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21 返回首頁    go 期貨


李詠澤:期貨交易是一門藝術

  找到適合的係統,吃透技術的本質,學會分析市場情緒,看懂K線和形態

  技術分析不應該純粹看K線、看指標,更多是要分析K線背後的邏輯,市場中交易人的心理、情緒。

  經過市場多年的錘煉,才知道生存比賺錢重要,控製虧損比獲得盈利重要,不被滅掉最重要。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賺了錢能夠回饋親朋、回饋社會,這也是人生意義所在。

  技術分析不是千篇一律

  滬上十二少,一個有趣的名字,幾分瀟灑,幾分靈氣。在認識她的人眼裏,她是期貨江湖的“女俠”,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麵,但多年來抒寫交易心得,筆耕不輟,感性與理性碰撞出的文字,吸引了大量粉絲。她叫李詠澤,是期貨圈為數不多的女性投資經理。

  一個平凡的夏日,收盤後,期貨日報記者對她進行了采訪。眼前的李詠澤,高挑、瘦削、氣場足。她的辦公室,幹幹淨淨,一杯茶,溫暖、舒心。

  有人說,期貨交易是濃縮的人生,很顯然,交易改變了李詠澤的人生。李詠澤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後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讀研,畢業後回國,一個偶然的機會踏上期貨交易這條路。往事曆曆,光陰如昨,眉間卻浸染了些許的淡定與從容。

  與李詠澤十年前初入期貨市場不同,當下,越來越多的機構進入市場,不少人都說,技術這碗飯越來越難吃了。

  的確,我們能看到的一個市場現象是,在各大公開場合,“基本麵派”可以侃侃而談,而“技術派”已經不願發表言論。不知何時,談突破、談均線、談形態……已經難以取得認同,市場環境也在發生改變,一些傳統的技術分析方法貌似失靈。甚至有人說,技術分析已經“爛大街”了。盡管如此,李詠澤依然把自己歸類為“技術派”。如巴菲特所言,如果連擦鞋匠都在和你談論股票,股市就有可能要“完蛋”。那麼,如果連“基本麵派”都能和你談談技術分析,技術分析還管用嗎?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李詠澤也會看到基本麵的相關內容,身邊的朋友也會分享一些基本麵的消息,但她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技術分析。

  “很多基本麵信息,也是我交易參考的部分,但技術卻是我最熟悉的方式。技術麵研究擇時,基本麵研究方向,二者在某段行情上一致時,我會更加堅定,而一旦發生衝突,我隻相信自己的判斷。”李詠澤說。她是如何進行技術分析的呢?與傳統意義上的“技術派”相比,她的理念、操作以及判斷又有哪些不同呢?

  “在我看來,技術分析不應純粹看K線、看指標,更多是要分析K線背後的邏輯,以及市場中交易人的心理、情緒……”也就是說,在李詠澤的交易理念裏,技術分析並不簡單,絕不僅僅是看盤麵上的K線指標,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邏輯研究方式和體係。

  “對於大部分技術分析派的交易者來講,他們對於技術分析的理解僅僅終止於技術分析是什麼。事實上,這隻是開始。”在李詠澤的微博上,這一段話顯示出她對技術分析的獨到理解。她認為,傳統的技術分析已經是大資金、小資金都懂的技術,而現在的市場是一個“反技術”的市場,越是經典的形態越有可能失敗。“說到底,技術分析隻是一種分析方法,並不是確保賺錢的武器。”李詠澤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人想學打高爾夫球,教練教的方法對每個人基本都是相同的,但能不能打好,除了刻苦練習之外,每個人還必須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手臂力量等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球杆。“換句話說,技術分析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定是千變萬化的。那麼,該怎麼做呢?”對此,李詠澤認為,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係統,吃透技術分析的本質,學會分析市場上人的情緒,看懂那些K線和形態,靈活運用手裏的武器,正就正做、反就反做,不死板、不教條,這才叫真正意義上的“技術派”。

  跟著市場的脈搏跳動

  李詠澤為人樂觀,喜歡挑戰,交易之外會經常參與蹦極、滑雪等富有刺激性的運動項目。“我喜歡冒險,在盤麵上遇到機會會放手一搏。但經過市場多年的錘煉,我知道生存比賺錢重要,控製虧損比獲得盈利重要,不被滅掉最重要。”如今的李詠澤,在盤麵前心態不再隨著盤麵波動而起伏,情緒也不再隨著行情暴漲暴跌而失控。

  回首交易之路,李詠澤說自己也曾經是一位懵懂少年,進入期貨市場的第一年,因為逆勢交易虧了很一大筆錢。還好,她憑借堅強的意誌和不服輸的性格堅持了下來。在交易這條路上,李詠澤有過沮喪,卻從未絕望,她很早就讀了利弗莫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深深明白“既然有人從交易中掘金,就證明這條路走得通,這就是堅持下去的理由”。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人物叫西西佛。他受到宙斯懲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推石頭上山,石頭到山頂後又滾下山腳,他內心感到痛苦不堪。終於有一天,他感到特別快樂,因為他發現自己推過了世間最美麗的風景,還推出了勇氣和耐力,推出了胸懷和智慧,感悟到了生命中的真諦。”李詠澤說,人在沒有踏上成功的路之前,都是如同被下了咒語的西西佛,在這個過程中心理是會崩潰的。在李詠澤看來,做交易虧損時人的心態是不可能好的,盈利則能保持好的心態。“所以,要更多地讓自己處在盈利狀態中,這就意味著不能輕易去做,做得越多錯得越多,止損越多心態越壞,這是一個循環,是惡性循環還是良性循環,需要看交易者是否有足夠的交易智慧。”

  對社會上很多人來說,“越是逆境越要奮勇向前,永遠不要停下拚搏的腳步”,這樣的勵誌之言很能激發人的潛力和鬥誌,但在李詠澤看來,交易恰恰不能如此,越是逆境越不能奮勇向前,在交易的逆境中要停下來,撐過去才是最重要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李詠澤手中的空單盈利頗豐,這一次的交易讓她體會非常深刻——好心態,絕不是隨口說說的,越自信的時候越沒有問題,當手腳被束縛時,反而很難有好心態,強迫自己也沒有用。此後的李詠澤更加自信,甚至在跌停板上連續加空,最終賺得盆滿缽滿。

  李詠澤把那一次的交易經曆視作幸運,交易經曆超過十個年頭之後,她才做到淡定如常。“就像一個開著車的老司機,途中可能會遇到磕碰,但一定不會發生大事故。”李詠澤說,當市場出現“黑天鵝”的時候,新手可能跑不掉,但如果對市場有充分的敏感能力,跑掉的概率就很大。當市場極其振蕩,行情不好做的時候,許多人虧錢甚至暴虧,而她始終抱著能不虧或是能賺一點就滿足的心態。“也隻有這樣才能細水長流。爆賺很過癮,但爆虧讓人更難以承受。期貨市場風險無處不在,爆賺的同時也隱藏著爆虧的可能。對握著大資金的交易者而言,要如履薄冰,控製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

  人們常說,想知道上山的路,要問下山的人。新手怎樣渡過心態這一關呢?對此,李詠澤打了個簡單的比方,操作十萬元的資金和操作一千萬元、一億元級別的資金,心態完全不一樣。同樣的係統,不同的資金規模,對交易員的心理考驗不可同日而語。“很多新手入門前會做模擬盤,可以從模擬盤開始做,但不要用很小的資金量去做,剛開始做模擬就用大資金,鍛煉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更多的是訓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金管理策略。”感到緊張並不是壞事,跟著市場的脈搏跳動,才容易找到節奏感。這是李詠澤對新手的忠告。

  在期貨市場,要想擁有成熟的心態,一定是多年如一日,經過市場千錘百煉才能達到的境界。

  相信自己和分享理念

  在程序化交易日趨火熱的今天,許多人讚歎IT技術的力量,但在李詠澤看來,程序化隸屬於科學門類,而交易是一門藝術,交易可以程序化,但程序卻無法完全體現交易者的思想,而成功的交易很多時候源於靈感。

  盡管有著強大的理工科學曆背景,但李詠澤始終沒有進入程序化領域。“在我的經驗中,期貨交易更多是人的一種發揮,很難有固定的模式,不是當某些條件滿足就可以推出結果,我曾嚐試過把係統編成程序,但很多想法無法在程序上得到體現。”李詠澤向記者打了個比方說,數學中有了ABC,可以推導出D,但期貨可以直接到D,而且很隨機。她毫不諱言,交易員獲得成功,除了技術、除了性格,很多時候還要有運氣。

  李詠澤說,她不是否定程序化這種交易模式,隻是在她的觀念裏,沒有找到正確的邏輯之前,不會輕易觸碰。“相信自己,是一名期貨交易員的基本素養。至少目前為止,程序化交易不符合我個人對交易的理解,不在我的研究領域,也不在我的選擇範疇。”

  李詠澤告訴記者,多年來,除了特殊原因,她一定會按時坐在電腦前盯盤,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慣。她可以長時間不做交易,但看盤已經成了一種樂趣。在她看來,想很舒服地賺錢,這種事情是不太可能的,即便在別人眼裏看起來很輕鬆的事情,但當事人自己付出了什麼,外人是不會知道的。“沒有自律性,交易是做不好的,技術真的太枯燥了,女性做研發的多,做交易的少,我不認為任何人都適合做交易,而且年輕人進入這一行也要深思熟慮,畢竟這個行業的成功者太少了。人生沒有如果,隻有果然如此。選擇一條路,就看不到另一條路上的風景。”作為業內成功的女性基金經理,這種感慨也是由衷的。

  李詠澤告訴記者,她會去關注其他的交易模式,進而優化自己的交易係統,但核心的交易理念不會變,“隻有在自己熟悉的模式裏,才能夠做到遊刃有餘,保持最好的心態,在熟悉的領域賺到該賺的,這就足夠的了”。同時,李詠澤也認為,交易是很私人的事情,隻有自己心裏明白了才能下手操作。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8-31 09:59:07

  上一篇:go 產業人士:期現結合成為聚烯烴貿易商的必然選擇
  下一篇:go 這個數據將決定黃金1300命運是否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