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
期货
脚踏实地做好期货分析和研究
— —专访永安期货小麦分析师许治国
许治国,一个豫东地区的农家孩子,进入期货市场20多年后,不但成为农产品分析能手,而且还进入国内期货市场居前的期货公司管理团队。
期货日报记者认识他是在一次小麦考察途中,专业性的提问、对各地小麦种植品种了如指掌等,让记者感觉这个分析师能在人才济济的期货市场立足,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伴随麦香不断成长
“从粮食专科学校毕业后,学习食品加工的我进入了一家大型制粉企业,从初期的方便面生产到一名小麦原料工,我与其他同事三班倒地为那条日加工小麦2000吨的进口生产线添料。”据许治国回忆,2000年的时候,小麦加工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作为一名原料工,天天弄得灰头土脸,但看着一车车麦子顺利进入生产流水线,经过润麦—加工—破碎等程序后,变成雪白的面粉走向餐桌,让他感到自己的工作充满了快乐。
2003年强麦期货上市,随后有关强麦期货的各种信息就传到了他工作的大型制粉企业,工厂内的数栋仓库还成了交割库,原料车间不时有客户送来完成实物交割后的小麦。“出于对强麦期货的好奇和兴趣,2003年新产小麦上市前,我离开了工作5年的大型制粉企业,投身到一家股份制粮油贸易公司。”许治国坦言,主要觉得这家公司做小麦现货套期保值很有特色,而且还可以不离开自己喜爱的小麦市场。
2003年新产小麦上市时,主产区出现了持续阴雨天气,造成小麦品质较差、产量下降。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初入强麦期货市场的许治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新麦上市前,我们公司进行小麦期现货套保操作的团队已经预先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和决策,看着公司的老业务员讲得头头是道,让我内心很是震动,原来小麦市场还有这么多门道。”许治国表示,当时公司预测新麦上市后现货价格会有较大幅度上涨,计划大量收购现货,并按照郑商所硬麦和强麦的交割品种和质量标准展开收购,计划将达到交割标准的小麦在期货盘面进行套保操作,将达不到交割标准的小麦进行现货贸易操作。
“为了收购到符合期货交割标准的小麦,我揣着100万元和一本《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业务实施细则》下乡了。这一年的‘三夏’大忙季节,我顶着刺眼的阳光奔波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大量收购小麦,按照期货和现货标准分品种、分质量,一袋一车单收单储地收购。晚上向当地有经验的合作伙伴请教收购质量如何把握,以及价格涨跌如何分析的方法。夜深了就睡在麦垛旁,借着收购场地照明的灯光再看一会交割标准及细则。”许治国感叹,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为了多学点业务知识,2003年的整个夏天,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小麦收购现场度过的,由于收购量较大,一天下来,他的鞋子、口袋里都灌满了小麦。虽然很多时候已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通过全程参与收购小麦,我基本上能辨别出优质小麦品种及硬质率。收购结束后,小麦期现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到了2003年年底,公司按照计划把达到交割标准的小麦发往交割库套保交割,剩余现货卖给了面粉厂。然而,在小麦仓单注册入库期间,由于标重出现差异及麻袋破损,又进行了整理入库。在此期间,还由于小麦等级不够、发芽粒超标等原因,造成了部分批次小麦发生了等级贴水和无法注册入库的损失。虽然整个交割过程不尽完美,但让我熟知了小麦期货交割细则,也充分意识到期货市场的‘三公’原则。”许治国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一年,期现结合的操作让他充分意识到期货市场对现货商的重要性,从而对期货市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据他介绍,在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经营经验后,2004年春节过后,他所在的粮油贸易公司又对库存小麦进行了卖出保值操作,有效规避了后期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小麦期现套保操作、实物交割、利用期货市场采购小麦等成了他们公司的主营业务,同时还把这种操作模式传授给了不少业务合作单位。
“利用期货市场对现货粮油进行套保操作,改变了传统贸易企业靠经验、靠‘傻大粗’进行一条腿走路的模式,利用期货市场不仅可以有效规避经营风险,而且还为公司经营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许治国表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对农产品期现结合操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这让他对期货市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激发了他对期货行业进行系统研究的热情。
经过在期货市场的磨炼和不断自我挑战,2009年早籼稻期货上市后,他在相关粮油网站上开辟了“治guai论稻”专栏,撰写了一系列农产品期现结合操作的研究文章;2010年他离开粮油贸易公司走进期货公司;当前正负责永安期货郑州营业部的经营与管理工作。
加强专业性的修炼
回想自己在期货市场的经历,许治国说:“我从做期现套保开始研究交割制度,从此对期货市场产生了兴趣。当时我把小麦交割制度背得滚瓜烂熟,进而从分析市场到开发市场,直至当前服务产业以及走到管理经营岗位。”他始终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期现结合的经营经历和分析师的职业生涯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对如今建立管理团队、培养团队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现货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使他深刻体会到,期货市场的根在现货市场,期货是对现货未来的预期,所以现货是市场行情及走势的基础和方向标,离开现货的交易和研究都是不全面的。他特别强调,作为一名期货分析师,传统的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秀出来的报告是废纸一张,不但对市场、客户不负责任,而且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分析师的失职。
“我第一次讲课是在早上喝了一碗胡辣汤后,一整天都坐在办公室写PPT,直到霓虹初上,写完走到办公室楼下浑身都是瘫软的。反复修改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责任。”现在的许治国虽然身处纷繁的管理岗位,但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仍是按时奔赴田间考察和进入企业调研。
他同时认为,分析师除了要了解现货和产业,个人成长也很关键,每个优秀分析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兴趣和勤奋。兴趣就是自己特别喜欢,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做好研究,以致达到痴迷的境界;勤奋是兴趣的催化剂,研究透、讲清楚是分析师的基本职责,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精神和时间上的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勤奋还要加上坚持。如果不勤奋,更谈不上兴趣,一时的冲动,则不会持续。
面对近几年期货市场的快速创新发展,投资者结构中产业、机构及专业客户大增的局面,许治国表示,作为期货分析师,更应该加强专业性的修炼,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全方位地充实宏观经济、期货套利与对冲等全局性的知识。同时还要去努力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创新,才能让分析成果与研究报告实现华丽转身。
坚持做好每件事情
“我虽然是2010年走进期货公司,但成长最快的还是最近两年。”提起永安期货郑州营业部的管理经营许治国坦言,期货是大行业、小市场,竞争激烈,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创新。
“出于压力和对自己的挑战,我近几年没公休过,经常是营业部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还有过半夜醒来到办公室写东西的经历。”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他一直坚持“自己带头干,以身作则行,公开透明做”的原则,并坚信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慢的决心,带领营业部健康有序发展。
“进入期货市场初期,我就告诫自己要有忘我、多付出的心理准备。总结营业部这几年的成长,我自己做了两件事,一是培养人和培养团队,二是整合平台搭建舞台。”许治国说,营业部建立初期,业务团队有行业老人也有刚毕业的新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习惯和脾气。然而,对团队成员他始终坚持以培养为主、历练为辅,同时在工作中坚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据他介绍,开始时,每个员工他都亲自带、亲手教,让每人从一个品种一个板块开始,提高专业水准,改变传统理念、思路和方法,从拉客户向服务客户转变,由讲期货功能向讲期货模式转型。为此,他做了大量功课,交割、交易、模式等都涉及了。
“不断总结和不停思考是我的习惯,我经常反省自己是否称职,是否对得起公司、员工和客户。任职营业部经理时,就想到了要承担起这个职位赋予我的责任和使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连续数年都干不好,就必须选择离开,因为这个岗位太重要了,换一个人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发展和效益。”许治国认为,做好每件事都贵在坚持、贵在专心,由于自己多年来对期货一往情深,最终实现了个人价值。
未来随着期货走进产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的深入开展,以及“保险+期货”等创新业务的兴起,他表示,市场对期货行业服务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更加细化、专业化、个性化。作为一名期货分析师和管理经营者,当前如何了解产业需求并服务好企业,如何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馈投资者等,还有很多课题要做。
(责任编辑:DF306)
最后更新:2017-06-18 0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