。近期,貨幣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均值超過4%,部分基金甚至超過6%。受益於收益率飆升,貨幣基金走紅,成為基金公司重點推廣的產品。
據統計,截至6月21日,今年共有44隻貨幣基金成立,發行總規模為484.91億元,而去年上半年僅成立14隻,發行份額169.48億份。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4月末,貨幣基金份額達4.5萬億份,較3月末增長近5000億份。
有貨幣基金經理認為,今年貨幣基金規模上升離不開銀行等機構資金的“幫忙”。去年以來,機構資金加大了配置貨幣基金的力度。此類資金對市場利率的變動很敏感,投資行為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增大了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管理壓力。同時,部分基金管理人風險意識薄弱,對市場風險研判不足,盲目擴張規模,通過拉長久期等激進方式追求高收益,風險應對能力和經驗不足,當市場逆轉時風險會加速暴露。例如,去年底債券市場大幅調整,貨幣市場利率快速上行,機構投資者短期集中大額贖回,個別貨幣基金遭遇投資者贖回與市場流動性缺失的雙重擠壓。
監管未雨綢繆
業內人士坦言,一些銀行在贖回貨幣基金時,經常在贖回前一天才給基金公司打招唿。突如其來的大額贖回要求令基金經理措手不及,尤其是趕上市場資金麵緊張時,更令基金經理苦不堪言。
有基金經理透露,去年12月底市場資金麵緊張時,貨幣基金遭到短期大額贖回,開啟了銀行和基金公司“互相傷害”的模式。通常,銀行與基金公司的合作模式是銀行總行相關部門申購貨幣基金,基金公司再拿部分資金去該銀行的分行、支行做定期存款,以此作為貨幣基金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但去年12月,一些銀行的總行要求贖回貨幣基金,基金公司為了在短時間籌集大額資金,隻得去銀行支行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最後是“銀行傷害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傷害銀行”。
此前,監管機構已對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給予關注。據媒體報道,監管部門3月曾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發監管通報,明確機構定製基金的相關監管要求。
此後,證監會在3月底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對貨幣市場基金設定了比普通公募基金產品更嚴格的流動性指標。例如,對機構類貨幣基金加強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基金管理人應對所管理的貨幣基金的份額持有人集中度實施嚴格的監控與管理,根據份額持有人集中度情況對貨幣基金的投資組合實施調整。當貨幣基金前十名份額持有人的持有份額合計超過基金總份額的50%時,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60天,平均剩餘存續期不得超過120天;當貨幣市場基金前十名份額持有人的持有份額合計超過基金總份額的20%時,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90天,平均剩餘存續期不得超過180天。
機構操作或損害散戶利益
麵對監管力度的加大,基金公司尋求銀行資金的熱情依然不減。有的基金公司在研究了征求意見稿後得出的結論是:寧願犧牲一點久期,也要留住機構資金。
有基金經理透露,即便今年銀行整體資金較緊張,但總有不缺錢的銀行。對於銀行季度初申購、季度末贖回的固定操作模式,銀行和基金公司皆大歡喜。當然,如果貨幣市場發生超預期波動,這種合作模式的流動性風險可能會暴露。
此外,相當多的貨幣基金份額持有人中既有機構,也有散戶,通常散戶持有人的忠誠度較高。每逢季度末機構資金“熘走”後,基金經理更多的是拿著散戶的錢做資產配置,但當季度初機構資金再度大額申購份額時,勢必稀釋基金收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散戶持有人的利益。
相關報道>>>
多隻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超5% 配置價值凸顯
貨幣基金規模上升再引監管關注 風險警示或已在路上
(原標題:貨幣基金規模上升引監管關注 機構集中持有 潛藏流動性風險)
最後更新:2017-06-24 14: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