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
期货
期货量化套利产品,遭遇近年最大挑战
导读:对部分使用量化策略的投资者而言,成交量巨大、交投活跃的商品期货市场,是其投资盈利的“大本营”。但这个大本营近期也出现了异常情况。
首先,解释一个概念,什么叫期货量化策略?
期货量化策略指的是需要依据一种或多种确凿的获利理念,通过某一特定显式表示的模型,指导参与者反复地以人工或机器执行指令,参与单边或多空交易,在策略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资产组合价值与目标利润的偏离情况,调整参数,直到已有模型生命期限终了,再转入到新模型。
而当程序化的策略与市场意外波动结合时,则让不少量化模型十分尴尬。
来自业内的消息显示,由于螺纹、铁矿石等期货品种近两周盘中频频出现意外波动,导致不少从事跨品种套利和统计套利的量化投资者,濒临“模型失效”的尴尬境地。不少投资者不得不采用“临时应对措施”来应付这种情况。而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蔓延,将是期货量化投资近几年遇到的最大考验。
以螺纹期货的主力品种螺纹1801合约为例,自10月9日节后复牌起,就进入大开大合的波动走势。单是走势波动放大,还不是量化投资唯一的考验。原先关联波动的品种,突然“脱钩”也是相当要命的。
围绕某一产业链进行跨品种套利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策略,根据同产业链品种波动的同步性进行布局,而近期螺纹、焦炭期货忽上忽下,显然打破了套利者的预期。
对套利者而言,目标品种的日波动幅度如果达到3倍标差(统计术语),就是投资经理出手反做的时刻。因为数据表明,此时市场发生了0.3%以内的小概率事件。而当下,部分跨品种套利上的波动是7个标差以上,这意味着市场发生了极为罕见的小概率事件。同时也意味着,按常规出手的基金经理出现了明显误判。
一方面,既有的持仓头寸很难了结。意外的波动带来的是预期以外的浮亏幅度,此时如果止损,意味着巨额亏损和净值回撤。但如果不止损,如果相关品种波幅不收敛,则意味着亏损急剧放大,最终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新开头寸也必然经历慎重的重新审视。头寸是否要缩小?策略是否要调整?如何调整?这些问题都横亘在投资经理面前。
而其实,追溯量化交易的历史,国内的发展正在上升阶段。2005年,伴随着量化投资的传播,程序化交易开始出现在内地市场。在开始阶段,量化交易主要利用模型辨别交易信号,并以手工下单为主。
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市场流动性好,交易信号明显,成为程序化交易的主要标的,但参与量化交易的仍然以机构投资者居多。2011年至2012年,市场上涌现出文华财经、交易开拓者、天语等交易软件,他们大多使用简单,上手容易,推动了程序化交易的普及,使采用程序化交易的投资者数量快速增加。2012 年开始,随着期货资管的开闸,私募基金开始大量利用程序化交易参与到期货市场中,程序化交易技术和成交量均得到飞速发展。
2014年初,策略提供者可以运用一些网站提供的策略开发软件将自己的量化投资策略上传到网站出售,而投资者在注册后可以直接在微量网上选购策略,并可以在自己的期货和股票账户交易中运用这些策略,这标志着量化交易这种投资方式进入了全民时代,不再由机构投资者独享。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股指期货市场10%~20%的成交是通过量化交易实现的,相信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期货合约的设计逐渐合理,投资者逐渐成熟,在可预见的未来,量化交易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注】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本号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最后更新:2017-10-27 16: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