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期貨
客戶避險盈利 就是最大收獲
— —專訪華信期貨鐵合金分析師李娟
從零開始深入產業
李娟2012年畢業於蘭州財經大學,在校期間,特別對統計學和概率論等學科興趣濃厚。因為具有專業優勢,畢業找工作時,李娟堅持自己的初衷,誌在找一份跟專業相關的工作。“大部分同學畢業進入了銀行係統,我想選一個跟大學專業相關的行業。後來通過應聘,進入華信期貨。在這個平台上,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漸漸找到自己的夢想和價值。”李娟說。
回憶剛進入華信期貨的情景,李娟至今記憶深刻。“我是一個新手,對於期貨,除了一點理論基礎知識,其他實際操作一無所知,隻能從零開始努力。”李娟告訴記者,結緣鐵合金期貨,始於 2013年8月,當時鄭商所在西北地區調研鐵合金市場,並推介交割廠庫,這是她第一次接觸鐵合金。對於這個新品種,她傾注了很多心血,比如鐵合金期貨上市時,鄭商所組織分析師去寧夏調研,每到一個企業座談期間,她都會特別認真聽講和提問,生怕錯過有價值的信息。調研結束後,更是認真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再比如,為了獲得更多第一手信息,李娟還會自己進入企業進行調研。“要了解一個品種的特性,不光前期要積累大量的信息,更要弄明白這個品種在產業鏈中的影響和作用,以及該品種對產業鏈相關性的影響等等。”李娟就是這樣通過一次次對企業的調研和不斷的學習,對鐵合金品種從開始的一無所知,到慢慢了如指掌。
吃透行業享受愉悅
如今的李娟,對於鐵合金相關知識的掌握已達到信手拈來的熟稔程度。
她告訴記者,鐵合金是鋼材的原料。“從企業數量和產能上看,我國鐵合金企業數量龐大,單個企業的產能較小,產業集中度在不同品種上各有差異。從整個合金地區生產結構看,內蒙古、寧夏、廣西、湖南和貴州為排名前五位的產區。2013年隨著合金價格的下行和電價政策差異,南方產區成本優勢已漸弱,北方產區電價成本偏低、運輸優勢以及爐型優勢明顯,產能逐步由南向北轉移。”
而在矽錳方麵,李娟說2015年年底以來,市場行情波動劇烈,國內矽錳產能不僅沒有縮減,反而有所擴張,不過產能分布相對均勻,行業集中度相對偏低。“正是存在這樣的差異性,矽鐵定價在行情好轉時參考大廠報價居多,市場行情差的時候,因中小企業居多,報價較為混亂;矽錳的定價更多參考風向標河北鋼鐵招標價格和個別情況下的供需定價。”
李娟說,2014年到2015年,合金行業是最艱難的兩年,價格一路下跌,使得企業從盈利轉為虧損,行業洗牌力度加大,特別是2015年12月,整個矽鐵和矽錳企業的開機率達到曆史低位,產量嚴重下滑,市場幾乎無貨可尋。基於去產能和去庫存,市場供需達到緊平衡,2016年在底部抬升趨勢中上行,供需兩方的定價地位逐步趨於平衡,並出現鋼廠階段性被動跟調的局麵,市場有效性增加,合金行業景氣度回升。
在近幾年對市場的跟蹤中,李娟發現,合金行業和價格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一,合金價格大幅波動成為常態,但有階段性回歸價值中心和基本麵情況。特別是矽錳波動率巨大,2016年出現三波上漲行情,並且每一波的波動率都超過40%,2017年的兩波回調波動率收窄至35%。除了基本麵因素影響,進口錳礦過於集中,導致炒作空間加大。第二,供需雙方博弈逐步趨於均衡,鋼廠的強勢打壓采購可能已經過去,鋼招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第三,錳礦市場資本外流現象加劇,矽錳企業突破“夾心餅”束縛需要合力。第四,期貨市場的活躍已經影響到現貨價格的走勢,期價在現貨定價中的參考性有據可依。
“我們已經進入新的互聯網+金融的時代,鐵合金這個小而散的行業,其定價權在整個產業鏈中處於劣勢,要想有一定的話語權,還需借助金融工具,來探索未來的發展之路。行業目前雖然變化巨大,不過企業麵臨挑戰的同時,也有著更多機遇。”在李娟看來,摸準行業“命門”,為企業提供套期保值方案就會得心應手。“每個企業不同,根據企業實際,製定出不同的方案,便於企業在最佳時機做最好的事情。對我來說,最有成就感的是,給企業提供的方案能產生這樣的效果,當其他企業虧損時,利用期貨工具的企業可以有效規避風險,甚至盈利,我很享受這種愉悅感。”李娟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進入期貨市場四年多以來,李娟一直專注於鐵合金市場的研發及服務工作,不斷積累產業客戶數據,完善分析框架。李娟的產業研究體係也日趨完善,研究成果逐漸得到市場的驗證。“利用大學裏麵學到的專業知識,用統計和概率論方法,加基本麵、技術、資金以及宏觀麵綜合分析,我現在慢慢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分析框架和邏輯。”李娟說。
李娟表示,通過每日盯盤以及技術和基本麵、宏觀等各方麵的綜合分析後,行情預判準確度提升,客戶盈利率提升。“鐵合金本來就是小品種,容易受到主力資金影響。但隨著市場逐步活躍,影響價格漲跌的因素增多,各因素的影響比重階段性轉化,所以要尊重市場行為,尊重價格對市場的綜合表現。”
四年來,李娟從對鐵合金品種一無所知,到如今在產業鏈小有名氣,可以說是不斷努力的結果。她告訴記者,每天堅持寫日報,每周末寫一篇周報,有行情和機會時及時出策略,為企業提供套保方案,和投資者分享行情分析課件等。正是這樣的日積月累,促進了她對市場的精準分析和預判。
在李娟看來,雖然合金期貨上市後活躍度不高,有時單周成交隻有十幾手,但她的數據和研究一直沒有中斷,並相信矽鐵和矽錳總有一天會活躍,特別是合金企業處在虧損期,更需要期貨這樣的對衝工具實現穩定經營。“所以我一直堅持下來,希望以時間換得成長空間。”李娟說。
而關於鐵合金品種的研究框架,李娟認為,分析框架從最開始的價格,到市場供需以及心理預期,每增加一項因子,都會提升對行情的預判精準度。連續四年跟蹤行情,現在的李娟對鐵合金市場的敏感度很高,思想和格局更是得到放大。“雖然每日解答各類客戶的谘詢是一項繁重工作,但如果客戶能通過我的研究成果規避風險獲得盈利,就是我最大的收獲。”李娟說。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29 08: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