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期貨
引導期貨經營機構合規專業化經營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由中期協組織製定的《期貨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下稱《指引》)也於昨日正式發布。目前,各期貨經營機構都在加大相關知識的學習力度,為7月1日之後相關製度的實施做好準備。新湖期貨有限公司於6月24日進行了一天半時間的全員學習。通過學習,對相關製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從相關《辦法》和《指引》的具體設計內容以及執行要求來看,對於期貨行業而言,更有利於行業規範化、專業化發展,這對期貨行業的長久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相關《辦法》和《指引》將引導期貨行業更加規範管理、自律經營、專業化運作,是對投資者的保護,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市場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促進市場功能發揮。從國際上看,金融市場投資者適當性是基礎性製度,是完善投資者保護、經營機構專業化運作的手段。國內金融市場正在進行去杠杆、去泡沫、回歸行業本源、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治理。在這個時候出台投資者適當性相關製度,也將促進行業回歸本源,在進一步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基礎上發揮期貨市場功能。製度實施後,過去比如不合規的分倉行為將得到遏製;通過對投資者適當性的分級,引導投資者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當的產品,同時有利於進一步發展機構投資者,滿足市場管理風險及投資的需求。這也是期貨經營機構的義務和社會責任。
相關《辦法》和《指引》總體上的原則體現在投資者分級、產品分級以及投資者和產品級別的匹配上。期貨行業在國內已經發展二十多年,但直到近些年來,期貨行業才在創新型業務上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傳統的通道業務此前一直是絕大多數期貨經營機構的核心業務。單一業務模式下的期貨經營機構在激烈的競爭中,對客戶往往是來者不拒,這就導致投資者分級和產品風險分級並不接地氣。但隨著期貨行業創新業務的快速推進,有些諸如場外、期權等業務可能已經突破普通投資者的理解範疇,投資者對於其中的風險度並沒有很好的評估能力,潛在的風險較大。這就需要專業的期貨經營機構能夠從整體上衡量這種風險的匹配性,從而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從曆史經驗來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本身就是高風險次貸資產投資與低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之間的錯配引起的。因此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際上對於投資者適當性的認識和理解也趨於一致,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強化經營機構的責任,避免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風險不匹配。
《辦法》和《指引》將進一步優化期貨投資市場風險匹配結構,厘清期貨經營機構和投資者之間的權責關係。相關製度的本質是要把期貨市場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對應到適合他的業務範圍內,避免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購買了高風險的投資標的,而不是限製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所以投資者適當性相關製度並不是提升投資者參與市場的門檻,而是優化市場的風險匹配結構。期貨經營機構作為專業機構,必須把握好風險識別的第一道閘門,將合適的投資品賣給適合的投資者,做到“賣者有責”。當然,投資者在期貨經營機構充分揭示相關風險後,按照相關要求和流程購買相關產品或者參與相關業務後,也需要“買者自負”。因此,相關製度的出台,有利於厘清期貨經營機構和投資者之間的權責關係。期貨行業發展二十多年,盡管過去業務非常單一,但由於期貨的高風險特征,投資者虧損引起的投資者與經營機構的糾紛時有發生,有些糾紛至今未解決。投資者適當性製度的出台,將風險控製標準化,將投資責權明晰化,有利於減少這類糾紛的出現。從這方麵來看,也有利於提升期貨經營機構的運作效率和市場形象。
《辦法》和《指引》尊重了目前期貨行業的一些運作模式,在增加一定管理成本的同時,提升了經營機構管理能力。適當性不是為了限製投資者的交易權,它是解決“不能賣的問題”,而不是“不能買的問題”,投資者要求購買高於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的,經過風險警示後,經營機構仍然可以向其銷售產品。適當性對經營機構確實增加了義務要求,會造成管理成本提高,投資者由於也要執行“雙錄”,會有一定的麻煩。但“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不管是買者和賣者,都應當把金融投資作為一件審慎和嚴肅的事情對待。
相關製度的推出有利於期貨經營機構專業性的提升,有利於融入大金融的範疇。投資者適當性相關製度的推出對期貨經營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貨經營機構需要更多的人才儲備、更強的專業服務、更全麵的技術係統、更完善的評級動態跟蹤體係建設。雖然這會導致期貨經營機構運營成本增加,但從長遠來看,更有利於期貨經營機構走向專業化。
從風險角度來看,有了適當性製度,期貨經營機構對於微觀風險的把控更容易量化,對於出現的糾紛也容易評估責權。從業務上來看,針對投資者風險結構形成的大數據,期貨經營機構可以進行業務層麵的設計。例如根據期貨公司客戶風險結構,設計不同風險的投資產品;對於發行的資管類產品的風險特性,能夠精確定位匹配客戶群。從金融發展的角度來看,相關製度的推出越來越標準化,也越來越貼近大金融製度體係。當前的金融創新越來越跨市場、跨品種,這就導致某一創新標的可能包含不同的市場和不同的投資品,受到不同市場和品種製度的約束。如果這些製度本身存在矛盾性,就容易導致這一創新的停滯。期貨領域的投資者適當性製度推出,借鑒了其他領域現行投資者適當性製度,較容易融合,也利於不同領域的對接。例如期貨資管的分類評級對接了基金業的分類評級方法,期貨資管與基金業資管就更容易融合。
總體而言,投資者適當性製度的推出,更有利於期貨行業的規範化、專業化發展,也將促使期貨業融入大金融範疇。從更高一個層麵來看,因為新製度的推出,期貨經營機構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將事前風險的控製和事後風險的評估做到“有理有據”。當然,任何製度的推進都有一個適應、接受、學習、運用的過程。新的製度體係可能會令很多從業人員有所不適,一些習慣需要慢慢改變,一些經驗也要重新積累。但在期貨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著改變和接受的。
(作者係新湖期貨董事長)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29 08: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