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9 返回首頁    go 期貨


期貨思維+現貨經驗 行業翹楚這樣煉成

   落實十九大精神鄭商所服務實體經濟“點基地”案例巡禮之二

  引言:作為實體企業的業務負責人,一定要經常學習並掌握新的知識與工具,擁有期貨思維,積極參與到期貨市場中去;應充分利用期貨套期保值等功能,規避企業現貨經營中遇到的實際風險。

  近年來,在飼料行業進入洗牌調整期,中小型飼料企業加速退出市場、競爭格局不斷改變的背景下,廣東海大集團(下稱海大集團)仍然實現了營業收入和飼料銷量連年增長的目標,成為行業“領頭羊”。

  海大集團采購中心副總監姚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作為一家大型飼料生產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麵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如在原料采購方麵,單就菜粕一個品種,每年200萬噸以上的水產飼料產量意味著海大集團對菜粕的需求量巨大,因此菜粕價格的任何波動都會大大影響到公司的原料成本。在此情況下,公司從嚐試開始,直至當前規模化操作,利用期貨思維與現貨經驗的結合,在鄭州菜粕與大連豆粕等期貨市場上進行期現貨套保等操作,不但降低了生產成本,規避了經營風險,而且還取得了較好的收益。

  “公司於2006年開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最初是對原料豆粕進行套保,初期資金量非常有限,伴隨著期貨市場發展以及現貨經營模式的變化,公司逐步加強對期貨研究團隊的投入,在原材料采購環節,運用期現結合的手段逐漸嫻熟。近年來,由於公司水產料產能規模不斷擴大,菜粕需求量也逐步放大,公司希望有效利用菜粕期貨市場平台來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姚望介紹,自2012年12月28日鄭州菜粕期貨上市開始,公司就積極參與菜粕期貨交易與交割,有效規避了近年來的價格波動風險,也為公司規模不斷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近年來海大集團利用期貨市場交割的菜粕量逐年增長,2013年交割菜粕2960噸,2014年勐增至40350噸。2015年至今,更是積極通過期貨交割來獲取菜粕原料,達到了降低菜粕采購成本的目的。公司充分利用期貨工具與市場平台,采用靈活多變的操作策略,通過期現貨結合的方式成功對衝了原料價格的波動風險,確保了公司利潤的增長。

  期貨日報記者在海大集團采訪時發現,對於飼料生產企業來說,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各種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是飼料原料成本風險。傳統經營模式下,當企業預期原料價格上漲時,會提前采購並簽訂現貨采購合同,建立原料庫存,以規避價格上漲帶來原料成本增加的風險;當企業預期原料價格下跌時,會采取隨買隨用、零庫存模式,以規避原料價格下跌的庫存成本風險。不過,由於近年來原料價格波動頻率加快,菜粕、豆粕等原料價格受多種因素作用短期內就會漲跌“兩重天”,有時甚至一天之內每噸價格就上下波動數十元甚至上百元,加之上遊油廠等紛紛采用“基差點價”模式等來銷售菜粕、豆粕,因此飼料生產企業采用傳統的經營模式往往處在被動的市場地位。

  在姚望看來,鄭州菜粕等期貨品種上市以後,為飼料企業提供了建立原料庫存的工具與市場平台,企業通過簽訂現貨采購合同和買入期貨合約建立虛擬庫存對衝價格上漲風險等方式解決了很多問題。

  “在基差較大的情況下,靈活采用從盤麵上進行買入套保的效果比直接購買現貨好。不僅滿足公司對於經營的采購量,而且降低了采購成本。基差的波動幅度較單邊小得多,風險相對較小,若基差縮小,企業可通過平倉期貨買入現貨形式了結獲得現貨,還可產生額外基差縮小利潤,使得公司的采購價格比預期的價格更為理想。”姚望介紹,公司做過一個較好的買入套保案例,具體情況如下:2013年7—9月,市場預計國內油菜籽供應量較小,菜粕現貨供應日趨緊張。在當年7月,菜粕現貨市場基差升到了高位。當時根據公司相關機構的分析,菜粕市場在7—9月這3個月內將維持供應偏緊格局。由於擔憂後期市場價格上漲,購入成本提高,公司計劃提前采購菜粕2.8萬噸。從當時的情況看,菜粕基差較大,鄭州菜粕近月盤麵價格明顯偏低,並且離交割月隻有兩個月,有利於從菜粕期貨盤麵進行買入保值操作,因此公司決定從菜粕期貨市場采購,以對衝現貨價格上漲的風險。

  “通過連續多日的觀察和數據分析,基於當時菜粕現貨價格已達3250元/噸,公司預測未來2個月原料供應缺口為2.8萬噸,結合基本麵分析預估油菜籽國內供應量將趨少,預計菜粕供應較為緊張,決定加大菜粕采購頭寸。因臨近交割月,期現貨價格回歸可能性較大,在基差較大的情況下,公司考慮在價格更低的期貨盤麵上買入菜粕進行套保。”姚望說,從2013年7月18日開始,公司先後三次分批建倉,菜粕期貨建倉均價2900元/噸(分批建倉時對應現貨均價為3286元/噸),共建倉2800手(每手10噸)9月到期的菜粕期貨合約,建倉完成時基差為386元/噸。至8月21日,菜粕現貨價格由3250元/噸上漲至3300元/噸,沒有出現大的變動,但菜粕期貨1309合約價格卻從2900元/噸上漲至3150元/噸,基差為150元/噸,相對建倉時明顯縮小。公司認為後期價格不確定,決定平倉菜粕期貨合約的同時采購現貨,基差利潤也實現轉化,在取得較好保值效果的同時還獲取了基差變化的額外利潤。此次買入套保操作,成功實現了買入保值效果,並且額外獲得基差利潤236元/噸,總計盈利660.8萬元。

  姚望告訴記者,如果組建的期貨團隊對農產品現貨市場比較熟悉,從業人員現貨市場經驗較為豐富,成功的概率就大很多,而且可以利用期貨工具與市場平台靈活地進行多種組合交易。

  “2015年春節過後,公司完成了10.9萬噸遠月DDGS現貨的采購,均價在2100元/噸左右。當時鄭州菜粕1509合約期價在2300元/噸左右。”姚望說,當時公司研發人員分析國內DDGS與菜粕市場運行趨勢後認為,後期DDGS現貨市場進口量預計很大,加之油菜籽供應充足,預計菜粕價格會下跌。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決定賣出鄭州菜粕1509合約進行套期保值。

  據姚望介紹,公司采購DDGS的均價與鄭州菜粕1509合約期價價差在200元/噸左右,從企業配方調整經驗角度考慮,若菜粕1509合約期價與DDGS價差在200元/噸以上,可考慮通過賣出菜粕期貨套保DDGS現貨。從企業套保經驗出發,選擇DDGS/菜粕=10∶7比例進行套期保值,共需套保76500噸菜粕。菜粕1509合約2015年3月12日的價位在2317元/噸左右,處在相對高位。基於對菜粕及DDGS市場後期供應寬鬆與價格可能下跌的分析,公司在當年3月13日建倉,共建倉7650手,建倉均價為2277.5元/噸。由於基本麵供應寬鬆,且需求下降,隨後菜粕現貨價格走弱,菜粕期貨價格也日漸下滑。2015年4月10日,菜粕1509合約價格下跌至2150元/噸附近,公司決定平倉菜粕1509合約7650手,平倉價格為2150元/噸。此次跨品種套保對於公司而言,既成功規避了DDGS現貨價格的下跌風險,又降低了公司的DDGS現貨采購成本,實現了較好的保值效果,保障了公司的利益。

  在談到企業如何運用期貨工具、市場平台與心得體會時,姚望表示,作為實體企業的業務負責人,一定要經常學習並掌握新的知識與工具,擁有期貨思維,積極參與到期貨市場中去;應充分利用期貨套期保值等功能,規避企業現貨經營中遇到的實際風險。他提醒飼料企業在參與期貨交易時,一定要建立高效專業的研究團隊,幫助搭建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和研究框架,使其為企業原料采購和套期保值的實現提供有效的基本麵數據支持。另外,要成立領導決策小組,製定合理的決策產生規則,避免領導一票製決策權的模式。要製定嚴格的風控製度,在出現行情判斷錯誤或下單錯誤的情況下,積極通過設置止損、控製回撤率等方式避免虧損擴大,同時還應做好思考總結工作。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14 08:17:15

  上一篇:go 鄭商所暫停兩名客戶開倉交易
  下一篇:go 期現結合怎麼做?要基差不要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