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
期貨
腳踏實地做好期貨分析和研究
— —專訪永安期貨小麥分析師許治國
許治國,一個豫東地區的農家孩子,進入期貨市場20多年後,不但成為農產品分析能手,而且還進入國內期貨市場居前的期貨公司管理團隊。
期貨日報記者認識他是在一次小麥考察途中,專業性的提問、對各地小麥種植品種了如指掌等,讓記者感覺這個分析師能在人才濟濟的期貨市場立足,肯定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伴隨麥香不斷成長
“從糧食專科學校畢業後,學習食品加工的我進入了一家大型製粉企業,從初期的方便麵生產到一名小麥原料工,我與其他同事三班倒地為那條日加工小麥2000噸的進口生產線添料。”據許治國回憶,2000年的時候,小麥加工的機械化程度還不高,作為一名原料工,天天弄得灰頭土臉,但看著一車車麥子順利進入生產流水線,經過潤麥—加工—破碎等程序後,變成雪白的麵粉走向餐桌,讓他感到自己的工作充滿了快樂。
2003年強麥期貨上市,隨後有關強麥期貨的各種信息就傳到了他工作的大型製粉企業,工廠內的數棟倉庫還成了交割庫,原料車間不時有客戶送來完成實物交割後的小麥。“出於對強麥期貨的好奇和興趣,2003年新產小麥上市前,我離開了工作5年的大型製粉企業,投身到一家股份製糧油貿易公司。”許治國坦言,主要覺得這家公司做小麥現貨套期保值很有特色,而且還可以不離開自己喜愛的小麥市場。
2003年新產小麥上市時,主產區出現了持續陰雨天氣,造成小麥品質較差、產量下降。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初入強麥期貨市場的許治國是如何應對的呢?
“新麥上市前,我們公司進行小麥期現貨套保操作的團隊已經預先對市場未來走勢進行了分析和決策,看著公司的老業務員講得頭頭是道,讓我內心很是震動,原來小麥市場還有這麼多門道。”許治國表示,當時公司預測新麥上市後現貨價格會有較大幅度上漲,計劃大量收購現貨,並按照鄭商所硬麥和強麥的交割品種和質量標準展開收購,計劃將達到交割標準的小麥在期貨盤麵進行套保操作,將達不到交割標準的小麥進行現貨貿易操作。
“為了收購到符合期貨交割標準的小麥,我揣著100萬元和一本《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業務實施細則》下鄉了。這一年的‘三夏’大忙季節,我頂著刺眼的陽光奔波於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大量收購小麥,按照期貨和現貨標準分品種、分質量,一袋一車單收單儲地收購。晚上向當地有經驗的合作夥伴請教收購質量如何把握,以及價格漲跌如何分析的方法。夜深了就睡在麥垛旁,借著收購場地照明的燈光再看一會交割標準及細則。”許治國感歎,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員工,為了多學點業務知識,2003年的整個夏天,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小麥收購現場度過的,由於收購量較大,一天下來,他的鞋子、口袋裏都灌滿了小麥。雖然很多時候已疲憊不堪,但他仍然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期待。
“通過全程參與收購小麥,我基本上能辨別出優質小麥品種及硬質率。收購結束後,小麥期現貨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到了2003年年底,公司按照計劃把達到交割標準的小麥發往交割庫套保交割,剩餘現貨賣給了麵粉廠。然而,在小麥倉單注冊入庫期間,由於標重出現差異及麻袋破損,又進行了整理入庫。在此期間,還由於小麥等級不夠、發芽粒超標等原因,造成了部分批次小麥發生了等級貼水和無法注冊入庫的損失。雖然整個交割過程不盡完美,但讓我熟知了小麥期貨交割細則,也充分意識到期貨市場的‘三公’原則。”許治國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這一年,期現結合的操作讓他充分意識到期貨市場對現貨商的重要性,從而對期貨市場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定位。
據他介紹,在積累了一定的業務經營經驗後,2004年春節過後,他所在的糧油貿易公司又對庫存小麥進行了賣出保值操作,有效規避了後期市場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在隨後的時間裏,進行小麥期現套保操作、實物交割、利用期貨市場采購小麥等成了他們公司的主營業務,同時還把這種操作模式傳授給了不少業務合作單位。
“利用期貨市場對現貨糧油進行套保操作,改變了傳統貿易企業靠經驗、靠‘傻大粗’進行一條腿走路的模式,利用期貨市場不僅可以有效規避經營風險,而且還為公司經營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許治國表示,多年來,他一直堅持對農產品期現結合操作模式進行深入研究,這讓他對期貨市場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並激發了他對期貨行業進行係統研究的熱情。
經過在期貨市場的磨煉和不斷自我挑戰,2009年早秈稻期貨上市後,他在相關糧油網站上開辟了“治guai論稻”專欄,撰寫了一係列農產品期現結合操作的研究文章;2010年他離開糧油貿易公司走進期貨公司;當前正負責永安期貨鄭州營業部的經營與管理工作。
加強專業性的修煉
回想自己在期貨市場的經曆,許治國說:“我從做期現套保開始研究交割製度,從此對期貨市場產生了興趣。當時我把小麥交割製度背得滾瓜爛熟,進而從分析市場到開發市場,直至當前服務產業以及走到管理經營崗位。”他始終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期現結合的經營經曆和分析師的職業生涯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對如今建立管理團隊、培養團隊都具有積極意義。
在現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使他深刻體會到,期貨市場的根在現貨市場,期貨是對現貨未來的預期,所以現貨是市場行情及走勢的基礎和方向標,離開現貨的交易和研究都是不全麵的。他特別強調,作為一名期貨分析師,傳統的閉門造車、坐在辦公室秀出來的報告是廢紙一張,不但對市場、客戶不負責任,而且對自己不負責任,更是分析師的失職。
“我第一次講課是在早上喝了一碗胡辣湯後,一整天都坐在辦公室寫PPT,直到霓虹初上,寫完走到辦公室樓下渾身都是癱軟的。反複修改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責任。”現在的許治國雖然身處紛繁的管理崗位,但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仍是按時奔赴田間考察和進入企業調研。
他同時認為,分析師除了要了解現貨和產業,個人成長也很關鍵,每個優秀分析師的成長一定離不開興趣和勤奮。興趣就是自己特別喜歡,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做好研究,以致達到癡迷的境界;勤奮是興趣的催化劑,研究透、講清楚是分析師的基本職責,做到這一點需要犧牲精神和時間上的很多東西,更重要的是勤奮還要加上堅持。如果不勤奮,更談不上興趣,一時的衝動,則不會持續。
麵對近幾年期貨市場的快速創新發展,投資者結構中產業、機構及專業客戶大增的局麵,許治國表示,作為期貨分析師,更應該加強專業性的修煉,強化專業技能的學習,全方位地充實宏觀經濟、期貨套利與對衝等全局性的知識。同時還要去努力實踐,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創新,才能讓分析成果與研究報告實現華麗轉身。
堅持做好每件事情
“我雖然是2010年走進期貨公司,但成長最快的還是最近兩年。”提起永安期貨鄭州營業部的管理經營許治國坦言,期貨是大行業、小市場,競爭激烈,但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創新。
“出於壓力和對自己的挑戰,我近幾年沒公休過,經常是營業部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還有過半夜醒來到辦公室寫東西的經曆。”他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他一直堅持“自己帶頭幹,以身作則行,公開透明做”的原則,並堅信隻要路是對的就不怕慢的決心,帶領營業部健康有序發展。
“進入期貨市場初期,我就告誡自己要有忘我、多付出的心理準備。總結營業部這幾年的成長,我自己做了兩件事,一是培養人和培養團隊,二是整合平台搭建舞台。”許治國說,營業部建立初期,業務團隊有行業老人也有剛畢業的新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習慣和脾氣。然而,對團隊成員他始終堅持以培養為主、曆練為輔,同時在工作中堅持做到“扶上馬、送一程”。
據他介紹,開始時,每個員工他都親自帶、親手教,讓每人從一個品種一個板塊開始,提高專業水準,改變傳統理念、思路和方法,從拉客戶向服務客戶轉變,由講期貨功能向講期貨模式轉型。為此,他做了大量功課,交割、交易、模式等都涉及了。
“不斷總結和不停思考是我的習慣,我經常反省自己是否稱職,是否對得起公司、員工和客戶。任職營業部經理時,就想到了要承擔起這個職位賦予我的責任和使命。‘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如果連續數年都幹不好,就必須選擇離開,因為這個崗位太重要了,換一個人可能會帶來更好的發展和效益。”許治國認為,做好每件事都貴在堅持、貴在專心,由於自己多年來對期貨一往情深,最終實現了個人價值。
未來隨著期貨走進產業、貼近行業、服務企業的深入開展,以及“保險+期貨”等創新業務的興起,他表示,市場對期貨行業服務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並且更加細化、專業化、個性化。作為一名期貨分析師和管理經營者,當前如何了解產業需求並服務好企業,如何與時俱進深入研究回饋投資者等,還有很多課題要做。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