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1 返回首頁    go 期貨


機構資金助力量化投資掘金未來

摘要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日益向機構化發展,投資方式也在走向智能化。

  未來量化投資有望呈現高速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日益向機構化發展,投資方式也在走向智能化。由科技發展衍生出的大數據、量化投資、人工智能等新興概念,為我國資本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其中,量化投資在中國經曆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內投資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占比不斷提升。

  在日前於深圳舉行的“2017科技與未來·中國量化投資策略安全與發展趨勢”論壇上,與會嘉賓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從下單自動化,投資理念邏輯自動實現並運行,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未來量化投資在國內包括在全球都會呈現高速成長的趨勢。隻要有足夠的想象力,量化的未來沒有上限。

  在中國,雖然量化交易近幾年經曆了比較迅勐的發展,但總的體量以及占比相對海外來說仍然偏小。

  “近年來,量化私募發展迅速。產品規模大了之後,策略安全問題已成為私募關注的重點,內部策略加密、網絡安全、服務器安全、係統化的工程,都需要很多工程學軟件學的技術去實現,人才正成為量化發展的一大掣肘因素。”凱納資本總經理陳曦表示,量化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政策變化,特別是在期貨量化領域,政策對策略的影響更大,為降低風險,量化多策略正成為越來越多私募的選擇。

  “沒有一種策略永遠賺錢,量化投資策略不能一成不變,量化策略必須根據市場去變,跟著市場一起去成長。雖然近期波動率收窄,部分私募業績表現不好,但擋不住私募進軍量化的腳步。 ”陳曦說。

  在嘉理資產投資總監李君傑看來,國內量化跟國外量化最大差異是交易量與政策差異,此外,國外交易費用較低,國內在數據速度與數據量上也存在不少差距,國內投資對衝工具也較國外少。“在國外成熟的市場,長周期行情越來越少,波動率都是越來越低,雖然國內波動率較大,但隨著中國市場跟國際接軌,國內大波動大趨勢行情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們著重遠周期策略,看長遠未來。”

  “目前量化投資使用數據主要圍繞股票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在量化中沒有很好的應用。”阿裏雲科技資深專家趙殷野認為,量化投資雖然發展迅速,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大數據計算能力不足,雲基礎設施使用不夠普及,大量精力消耗在策略調優上,策略安全性要求很高,回測框架搭建和維護成本高。

  盡管目前量化投資麵臨著諸多挑戰,但業內人士總體看好未來發展前景。

  “自股指期貨2017年2月鬆綁開始,中國量化投資將進入第二輪大周期,前景巨大。”東吳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經理葛勇表示,未來量化將基本麵化、科技化,量化方法與金融市場基本麵相結合。隨著期貨、期權等衍生品運用越來越多,量化策略、量化產品會越來越複雜。

  “散戶機構化是中國資本市場主流發展趨勢,而中國私人財富增長全球第一,對於成熟的資金來說,穩健收益的產品無疑是首選。”萬和證券資產托管部總經理李春良表示,從量化的起源——巴克萊第一隻被動量化基金開始,量化基金的特征就是穩健收益且回撤較少,所以大型金融機構對量化基金有著天然偏好。

  在銀行等機構資金的追捧下,多家機構的量化專戶規模增長明顯,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數量投資部負責人透露,今年以來,該公司量化專戶規模增長了大約90億元,主要是保險等長期投資者比較青睞量化產品。機構資金的湧入,讓量化投資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9-05 08:13:25

  上一篇:go 深化期貨人才培育 提升服務實體水平
  下一篇:go 兩大期交所緊鑼密鼓推進商品期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