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期貨
中國各類交易場所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摘要
地方交易市場,在為實體經濟提供助力的同時,在投資市場中同時扮演著“風險隱患”的角色。
期貨日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分會聯合發布
第一部分全網輿情
1。輿情來源分布
《中國各類交易場所輿情監測分析報告》網絡輿情監測時間段為:2016年6月13日0:00—2017年6月19日12:00。網上大數據抓取形成的輿情報告電子版共15G,紙質版4A紙5000多頁,形成單個交易所(中心、市場、平台)的輿情子報告200餘份。監測範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江西、福建、貴州、寧夏、四川、廣西、河北等省份。這些省份的交易場所數量約占全國總量的90%,掌握了這些省份的情況,也就基本掌握了全國的情況。
每個省份的每個交易場所(中心、市場、平台)出現的相關負麵輿情信息不盡相同,差距巨大,本報告數據取的是每個交易場所(中心、市場、平台)的平均值。各媒體平台輿情資訊數量與分布如圖1所示,其中:新聞相關資訊4479條、論壇相關資訊1567條、博客相關資訊747條、微博相關資訊2235條、傳統平麵媒體10條、微信相關資訊953條、長微博相關資訊187條、APP相關資訊115條,其他81條。

圖1 各媒體平台資訊來源分布
2。輿情信息高產低產背後各有原因
就每個省份而言,交易場所(中心、市場、平台)的平均負麵輿情信息數量差別是巨大的。這裏僅錄取10個省份的交易場所(中心、市場、平台)在各媒體平台資訊平均數量與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各省份交易所在部分平台上的資訊來源分布
分析輿情數量多寡,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輿情少的原因分析
比如,西藏、青海、海南省的負麵信息就很少。這不是因為這些省份管得規範、交易場所自律性強,而是其交易場所的數量與一些經濟發達省份的一個市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有的根本沒有組建交易場所的人才基礎。
有的省份負麵輿情信息少還分四種情況,一是該省份有懂經濟、金融的主要領導主政,對金融市場的把控到位,交易場所穩健發展,輿情平穩,如重慶市;二是有的省份監管部門領導不懂金融,怕出事,即使企業花巨額投資建立起來的交易場所也不給批,甚至國際社會公認的能促使行業自律、自我管理的行業協會都不給批,對批了的也是畫地為牢,自然這些省份交易場所(中心、市場、平台)的輿情就相對較少。三是一些交易場所的負麵輿情少得可以忽略不計,直接拉低了這個省份的負麵輿情平均值。如,在行業做得好的無錫不鏽鋼、廣西糖網等相關負麵輿情微乎其微,拉低了其所在省份的輿情數量平均值;又如北京石油交易所、中色金銀貿易中心等,在此監測時間段幾乎沒有負麵輿情,這是因為此前或被央媒和專業媒體廣泛曝光後整改得好,或是平台早被關閉,所以負麵輿情信息較少。四是有的交易場所(中心、市場、平台)設有輿情管控部門,專門處理輿情,所以負麵輿情信息顯得很少。
輿情多的原因分析
有的省份交易所(中心、市場、平台)負麵輿情數量多,從交易所(中心、市場、平台)自身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這些省份的交易場所數量多,輿情自然相對較多。二是一些交易場所的負麵輿情很多,直接拉高了該省份的負麵輿情平均指數。三是一些交易場所一心想撈快錢,不計後果。這類交易場所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的,起著“劣幣驅逐良幣”的壞作用,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不把這類交易場所清理掉,肯定要“輿情鼎沸”,進而波及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第二部分網絡輿情信息走勢
1。輿情高峰低峰時段
從圖3全網輿情走勢圖可以看出,截至6月19日12:00,2017年3月出現了輿情趨勢高峰,6月出現低峰。

圖3 全網輿情走勢
經對輿情梳理分析,該次輿情高峰與全國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部際聯席會“回頭看”會議後國家接連發文有關,與部際聯席會會議所列的交易場所“黑名單”流出有關。不少交易場所應聲發布“關閉客戶入金”公告、產品下線公告,轉變交易模式,一些投資者包括交易場所認為自身利益受損,開始在網上發帖維權。
更有一些惡意維權、非法維權者看到“商機”,首先是利用網絡媒介,成立各種“維權群”,然後組織者們再對交易場所大力抹黑、惡意造謠誹謗、組織散播不實報道,引導錯誤輿論導向的同時,向群裏公開各級信訪部門、監管部門、公安部門等的聯係方式,並教唆、誘導與煽動投資失敗者以群體性打電話的方式集中投訴,再輔以“鬧事維權”等行徑擴大事態,以此要挾錢財,給整個行業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惡劣影響。
進入今年6月,輿情開始出現低峰,這與政府出台的組合拳有直接關係。
(1)一些地方政府在“轉型”。在風險處置過程中,積極協調宣傳部門、網信辦等單位,及時監測、研判輿情動向,把控輿論主動權,對交易場所的監管措施、風險處置進行積極正麵客觀的披露和報道,負麵輿情開始降溫。
(2)6月1日起,新修訂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範疇。自媒體、商業網站、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甚至不得轉發新聞和評論。一些以曝光各類交易場所為生的自媒體、網站、微信公眾號、APP等不得不關閉或轉型,各類交易場所的負麵輿情信息突降。
2。行業熱點輿情

從行業熱點輿情來看(如上表),“交易場所十大盤點、各省市實施交易場所新一輪清理整頓”居輿情指數首位;貴州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炒原油亂象居第二位;證監會深入開展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居輿情熱點第三位。
3。博主地域分布
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京、江蘇、山東、貴州、廣東微博數據量較多,具體分布情況如下圖:

圖4為博主地域分布情況
4。行業輿情地域分布
綜合輿情發布者所在地域及IP地址、移動電話歸屬地來看,華東地區為輿情的主要發源地,其次為華南、華中、華北及西南地區,東北及西北地區輿情最弱。
第三部分媒介輿情監測分析
1。郵幣卡類、偽現貨大宗商品類、權益類交易場所輿情居前三位
梳理輿情發現,負麵輿情最多的三類交易場所是:郵幣卡類(約占輿情總數的50%)、偽現貨大宗商品類(約占輿情總數的40%)、權益類交易場所和其他(約占輿情總數的10%).
“郵幣卡”交易平台輿情監測狀況
“郵幣卡”類交易平台的交易標的通常為郵票、錢幣、磁卡,或茶業、珠寶玉石、紅木、老酒等實物商品,鑒於開展該類業務的交易平台的業務流程設計和交易模式基本相同,故將其統稱為“郵幣卡”類交易平台。
目前,全國從事郵幣卡交易的平台(包括黑平台)有200多家,上線品種上千個,各郵幣卡類交易業務在新設交易品種報批、交易方式、交易組織管理等方麵,均嚴重違反了“國發(2011)38號”文件和“國辦發(2012)37號”文件,背離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並已引發大量投資人的投訴舉報;部分交易場所人員為了自身利益,到地方政府和國家監管部門“維權”,風險呈現出蔓延趨勢,損害了市場的聲譽和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的公信力。
輿情監測表明,北京市、青島市、南京市等地的郵幣卡交易市場規模大,行情火爆,引發的輿情全國關注,給行業帶來巨大衝擊。如北京市,不算海西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等7家有名有姓的外地在北京設的“黑平台”,不算各地在北京各區藏著的運營中心,僅北京市出名的郵幣卡交易平台就有9家,它們分別是:北京產權交易所福麗特郵幣交易平台、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所、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漢唐藝術品交易所、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北京郵票交易中心、北京新傳德國際版權交易中心。9家上線交易品種高達719個,會員達8300多家,全國各地投資者超過317萬人,交易金額約3523億元。且不說投資者維權造成的負麵影響,僅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回頭看”期間,一些郵幣卡交易平台人員到北京市監管部門、北京市政府、證監會等“維權”逼宮,企圖讓政府屈從郵幣卡交易平台繼續實行T+0交易模式,影響惡劣。
經初步輿情監測梳理,郵幣卡類交易業務資金量大、流動性強、社會參與麵廣,其風險具有複雜性、隱蔽性、傳染性等特點,如處置不當,易引發群訪事件,給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郵幣卡類交易市場關、停、並、轉勢在必行。
現貨大宗類市場輿情監測狀況
現貨大宗商品類交易場所的負麵輿情信息,幾乎全部來自於一些交易場所做偽大宗、“掛羊頭賣狗肉”方麵。它們害苦了現貨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真正做事的,聽任這些偽大宗交易場所發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糟糕局麵。
這類市場的負麵輿情,集中暴露在貴金屬、原油類、“微盤”、郵幣卡偽大宗交易方麵。其手法多類似於河北濱海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服務有限公司(河北郵幣卡交易中心),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既是平台又是莊家,縱容會員單位誘騙投資者高位接盤,致使投資者血本無歸,帶來大量的信訪投訴問題,影響社會穩定。
還有些是知名的交易場所(中心),在遇到問題時危機公關應對能力欠缺,導致負麵輿情泛濫,進而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形象。如渤海商品交易所引發的後果直接是,2017年5月,天津市河北區不得不成立“處置渤海商品交易所風險駐京工作組”並進駐北京,采取“人盯人”措施,確保上訪人不發生極端行為。
試想,哪個地方政府在這樣的輿情壓力下不矯枉過正?在這樣的情況下,現貨大宗商品交易場所每走一步,都將步履維艱。
任偽大宗如此發展,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予刹車,將給整個行業帶來災難。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該清理什麼、整頓什麼、相信人人心裏都有一本賬。
2。交易場所類別不同騙人套路基本一樣
網上輿情監測和投資者實名投訴、期貨日報記者線下調查顯示,無論是郵幣卡類市場、偽現貨大宗市場和其他類別“撈快錢”的交易場所,騙錢的套路基本相同。
第一步,借交易平台的名義,在交易軟件上搭建非法的偽做市商交易係統,精心設局。
第二步,布置網絡,尋找目標。在交易平台搭建的同時,大力發展會員單位,會員單位再發展業務員或居間商,尋求潛在目標等個人信息資料,再通過QQ、電話、短信、微信等各種手段,尋找目標人。
第三步,虛假宣傳,獲取信任。會員單位在網頁上進行虛假宣傳,在線下,會員單位的業務員或托兒們等通過QQ、微信等與潛在目標客戶聯係。通過聊天交流等方式獲得人們的信任,承諾資金第三方托管安全有保障、交易數據與國際行情接軌任何人都無法作假或操控行情走勢,並安排一對一的專業老師進行喊單指導,同時不時通過QQ向受害人發布虛假盈利截圖、操盤情況等信息。
第四步,誘騙開戶,開始交易。這些人利用培訓好的營銷“話術”,騙取客戶的信任,他們之間相互配合,通過種種誘騙手段,使客戶陷入錯誤認識。做著發財夢的客戶開始在指定網頁上開戶,開戶完成後便直接要求安裝實盤軟件,安裝完成後就開始催促人們入金,趕上這波“賺錢”行情。
第五步,施予小利。客戶入金後,這些人往往對客戶施以小利,按照喊單師的喊單賺了點小錢,讓客戶以為他們能夠把握行情走向、價格趨勢、操作點位,會繼續投入更多資金。
第六步,催促加金,“快刀殺人”。入場的客戶無論小有收益或是虧損變大,業務員往往以客戶入市資金少,收益不大或是不利挽回虧損操作等理由,催促客戶繼續盡快加大投入。客戶在巨大的預期收益和回本心切的驅使下,逐漸迷失自我,進行大量投入。待客戶資金加大到一定程度,由“喊單老師”發布反向操作信息,導致客戶巨虧。
客戶的巨額資金被“利益共同體”輕鬆得手後,由交易平台、會員單位、各級居間商、業務員以及喊單師等按約定比例層層瓜分。一些客戶經過不斷維權協商,能要回部分被騙資金,前提是簽訂“封口協議”。
第四部分輿情盤點
通過一年時間段的輿情監測,政府、投資者在想什麼,基本理出了頭緒。
經輿情分析,今後一個時期走勢為,政府推動設立符合各項監管規定的交易平台,政府對交易所股東、高管人員、交易製度、擬上線交易品種等進行規範設計、充分論證和嚴格把關。交易所須以擬設立的交易規則和各項管理製度為標準進行修改完善,並達到與交易品種相同的規範標準,為向交易所/中心轉移合規、有資質的業務和投資人做好準備。
對違規交易平台將進一步查細查實,如確定證據、納入經偵和打非程序予以處理;對涉嫌違法犯罪的運營商和會員單位立案偵查、固定證據,對重點涉案人員采取防控措施,以控製資金流向,為善後處理創造條件;對沒有在地方監管部門報備的“黑平台”及時預以清理,有序淨化市場環境。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各類交易場所中,期貨、現貨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在我國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中國需求”和“中國價格”已經在大宗商品市場上反映得淋漓盡致,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然而,中國卻始終無法充分參與到定價的過程中。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表示:“我國建設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中心麵臨千載難逢的良好機遇,全世界沒有另外一個大國具備這樣的良好機遇,抓不住這個機遇就要犯曆史性的錯誤。”
大宗商品交易環球同此涼熱。就我國而言,一邊是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建設方興未艾,揭牌、上線運營等亮相的交易場所不斷湧現;一邊是各地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場所遭遇危機,跑路、崩盤的消息不時傳出。與之對應的是充裕的民間資本追逐高利,卻不斷經曆著全球大宗商品的暴漲暴跌。
缺少法律法規、監管與規範的地方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在為實體經濟提供助力的同時,在投資市場中同時扮演著“風險隱患”的角色。行業規範、法律法規滯後和監管部門的厘清,是這個行業急需麵對的成長必修課,更是各類交易場所的必修課。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14 08: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