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
期貨
行業人士:商品期權豐富產業鏈套保模式
摘要
今年以來,商品期權的推出填補了我國商品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的一個空白。
今年以來,商品期權的推出填補了我國商品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的一個空白。在10日舉行的“第四屆申銀萬國·鄭州期貨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商品期權、期貨交易、農產品行情走勢把握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申銀萬國期貨董事長李建中在論壇上表示,2017年是我國商品期權元年,豆粕、白糖期權的推出具有裏程碑式意義,有助於相關農業種植、貿易、加工企業充分利用新型衍生品工具,管理自身麵臨的多樣化風險,進而增強自身抵禦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同時,白糖等場內商品期權的推出,將進一步推動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促進“農業+保險+期貨”業務廣泛開展,豐富產業鏈套保模式,拓寬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路徑。
“白糖期權上市以來,市場運行穩定有序,使整個白糖產業鏈的套保模式趨於多元。”申銀萬國期貨期權業務部經理林秉瑋表示,期權交易必須更細致一些,除關注期權價格波動外,還要充分了解交易所的交易指令和限倉製度等。
在申萬宏源證券衍生品部經理劉一看來,期權除了保險、杠杆等基本屬性外,還有立體交易的特性。“利用期權工具,不僅可以做多、做空,還可以組合出多種策略。即使在不溫不火、漲跌態勢不明的市場行情中,也有可能獲得收益。”劉一說。
談及商品期貨交易,期貨投資專家傅海棠認為,品種的基本麵及其供求關係變動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商品價格是在成本的基礎上結合供需情況而確定的,供需決定價格,價格影響供需。農產品更多看供應,工業品更多看需求。”他認為,農產品出現超級牛市需要庫存急劇下降、種植麵積大幅下滑、單產明顯降低、價格處於相對低位、外部經濟環境良好、自身價值被低估、長時間能量積聚等要素配合,而且需要這些要素幾乎同一時間發生。
“農產品價格經常低於成本,供求一旦失衡,就會出現大行情。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如果供應缺口較大,價格又處在較低位置,前期不漲或小漲,那麼後期補漲就會很厲害。”傅海棠認為,農產品超級大行情往往發生在收獲季節。
對於未來人工智能對期貨交易的影響,傅海棠認為,機器隻是人類體力和腦力的延伸,無法進行自我學習和自我突破,遠遠趕不上人的大腦。
林秉瑋也認為,期貨交易需要天賦和格局。“格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格局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交易策略可以被模仿,但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要完全複製他人非常困難。”林秉瑋說。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