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期貨
套利操作有助於紡織企業經營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紡織行業尤為明顯。因此,借鑒國際先進企業的價格管理方法,努力嚐試應用有效的現代金融工具,服務和輔助企業生產經營變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紡織企業的期貨套利正是實現企業更好經營的手段之一。套利是指利用相關市場或相關合約之間的價差變化,在相關市場或相關合約上進行價值基本相等、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價差發生有利變動而獲利的交易行為。
期現套利
期貨價高於持倉成本,可以買現貨拋期貨,即正向期現套利。例如,2017年5月,棉花現貨價15000元/噸左右,期貨價16550元/噸左右,期現價差足以覆蓋持倉成本,可以買現貨賣期貨。當期貨價嚴重低於現貨價,基差為正值且嚴重偏離常態值,可以實施買期貨賣現貨的操作方式,即反向期現套利,也叫做空基差。
期現套利需要注意的事項有:第一,商品必須符合交割要求。當然,不符合指標的交割品也可通過交易所製定的升貼水標準,實現其他規格貨物的替代交割。隻是,用替代品交割時,需要計算好自己的經濟利益,以免受損。第二,能夠實現在容許範圍內的運輸和倉儲,以便注冊倉單。但對正向可交割套利的買方和不用交割的現貨賣方來說,不受此項限製。第三,有嚴密的財務資金安排,做好倉單成本計算、所有環節的預算,以及非常情況下的追加保證金預算。第四,注意增值稅風險。對正向可交割套利的賣方來說,需要賣方提供增值稅發票,而增值稅發票的價格是最後一個月的期貨結算價格,這與當初建倉入場時相比,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計算增值稅時的計稅金額將會增加,因此會對最終盈虧產生影響。
跨期套利
在同一市場買入(賣出)某一月份合約的同時,賣出(買入)另一交割月份的同種商品的不同月份合約,以期在兩個不同月份的期貨合約價差出現有利變化時對衝、平倉,即為跨期套利。
跨期套利的的理論在於:隨著交割日臨近,基差逐漸回歸於零;同一商品、不同價格月份之間的最大月間價差等於持倉層本;持倉成本=交易費用+增值稅+倉儲費+存貨資金占用成本+其他費用;理論上,不同月份合約之間的價差應該小於或等於持倉成本,否則就會出現套利機會。
跨期套利類型有:事件衝擊型套利、結構型套利、正向可交割跨期套利等。跨期套利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一是財務風險。二是交割規則風險。三是增值稅風險。
跨商品套利
跨商品套利的實現條件是:一是兩品種高度相關、波動方向基本相同。比如,棉花與棉紗。二是波動程度相當,一般是上下遊產品關係,相關度較高。三是投資需要一定時間周期,即建倉、平倉或者價差回歸常態需要一定周期。四是有資金規模要求等。
跨市場套利
跨市場套利需要注意:一是不同的影響因素造成了合約波動程度的不同;二是最好有切實的商業需求與背景;三是兩個市場的不同資金背景及主力風格等;四是產業政策或者進出口政策的差異;五是對全球供需及其他宏觀、微觀結構深入了解。
總之,套利操作對投資者的要求相對較高,操作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深入研究、精心操作和科學風控,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輔助企業精細經營,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9-28 08: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