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期貨
產業人士:期現結合成為聚烯烴貿易商的必然選擇
“套利和套保群體的加入,使得國內聚烯烴貿易行業呈現出新業態,貿易商也需要探索新路徑。”在中國國際期貨近日於濟南舉辦的“2017年聚烯烴產業峰會”上,產業人士表示,在新的市場格局下,期現結合已成為聚烯烴貿易商的必然選擇。
山東國通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慶生在會上表示,套利商和傳統代理商最大的區別在於定價方式的不同。以往聚烯烴市場定價主要是石化企業定價,傳統貿易代理商分銷給區域的經銷商,再銷售給區域的工廠,整體鏈條是通過產業客戶賺取現貨的差價。而套利商則是根據期貨盤麵定價,通過區域經銷商或者工廠賺取基差收益。目前來看,這部分群體多為期貨風險管理公司或者大型企業的期現結合部門。
隨著聚烯烴期貨規模與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現在的市場已逐漸由原來的石化企業定價變為期貨盤麵定價。對於這一變化的影響,魏慶生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聚烯烴傳統貿易商的經營步履維艱,利用期貨工具規避風險、學習嚐試基差交易成為他們應對新格局的必然選擇。
據記者了解,在期貨工具出現後,市場中多了采購、銷售的渠道,基差貿易成為聚烯烴行業的一大亮點。在不同的行情階段,貿易商基差交易的方式也不同,貿易商可以借此規避潛在的市場風險,有的還獲得了額外的盈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強自身實力。
“傳統貿易的邏輯在於價差,而基差貿易的邏輯是基差回歸。”北京四聯化工總裁助理高春民表示,目前聚烯烴市場中,期現結合有兩大模式,一種是即期基差貿易,升水是即期基差貿易的必要前提,貿易商可利用升貼水銷售;另一種是遠期點價模式,貼水是遠期點價貿易的必要前提。
據記者了解,下遊貿易商通常以某月份的期貨價格為計價基礎,加上雙方協商的升貼水來確定現貨商品價格,在不同的行情階段,貿易商也會采用不同的點價交易模式。
在高春民看來,在聚烯烴的期現結合操作中,基差貿易理念、資金、現貨銷售、營銷網絡和交割庫是五大影響因素。在實際操作中,當標準品基差不回歸時,需換成交割貨源準備交割;當非標基差不回歸時,應設置一定的價差,砍倉處理。
對於聚烯烴市場行情的判斷,魏慶生認為,不論是趨勢性上漲或下跌行情,都要抓主要矛盾,依據交易的周期來判斷。
“現貨端不僅受基本麵的影響,還受宏觀麵的影響。供給側改革的影響、金融去杠杆以及原油價格能否擺脫45—55美元/桶的波動區間,這些宏觀影響因素都隻能動態評估。”他表示。
從基本麵來看,下半年聚烯烴供需也有較大的變數。“供應端主要看石化企業的投放情況,寧煤二期的投放對供應會有重大影響;需求端要考慮在環保壓力下小廠關停後,訂單是否向大廠轉移,‘雙十一’等能否提振包裝膜的需求,聖誕訂單是否會如期而至,這些都是未知因素。另外,庫存方麵,石化企業庫存每天是顯性的,但在新業態下,套利商的隱性庫存很難把握,不能做係統的分析,這些數據都需要用時間來考量。”魏慶生稱。
此外,市場情緒上,期貨盤麵與現貨盤麵緊密聯動,再加上資金的擾動,在走勢的判斷上也會有不確定性。
對於近期的價格上行,在魏慶生看來,利多因素較為集中且無法證偽。“短期內聚烯烴市場漲得有些快了,但上漲並非沒有道理。”他認為,短期來看是由多頭主導的市場,後期需關注石化企業庫存,如果庫存累積,則價格有回調的可能。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8-31 09: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