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
美食
老煙台街道:小吃一條街、紅燈區、CBD樣樣俱全
在建國之前,芝罘區市區北起海邊、煙台山,南到塔山北麓,東起東山,西到西炮台,有名有姓的街道,大約有600多條。其中不少街道名字特別有趣,或者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
北大街——100年前煙台的CBD
北大街始建於1750年,是煙台市區境內首條商業街,也是以大廟(天後宮)為中心的商業、漁業區中心。
圍繞著大廟,也就是北大街聯通的朝陽街、廣東街、桃花街等近20條街,形成了煙台最大最繁華的商業區。19世紀50年代,大廟周圍的店鋪已經發展到了近千家,19世紀末,店鋪客棧、商戶、銀號、百貨、作坊一應俱全。
日軍入侵煙台後,苛捐雜稅,亂兵搶劫,很多商戶紛紛倒閉。解放後北大街重新複興,供銷社、新華書店、百貨大樓、百貨藥材批發等紛紛開業。
後來隨著社會發展,煙台的商業中心轉移到南大街,北大街進行了大規模的拆舊建新。
朝陽街——保存完好的老煙台商業街
煙台山南,一條正南朝向的步行街,稱為朝陽街。朝陽街兩邊建築多位中西混合型建築,麵街門臉多仿西式格局,內部均為中式結構。
煙台開埠後,朝陽街陸續建立了大量洋行。有眾多藥房、印刷局、煙草公司、銀號、五金、洋服、鍾表行、照相館、電影院、澡堂、家具行、夜總會、飯店等等。
解放後,煙台商業中心轉向南大街、西大街,此時朝陽街多以醫藥、五金、化工等批發,客流明顯減少。
大馬路——煙台東部最早、最寬的馬路
1860年,大馬路始建,因是煙台市區東部最早、最寬的馬路,故名大馬路。大馬路西起解放路,初時長660米,大約到現在的虹口附近,民國初期東延至東海邊山下,全場1300多米,形成了現在的格局。
清末民初,大馬路商號、廠店以花邊、發網生產和經營為主,有130多家,可以說是煙台最具工藝美的街道。《煙台要覽》記載,當時出口的花邊、繡花、發網有八十餘種,遠銷歐美國家。
聞名中外的張裕公司、煙台最大的浸信會教堂、著名的崇正中學、俄國領事館、私立的芝罘醫院都設立在這裏。
桃花街——解放前的最美街道
桃花街始建於19世紀末,彼時西側多位二層古式建築,東側多為單層建築,全街一半店鋪均為鞋店。
桃花街的命名,一說是命名時,生生堂藥房後樓空地有棵多年老桃樹,正值盛開;另一說是街中路東有一百貨店,專以做絹紙桃花而著名,百姓常去購買玻璃花罩做嫁妝,日久聞名,本地人便稱此街為桃花街。
20世紀90年代,桃花街隨著華茂小區的建設,全部拆除,並建了新的桃花街,也是小有名氣的小吃一條街。
丹桂街——著名的小吃一條街
丹桂街原名一麵子街,1916年德桂茶園更名丹桂戲院,後此街更名為丹桂街。
丹桂街最為老煙台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各種美食、小吃。最著名的有杠子頭火燒、酥軟烤餅、硬麵鍋餅、油餅、千層餅、片片腦飯、鍋貼、燜子、涼粉、等等。
丹桂街還有,山東包子、油煎包、水煎包、灌漿包等10多種包子,有打鹵麵、福山拉麵炸醬麵的近10種麵條,以及推車米糕、挑擔扣肉、糖炒栗子、油炸元宵、雞絲餛飩、涼拌海蜇等等,是老煙台名副其實的膠東小吃大全一條街。
1978年開始,丹桂街房屋逐漸拆除,改建成市府住宅小區,丹桂街也就消失了。
東太平街——解放前的妓院一條街
這條始建於19世紀末的街道,北起海岸路,南至東升街西口,全長420多米,解放前是著名的為權貴富商娛樂服務的一條街。
東太平街高檔飯店眾多,如東坡樓,普通百姓望其項背,多為大經理、財東、洋行、官府交際處所;東太平街又是高檔妓院較多的地方,如慶和棧、盛德棧等。
這裏也是高檔娛樂最多的地方,如在街北頭的商餘別墅及適然總會,內設麻將、撲克、桌球等娛樂遊戲。
最後更新:2017-10-08 05: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