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62 返回首頁    go 期貨


可得性偏差:影響投資決策的幻象

摘要

可得性偏差最常見的三個影響因素是:個人經曆、事件形象性、檢索的難易程度。

  在心理谘詢案例中,絕大多數婚戀谘詢牽涉到這樣一個問題:誰對家庭貢獻大?很多爭吵都是由於夫妻雙方在婚姻關係中不平等的付出感導致的。如果讓妻子和丈夫各自評估所負擔的家務比例,然後將兩人的比例加起來,結果總是超過100%。無獨有偶,在團隊工作中,如果讓每位成員為自己在團隊中的貢獻度打分,合計結果也總是超過100%。這也是夫妻不斷抱怨和產生團隊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因為自己的付出自己總是能記住,各種辛勞也深有體會,對於他人的付出則缺乏了解,所以總覺得自己的付出比別人多。實際上這種體驗並不客觀全麵,隻是熟悉信息織就成的“幻象”。心理學上,我們把這類現象稱作“可得性偏差”。

  可得性偏差

  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Heuristic):由於受記憶力或知識的局限,人們會根據認知上易得的程度來判斷事件出現的頻次或發生的概率,往往傾向於把容易想象或者回憶的事件,判斷為具有更高的發生概率,從而產生認知偏差。

  在人類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常常需要依靠有限的認知能力進行迅速決策,因而大腦會選取“捷徑”,即對常見的、容易記起的、有深刻印象的信息重點采信。這對人類的生存具有積極意義,比如,當我們的祖先在樹林中感覺有奇怪聲響,大腦會迅速檢索出最近有同伴在此處遇到野獸的信息,指揮身體立即逃跑保命,而仔細全麵思考樹林異響種種可能性的先祖,或許已經被自然淘汰了。

  三個因素

  可得性偏差最常見的三個影響因素是:個人經曆、事件形象性、檢索的難易程度。下麵我們分別舉例說明:

  個人經曆。筆者年初在院子裏移植了一棵桂花樹,期待著收獲黃燦燦的桂花做糖年糕,如今已經開花,何不摘下一些打牙祭?來到樹下,定睛細看,卻傻眼了:這花居然是鮮紅的。為何筆者一直篤定認為桂花是黃色的呢? 那是因為筆者在過往的生活中見的都是金桂,而稀少的丹桂一直處於筆者的認知範圍之外。

  事件形象性。大家在出門旅行乘坐飛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購買飛行保險,很少有人購買乘出租車抵達飛機場這一段路程的保險。而統計數據表明,大多數旅行意外恰恰發生在去機場的路上。這是因為,如果是一宗普通的交通事故,媒體就不會有太多的報道,但如果是一架飛機墜毀了,媒體必定是連篇累牘地報道,結果這些事情在人們的腦海裏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當我們需要作出判斷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這些飛機失事的場景,因此就會得出結論:飛機更加危險。

  檢索的難易程度。假設從某個英文文本中隨機抽取長度超過三個字母的單詞,你認為這個詞更有可能是以r開頭,還是以r作為第三個字母?大多數人都判斷是以r開頭的單詞,因為我們很容易記起r開頭的單詞,它的記憶檢索難度較低。但實際上,r出現在第三個字母的頻率要比出現在開頭的頻率更高。

  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在我們做出決策時,頭腦很可能隻是快速掠過一些選擇過的、印象最為深刻卻並不具有全麵代表性的例子。此外,我們在舉例時很容易忽略那些與我們已有觀念不一致的信息。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是無意識且非理性的,從而導致概率誤判,這常常會給我們帶來投資上的決策失誤。

  筆者多年前曾購置過一台鋼琴,一直以來使用體驗較好。經過老師的推薦,其他同學基本也都購置了該品牌的鋼琴。因此,在2015年股市大熱之時,筆者不假思索買入該鋼琴品牌的股票,因為自己不但有深切的客戶體驗,又詢問了其他消費者的意見,並且參考本地的銷售數據,加之從事金融工作多年,自以為有了不少經驗,因此內心極為篤定,甚至還有些自鳴得意。而筆者的好友聽聞此信息,赴實地參加了各鋼琴品牌的調研,在經過綜合比較後,持有了另外一隻鋼琴品牌的股票,最後收益率遠遠高於筆者。原來,這個鋼琴品牌的確在筆者所處的省份銷量較好,但在其他省份卻被競爭對手輕鬆趕超,而且由於技術變革、公司治理、財務管理等方麵的原因,其綜合質地並不十分優秀。市場上有不少筆者這樣的投資者,僅僅因為自己購買過的商品使用效果不錯,或者在某個上市企業工作的熟人收入高,甚至一則報道、一段股評,沒有經過全麵調查了解就一頭紮進市場,投資結果往往不會盡如人意。

  筆者認識一位客戶老王,老王家隔壁有一個建築工地,他每天都會在遛彎的時候順便“調研”,詢問鋼筋價格、工地進度等。天氣炎熱工地停工或者連綿陰雨影響運輸,都是他判斷終端需求的原因。可是他忘記了,這樣一個工地的鋼材采購情況隻能是市場的一個極小縮影,他所在的城市天氣情況也無法代表全麵的市場情況,根據這樣片麵的信息來做交易,結果自然是荒謬的。自以為深入實地的調查,結果隻是受到了熟悉而生動場景的影響和蠱惑。

  不但老王這樣的投資者容易受到“可得性偏差”影響,連專業的投資團隊也往往難逃潛意識的陷阱。筆者曾經讀過一篇調研報告,報告根據一家大型企業麵臨的問題,預測將對某品種後期走勢有重大影響。報告內容精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投資者據此進行交易布局。而實際情況是,這家重點企業的問題並不具有代表性,放在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地區看起來較為巨大的數字在整個市場麵前被輕易消化,自然也不存在對於期貨走勢的影響。

  很多情況下,我們熟悉的信息甚至眼見的情景,都並不能真實反映客觀情況。依據主觀感覺輕易做出結論無疑是不可靠的。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建立起決策的考評機製,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的投資決策依據是什麼?依據足以支撐整個投資框架嗎?我采納這些依據是否僅僅因為它們容易獲得?我是根據經驗/報道/他人意見去判斷的嗎?我們應時刻保持一份警惕,不要被情緒所主宰,在思考和決策時保留一些冷靜和從容。尤其對於初入期貨市場的投資者而言,市場有數不盡的機會,不在乎慢一點,遇事穩妥,不盲目追逐熱點,不被情緒左右,不打無準備之仗,才是生存和發展的良好開端。

  (作者單位:華安期貨)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9-13 08:48:37

  上一篇:go 期權方向性交易“五步走”
  下一篇:go 避險情緒降溫 黃金盤整小幅收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