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期貨
小議期現結合中的共贏困境
期現結合的話題越來越熱。因為所處立場不同,各方看問題的角度多有差異。無論是交易所、期貨公司,還是企業或者行業協會,更重要的是國家層麵,都有必要從共贏的思維來考慮問題,統籌應對。
期現結合的主體在企業。企業在期現結合方麵首先麵臨的問題是認知方麵的不足。即使期貨市場已經發展一百多年,國內從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算起也有20多年時間,但實體對期貨的認知還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一問題廣泛分布於各類企業,大到實體央企,小到民營小型企業。從期貨的價格發現、管理風險等功能來說,所有參與到供應鏈中的企業都至少要關注期貨市場的動態變化,更不要提在必要時參與其中,已為各自企業風險控製發揮了作用。
筆者與不少現貨企業主交談中發現,這些現貨企業對期貨的認知十分淺顯,缺乏係統認知,導致未能真正利用期貨市場為企業服務。
期現結合中,原始動機最強的是期貨公司。從業務角度而言,市場中已有成功的案例。期貨公司以期現結合為突破口,積極融入產業客戶的實體運作中,幫助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為自己的生產、銷售保駕護航。
然而,期貨公司也有自己的難處,比如洽談單個企業易,融入整體行業難;推介期貨市場易,培訓、實操期貨工具難。
期貨交易所和現貨交易所發展至今,隨著市場深度、廣度和寬度的不斷增強,加之體製問題,其主導期現結合的動機和意願並不如期貨公司強烈。
從根本上說,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又確實需要交易所積極作為。期現結合的深度發展,需要交易所在實操中的配合、主導和指導。真正有深度的期現結合,需要交易所從商品的品種設置和商品的定價權上下大功夫,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些當然也包括期貨和現貨的交易模式和規則設計、與行業協會的結合、降低企業套保成本等。
站在國家層麵,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爭奪是期貨、現貨交易所的一場硬仗、一場長期鬥爭。國家層麵也要從法律、行業指導、人才使用、資金支持等方麵積極行動。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各方努力。
總之,期現結合有利於現貨企業、期貨公司、期貨和現貨交易所,有利於民生,有利於奪取商品定價權的國家利益。在共贏思維下,相關各方應該通力合作,共同把國內期貨和現貨市場做大做強。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9-15 08: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