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熱門ppt
PPT 驅動的產品發布會,一個超大型電視購物現場?
“因為 PPT,英語長句子還說不利索,滿分 15 分的論文答辯,她居然取得 16 分;因為 PPT,在強手如雲的全美研究生演講比賽中,她照樣摘取了榜眼;還是因為 PPT,百事全球高級副總裁親自麵試她,並欣然高薪錄用;與 PPT 結緣,她的人生變得精彩無限…… ”
這個 PPT 改變人生的故事來自 2010 年出版的《 別告訴我你懂 PPT》,當年十大亞馬遜暢銷書之一。七年過去,PPT 仍然是行走江湖不可或缺的武林絕學,潛心修煉的高人借此升職加薪造就輝煌的故事仍然喜聞樂見。
在你眾多“先馬而不看”的收藏夾列表裏,仍然會給“那些相見恨晚的 PPT 小技巧,居然還有這種操作”“PPT 極簡主義設計模板大放送”“ PPT 優雅配色合輯” 留有一席之地,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呢,有備無患。
不僅如此,在好奇心研究所此前一項名為“你覺得如今哪些事都是用一個 PPT 解決的”的調查中我們發現,PPT 早已不隻是一款單純的 +buff 道具,在許多領域,它甚至已經取代一些事物的原本麵目成為本體般的存在,比方說:
大學教授變“PPTreader”,授課、講座全用包含大段文字的 PPT,照念。
谘詢從業者自嘲“做 PPT 的”,PPT 製作成為職場實用技能第二名,僅次於貼發票。
一些商賽、商業案例參考,主體是“PPT 競賽”,想創意做項目計劃的時間占 15%,而調整字體顏色和排版美化的時間占 85%。
知名互聯網公司被譽為“PPT 公司”,新品發布會上甚至連新品都沒有,但 PPT 精美,diss 完對手後驕傲宣布自己全球性能第一名。
事實上,早在十五年前就有人預見到了這本末倒置的一天,反 PPT 代表人物 Edward Tufte 2003 年在《連線》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PPT 是魔鬼” (PowerPoint Is Evil)的文章,那時這位耶魯大學統計學暨圖形設計教授就在振臂疾唿,PPT 這東西本質上就是壞的,它的形式大於內容,PPT 現在不隻是輔助演示,它已經取代演示內容成為一場 presentation 的主體。
另一個常見的指責是 PPT 使思考和內容變得碎片化,完整的句子變得雞零狗碎,複雜的問題被簡化處理。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 Lucy Kellawa 說,PPT上演了一個奇跡,它讓事情變得既過於簡單又過於複雜。複雜的是篇幅和不厭其煩的格式調整,而簡單的是內容本身。
現在擔任 Google 研究總監的 Peter Norvig 曾經做過一個 PPT 版的《葛底斯堡演說》來揶揄 PPT 式的演示風格,演講人林肯一邊做自我介紹一邊處理設備鏈接問題,你好,我是你們的總統林肯,啊我是不是按這個按鈕就行,哦可能要重啟一下,You see,技術就是會帶來這樣的小麻煩,但我們根本無法擺脫它。終於打開來 PPT,裏邊遍布“奉獻”“犧牲”“神聖”“不增不減”之類的要點,還有一個裝模作樣的圖表,主要數據為 “87 年前誕生新國家:1,現在:0”……對這個 PPT 感興趣你可以點這裏去觀賞,不過如果不配合總統的講義原文,很可能完全不知道這在說啥。
Edward Tufte 在自己“論 PPT 的認知模式”(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t)的論文中援引了一項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研究,用以說明 PPT 是怎樣簡化思維的:
PPT 的設計讓內容的呈現方式變成單個的單詞或簡單短語構成的 Bullet Lists,就是上麵我們舉例 PPT 本體畫的那種項目符號列表。而 Bullet Lists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它隻能傳達三種邏輯聯係,分別是——此時倒是非常適合用它本身來展示——
線性序列關係,比如按照時間順序從最先到最後;
優先級關係,比如從最要緊的到最不要緊的;
或是簡單的序列歸屬關係,比如現在你看到的三條,排名不分先後;
而且一個 list 隻能同時包含其中一種邏輯,這些限製使得 PPT 天然地鼓勵人們省略在不同要點間建立相對複雜聯係的過程。
隻要把關鍵詞放進按頁播放的秩序井然的展示結構裏去,就能讓那些邏輯最混亂的人也擁有似是而非的條理。
根據好奇心研究所對近幾年內自稱“載入史冊”的發布會的觀察,我們總結了以下發布會 PPT 法則:
成功 PPT 必備效果大全
1. 深色背景
一場麵向大眾的發布會,除了台下坐著的朋友,觀眾還包括攝像機背後緊握手機錢的消費者,但凡有點這種觀眾意識, 通過視頻看也清晰可辯的深色背景是必須的。但如果用深藍色漸變的話,看起來就會“抄蘋果抄得太明顯”。
2. 一張幻燈片隻有一個核心元素
講新品就放一張細節圖,講價格就放一個數字,再而竭,三而衰,多就露怯,顯得底氣不足。所以成功的 PPT 非常簡潔,不放圖表也要分清層次焦點,別家銷量做成灰色,親生產品總是一條醒目的紅色折線,突出對比,觀眾不需要知道為了得到這個對比效果,成功的廠家選取的是不是十八線代理商渠道下自創細分市場裏的局部銷量數據。
3. 捧哏感
一個優秀的發布會 PPT 是一個老練的相聲捧哏,從不喧賓奪主,但隨時準備好接住演講者的梗,半小時的演講少說需要 50 張 PPT,才有可能實現完美的聲畫對位,不是說和講的內容完全一致,但畫麵經常可以適時地做出唿應,提及老羅就出胖子剪影,提及世界上最完美的手機就出自家產品, you know,最要緊是節奏感。
4. 指定動畫效果
大多數內置動畫效果,諸如飛入飛出蜂巢渦流打字機,看上去會像穿鞋套去機房使用電腦的上世紀小學生做的,發布會 PPT 中較為穩妥的做法是用移動、縮放等類似電影鏡頭切換的效果,它們使勁使用 flash 原理的神奇移動及類神奇移動的平滑切換效果,營造流暢的動畫感,順便節省視頻製作成本。
5. 手工動畫
當然為了推陳出新,強化高科技公司的身份,嚐試為八九張圖片添加四十個動作效果,實現放大鏡瀏覽產品細節、便簽回顧公司發展史等花哨效果也是常見的做法,要知道,這將會是整場發布會中最富有科技色彩、彰顯工匠精神的元素。
成功 PPT 必備文字大全
1. 字體
中文字體中微軟雅黑太普遍,華文黑體科技感不足,方正蘭亭黑體字麵寬,字距窄,空間平衡,在大字號時格外引人注目,且字重選擇豐富,從細黑到特黑自帶音量調節效果,發布會 PPT 氣質首選。但出於對科技感的鍾愛,演講人往往不會隻滿足於首選,他們還會嚐試給諸如“顛覆未來”之類的字樣添加金屬光澤感。統一?不要緊啦,反正他們也並不是真的在乎字體,隻是喬布斯那個著名演講讓他們知道了“字體也是藝術”這個概念而已。
2. 振聾發聵的人話
閱讀類 PPT 的原則是“不用說一句話,別人就能看懂你寫的是什麼”,成功的 PPT 重要信息都是用說的,頁麵上保留的隻有睜眼說瞎話的產品對比圖、變著法顯示自己行業第一的可疑圖表,以及最重要的文字內容,比如重新定義了中文的“無生態,不超級”,比如賈老板一語成讖的“即使萬劫不複,也將義無反顧”。
3. 大嗓門字號
當文字很少的時候,成功的 PPT 常常選用大字,大字可以讓幻燈片獲得“擊中人心”效果加成。滿屏一個大寫的 “19 億”“837 項專利”“10715 個技術改進”,不需要演講人本人像電視購物一樣聲嘶力竭即可達到聲勢驚人的效果,堪稱視覺版揚聲器。
4. 孔雀開屏式術語展示
別人根本不懂的技術術語,隻有在 PPT 上出現才能收獲驚歎。通常是生硬背稿的技術負責任,不會說個不停,話講得再枯燥也會記得適當停頓,點頭,給觀眾留出充足的對著熒幕上碩大的並不理解的技術術語比如“cellular(蜂巢式)”表示驚歎的時間。
5. 謙敬詞
雖然默認自己的產品才是最完美的,但成功的 PPT 講者不會自己開口,他們提供樣本量可疑和省略了采訪細節的盲測視頻,由路人完成對產品“設計感人”“手感驚豔”“UI 流暢到不可思議”的評價。一定要親口評價時,他們會謙虛地加上“可能是”迄今最好的指紋解鎖、“也許是”中國第一部全金屬中框無斷點的智能手機,充分體現了謙遜的民族性格。
6. 創始人說
大幅創始人笑容可掬的半身人像,配一句“改變世界、造福人類”式語錄是成功 PPT 的標配頁麵。請欣賞我們為你摘錄的創始人語錄 combo:我們做的不一樣是為了更好,不是為了不一樣;錘子科技的一小步,智能手機進化的一大步;做世界上最好的電視,讓每個人都買得起;讓科技走下神壇,科技大眾化,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在通往牛逼的路上,風景差得讓人隻想說髒話,但創業者在意的是遠方。
隻有在 PPT 上才適合出現的發明大全
1、把實驗室和工廠搬進 PPT
感恩 PPT,現如今概念產品的展示甚至已經不需要模型,一張建模草稿、一張汽車內部渲染圖,一個未來感滿滿的懸乎廣告……就足以完成一場概念布道,啊不,一同見證一個新物種的誕生。
2、反派
成功的發布會總有一個反派,人造戲劇衝突。在喬布斯那裏它是臃腫的微軟,在國內手機廠商那裏是喬布斯的蘋果,這是一場 diss 對象不在場的 battle,獲勝條件非常優越,隻要在 PPT 裏把自家產品 P 薄,分辨率調高,你就是勝過行業標杆的草莽英雄。
3. 障眼法
枯燥的“第一”和“最”並不具有說明力度,需要細節。你色域達不可思議的 90%,當今世界上絕無僅有(除了三星超過 95% 的 SA 屏、小米 note 95% 的 ips 屏),你的彩色電視一機絕塵(僅限 55 吋細分市場),現場即使有人發現也不會怎樣,話筒畢竟在演講人的手裏。
4. 創新中文
發布會 PPT 如果不能提供若幹耐人尋味的詞語組合,何以彰顯科技突破。蘋果的 iOS 雖然經典,但它封閉的閉環係統使它注定突破不了自身局限,隻有一個“開放的閉環”係統才是普世的優雅的值得你投資的新設計,至於閉環如何開放, who cares,何必和一個 PPT 較真。
5. 語焉不詳的新概念
當技術突破不能作為長項時,最高階的發布會 PPT 懂得師法自然,融匯貫通,從生命科學中取材設計理念,創造出生態汽車、生態電視、生態手機、生態 UI 等一係列現金技術,內容和平台完美對接,最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每一個硬件產品都能收看同一個網站的視頻資源,交互體驗非同凡響。
6. One more thing
在觀眾以為這就完了的時候,淡然表示,對了,還有件事。成功的 PPT 講者設置懸念,把“令人窒息”的部分留到最後。就像加洛在形容喬布斯的演講時所做的比喻一樣,“優秀的小說家不會在小說開始的第一頁就泄露全部的情節和結局,他會通過慢慢堆積素材、催化情緒來實現。”當然了,這並不容易,畢竟通常情況下全程能有一個真正的高潮點就謝天謝地了。
事實上,不少商業巨頭的領導者都是 anti-PPT 人士,亞馬遜 CEO Jeff Bezos 就在公司內部明令反對使用 PPT,他認為組織結構良好的陳述文本比 PPT 更能說明問題,也更能幫助員工深思熟慮。喬布斯的自傳裏也記錄了他的態度“我討厭人們使用幻燈片的方式代替思考。我想讓他們參與進來,在桌上列出問題,知道自己要討論什麼的人根本不需要 PPT。”
不過,不鼓勵員工用 PPT 的喬布斯本人卻引領了上述新的演講用幻燈片風格的流行,他用極簡主義 Keynote 配合表演一出出新品發布 show 的傳統沿用至今。
按照《喬布斯的魔力演講》裏的教導,一眾喬布斯的追隨者們熱烈擁抱了一種“好的想法也需要裝飾”而“一般般的想法更需要裝飾”的新設定,“把一場發布會當成一部電影來準備,讓整場發布會像電影一樣充滿衝突、戲劇性和張力”,而 PPT 就是這部電影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是背景,也是演員之一。
一個發布會用的特種 PPT 現在甚至連 Bullet Lists 都很少出現,而是以圖片,和一頁一個往外蹦的關鍵詞為主,彼此之間的邏輯聯係更加稀薄脆弱,你可能會被一個突如其來的“生態 UI”之類的詞搞到蒙圈,等演講人翻過幾頁 PPT 播放一段小視頻,仍然鬧不明白這個就是重新設計了一下圖標的“連接用戶和整個生態係統的 UI 體驗”是個啥玩意兒。
我們因此不得不遺憾地宣布這樣一個事實,盡管這些發布會可能是被當作電影來準備的,但最終呈現效果?都是大型電視購物現場。
題圖來自:林小妖
動圖來自: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最後更新:2017-10-08 09: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