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期貨
期貨衍生品行業急需加強人才建設
缺口大、流動快
“隨著衍生品工具的發展,專業衍生品人才結構性緊缺日趨嚴重,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做好期貨行業人才儲備成為當務之急,人才培養也是期貨行業長期發展的基石。”5月26日,在第十四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一帶一路”戰略與衍生品人才發展專場研討會的致辭中,中糧期貨總經理吳浩軍這樣表示。
北京工商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也表示,期貨與大宗商品市場是提升中國“軟實力”的重要舉措,而期貨與大宗商品市場“軟實力”的提升,可以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硬實力”。近年來,我國期貨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下,我國大宗商品的貿易規模將不斷擴大,對於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地位將不斷加強,管理大宗商品價格風險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對於期貨衍生品人才的需求將繼續增加,人才缺口巨大。
不僅缺口大,期貨衍生品人才現狀還存在結構性問題。他解釋說,目前我國期貨行業麵臨“小行業麵對大市場”的矛盾。從期貨行業人員整體狀況來看,2016年在中國期貨業協會注冊的從業人員有51777人,數量雖然增加,但其實增量最多的是券商IB人員。從從業人員學曆分布來看,博士以上學曆的從業人員較少,並且占比達77.66%的從業人員來自評級在BBB級以上的期貨公司。
據胡俞越介紹,在期貨公司從業人員流動方麵,期貨公司核心業務人才在流向私募,交易所和期貨公司高端管理人才在流向場外。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崗位從業人員流動性最大,同時增量也較多。
此外,韋萊韜悅中國區獎酬業務總經理、首席顧問沈恬表示,2016年期貨行業人才流動率為17.9%,僅次於信托和基金,在金融行業內處於中位偏高。在人才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期貨公司要保住人才,應做好人才管理,建立人才吸引、人才保留、人才識別和梯隊建設的機製。
在期貨行業人才獎酬方麵,她表示,2016年期貨行業總固定薪酬漲幅和總現金薪酬漲幅在金融行業均處於中位偏低,並且2017年預期調薪率均偏低,不利於阻止人才的流動。薪酬結構上,期貨行業平均薪酬固浮比為64:36,浮動薪酬占比較低,也不足以有效驅動業績。期貨公司應對有限的資源更有效地分配,向關鍵崗位和人才傾斜。
除了保留人才,沈恬認為,在人才流動性大、人才能求的情況下,後備人才的培養尤其重要。她說:“期貨行業人員的公司平均服務年限為4年,人才成熟度相對不足。為了更好進行人才保留和新人才培養,期貨公司可以通過聚焦人才標準建立、人才體係搭建、繼任規劃三個關鍵舉措,進行人才生命周期管理,加強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胡俞越還表示,未來期貨公司的團隊建設,要覆蓋管理團隊、經營團隊、交易團隊、研發團隊、信息技術團隊,期貨衍生品最需要的將是複合型人才。另外,現貨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期貨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
為了改善人才問題,在本次會議上,中糧期貨發布了衍生品人才千人計劃。中糧期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英輝表示,此計劃提出“十百千”的目標和藍圖,即計劃設立十大係列精品課程、服務百家實體企業、培養千名衍生品人才。從2017年開始到2020年,用3年的時間,依托中糧期貨20年服務實體企業的經驗,做好衍生品人才的培養,切實為期貨行業人才的儲備貢獻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