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7 返回首頁    go 期貨


發掘現貨行業典範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鄭商所舉行“點基地”評審

  12月11—12日,鄭商所在鄭州舉行2017年非農、農產品“點基地”企業評審會。來自證監會、中期協、期貨公司、新聞媒體以及產業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此次評審會。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今年共有18家企業(非農企業10家、農產品企業8家)進入評審階段。
  為引導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工具管理生產經營風險,鄭商所2010年啟動了“點、麵”基地建設活動,鼓勵企業積極宣傳和推介利用期貨市場的經驗和做法,拓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來,鄭商所不斷加強“點基地”建設,通過“點基地”挖掘並宣傳推廣典型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作用,引導更多涉農企業等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穩定生產經營,把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服務實體經濟落到實處。
  一位參加評審會的嘉賓對期貨日報記者說,目前,在行業中,鄭商所的“點基地”企業已經成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標杆”。
“在製糖行業、棉花加工與紡織行業、油脂生產與貿易行業以及小麥等大宗農產品生產與貿易行業,‘點基地’企業已成了廣大實體企業學習的榜樣。”上述參會嘉賓表示,這些行業的“點基地”企業為農民增收搭起了橋梁,讓農民、農業合作組織等利用期貨工具規避價格風險、通過點價模式買賣農產品等成為了市場新風尚。
  記者在今年的“點基地”評審會上看到了不少企業的進步和成長。這些企業對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些新的運用模式不斷湧現,在為企業自身保駕護航的同時,還實現了產業鏈上下遊的共贏。這其中,廈門象嶼物流集團結合自身現貨貿易基礎,把期貨代理套保業務嵌入到現貨代理采購業務中;經緯新纖摸索出了與大型國企開展點價交易、合作套保的模式;河北正大玻璃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場外倉單模式。
  據了解,當前“點基地”企業的期現結合已經實現了思想上的“結合”,即用現貨的思維看待期貨,用期貨的思維看待現貨未來趨勢,同時,期貨部門與現貨部門無縫對接,及時互通行情研判和市場信息,共同製訂針對現貨風險敞口的套期保值方案。
  隨著我國期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國內實體企業對期貨市場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繼2014和2015年被評為“點基地”企業、2016年被評為示範 “點基地”企業之後,武漢長利玻璃有限公司今年又參加了“點基地”評審。
  “期貨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看到期貨給企業帶來好處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其背後的風險。企業做期貨是有風險的,但不做期貨風險更大,企業要時時刻刻把好風控關。”武漢長利玻璃有限公司期貨部負責人王成斌對記者說,“企業參與期貨市場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要打無準備之仗,除知識儲備、完整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係外,還需要配備專業的人才隊伍,隻有這樣,企業在靈活運用期貨工具上才不會出現跟不上、斷檔的情況”。
  作為利用期貨市場的典範企業,“點基地”企業在穩定市場等方麵也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在當日的評審會上,不少“點基地”企業人士表示,願意配合鄭商所宣傳和推廣期貨品種,探索利用期貨市場的新模式,為進一步推動期貨市場服務現貨行業、實體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14 08:17:29

  上一篇:go 鄭商所:蘋果期貨交割製度高度貼合現貨
  下一篇:go 鄭商所棉花“保險+期貨” 精準幫扶新疆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