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0 返回首頁    go 期貨


逸盛石化:將套保融入經營的“血脈”中

  落實十九大精神鄭商所服務實體經濟“點基地”案例巡禮之十二

  引言

  國內PTA市場的“排頭兵”——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下稱逸盛石化)算是行業的“主心骨”了。無論在多元化定價模式中,還是在產業鏈博弈的“價格戰”中,抑或是在不斷發展的期貨市場中,逸盛石化都發揮著積極作用。作為行業的“領先者”,逸盛石化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套保功能,管理現貨經營風險,安排生產和銷售,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1 “排頭兵”有責任有擔當

  逸盛石化是由浙江恒逸集團和榮盛化纖集團共同投資興辦、專業生產PTA的現代化大型民營石化企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逸盛石化有寧波、大連、海南三個生產基地,是全球最大的PTA生產企業。截至2015年年底,PTA年產能為1350萬噸,占國內即時有效產能的近40%,占亞洲和全球產能的18%和15%。

  除了產能體量占據絕對優勢,逸盛石化在行業發展運行的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經曆了2011—2014年的產能大幅擴張,PTA產能過剩的負麵影響越來越嚴重,低價無序競爭導致PTA市場一度出現“麵包比麵粉便宜”的尷尬局麵。

  為了行業的穩健運行,2014年5月,以逸盛石化為代表的PTA企業聯合翔鷺和恒力等國內主流PTA企業,決定采用成本定價的銷售模式,並且約定各自的開工負荷上限,以此來緩解PTA供應過剩問題。結果,PTA企業在當年6月就扭虧為盈。不僅如此,同年11月,國際油價大幅下跌,PTA企業再度虧損,逸盛石化又率先扛起停車檢修的“大旗”,主動消化過剩庫存。其他PTA企業紛紛效仿,修複了不斷惡化的現金流。

  2015年5月和9月,在逸盛石化的帶領下,PTA企業相繼停車檢修,以緩解供應過剩局麵,避免市場再度陷入無序競爭困境。而在翔鷺事件之後,逸盛石化積極生產,幫著翔鷺交付合約貨物。逸盛石化的一舉一動都有著行業“老大哥”的責任和擔當。

  在期貨市場,這位“老大哥”同樣發揮了他的“龍頭效應”。 PTA期貨上市後,逸盛石化一直在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據了解,逸盛石化是較早參與期貨交易的PTA企業。隨著對期貨內在機製和功能認知的增強以及期貨市場流動性的提升,企業逐步加大套保力度,並成功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賣出套保,使企業順利渡過了行業難關。隨後幾年,逸盛石化加大了在期貨市場的投入,盡可能多地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保,每年的保值量占全年產能的10%左右。

  “對於我們來講,期貨交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時間也不算太長。”逸盛石化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民營企業,他們不可能不重視期貨,既然有這個平台,就應該學習好、利用好,為企業經營撐起“保護傘”。

  2 將套保全麵引入經營體係

  近年來,逸盛石化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麵臨的主要風險有二,一是原油價格下跌造成的PTA產品價格下跌的係統性風險,二是產能過剩情況下生產普遍虧損的行業風險。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逸盛石化的產品銷售主要以月合同結價模式(參考當月現貨均價)為主,在PTA現貨價格下跌時,企業麵臨產品價值縮水的風險。2014年4季度以後,PTA行業競爭加劇,虧損擴大,企業也麵臨現金流枯竭的風險。另外,PTA企業為維持裝置穩定運行,一般會儲備一個月的原料庫存,而當原油價格下跌或者PX產能釋放時,企業麵臨原料庫存價值縮水的風險。

  根據價格波動和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逸盛石化靈活多樣地利用了期貨市場。

  “對於PTA企業而言,經常會麵臨PTA價格下跌的風險,因此主要進行賣出套保操作。同時,企業也可以在現貨加工費偏低的情況下,在近月主力合約上買入套保並交割,同時降低生產成本較高的PTA小套裝置的開工負荷,以期貨交割貨源補充裝置降負減少的貨源,從而降低現貨虧損。”上述負責人補充說,企業介入期貨市場的時機要綜合考量宏觀、產業預期走勢以及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

  套保是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之一。作為PTA生產企業,逸盛石化主要擔心成品價格下跌,尤其是2011年以後,產能過剩問題加劇,PTA價格多數時間都處於下跌過程中。2014年4季度開始,原油價格快速下跌,為規避PTA價格下跌風險,浙江逸盛利用期貨對其產品進行賣出套保,有效安排生產進程。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2014年11月,原油價格下跌導致PTA現貨價格下挫,再加上下遊需求萎縮、成品庫存偏高,企業決定在PTA期貨市場進行賣出套保操作。

  “當時,PTA1505合約價格在5650元/噸附近,現貨價格在5700元/噸,該企業在期貨市場賣出4000手(折合兩萬噸)。等2015年1月找到下遊需求方,並且簽訂合同後,我們再買入平倉,平倉價格在4600元/噸,現貨成交價格在4350元/噸。”上述負責人表示,經過上述操作,期貨賣出套保盈利大部分抵消了現貨下跌的損失,達到了保值的效果。

  期貨市場不僅可以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賣出套保,規避產品價格下跌風險,還可以鎖定加工費。2015年,PTA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普遍處於虧損境地。彼時,PTA企業可以在近月合約盤麵加工費合適的情況下,進行賣出操作。

  “由於PX成交價格是下個月,也即是9月的PX價格,所以,我們在1509合約盤麵上賣出套保,可以實現鎖定9月現貨加工費的目的。買入PX的同時賣出PTA期貨,既規避了庫存跌價的風險,又利用期貨建立了虛擬加工廠,還可以進一步降低裝置的運行成本。”上述負責人稱,PTA企業在生產加工費偏低的情況下,也可以買入近月合約(尤其是期貨貼水時)同時賣出現貨PX。待後期加工費修複,結束套保操作。

  上述操作既能保證下遊聚酯企業合同貨的正常供應,又能為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彌補現貨生產的虧損。若最後PTA盤麵加工費未修複,並繼續收窄,則企業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較高的小裝置的負荷,並通過期貨交割獲得PTA現貨,以補充裝置降負而減少的現貨供應。

  逸盛石化利用期現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加強市場間的信息收集、加工、利用和反饋,讓期貨市場提供的服務融入到生產、銷售乃至整個經營體係之中,同時又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套保操作進行改進。企業通過綜合運用各種期貨交易方式,有效促進了企業的生產、提升了企業的績效。

  3 采用點價模式提高套保效果

  除了將期貨套保全麵引入經營體係中,逸盛石化還率先引入了點價模式。

  點價是以某月份的期貨價格為計價基礎,以期貨價格加上或減去雙方協商的升貼水來確定商品價格的交易方式。點價機製使現貨貿易更為公平。點價交易是一個期現結合的過程,交易雙方達成一致才能成交。采購方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期貨盤麵完成點價。由於期貨市場具有連續性、公平性、時效性等特點,產生的價格最接近市場均衡價格。因此,利用期貨市場確定價格的這種方式,相對公開、權威、透明,對貿易雙方都公平。

  隨著鄭商所PTA期貨價格權威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現貨貿易開始以期貨價格作為基準進行升貼水的點價。

  據期貨日報了解,在PTA市場中,點價模式是指上遊企業事先逢高賣出期貨遠期合約(下遊聚酯企業逢低買入期貨合約),在後續進行現貨交易的時候,買賣雙方以期貨價格加減升貼水的方式進行價格確定,最終在期貨市場進行平倉操作。根據盤麵價格,可以推算出現貨價格。如1505盤麵價格為5200元/噸,參考賣家承擔的利息、交割成本等費用,通過1505合約價格-(入庫費+倉儲費+利息+運費)這個公司計算出現貨報價,采購方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期貨盤麵完成點價。

  實際上,點價模式是企業開展期貨套保的外延。“通過點價,PTA企業和聚酯企業可以基於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期貨價格確定最終的貿易結算價格。”上述負責人稱,對生產企業來講,點價模式可以固定其銷售價格,鎖定利潤,提高套保效果,降低基差風險。另外,即使生產企業將定價權讓給市場,仍能基於現貨市場和自身情況,通過確定升貼水來保障自身的利益。

  作為全球最大的PTA生產企業,逸盛石化的日均產能近3萬噸,日內價格下跌100元/噸,造成的損失就是300萬元。在2014年下半年PTA價格單邊下跌的過程中,企業經營可謂步履維艱。為了能夠改善窘境,逸盛石化開始采用點價模式進行交易。

  具體為:在PTA遠期合約上以5100元/噸的價格賣出1萬噸。兩周後,期現貨價格下跌,下遊企業逢低補庫,其與逸盛石化協商以期貨盤麵5000元/噸貼水100元/噸的價格簽訂1萬噸的采購合同。由於在期貨市場事先進行了點價,合同迅速成交。同時,逸盛石化期貨部以4900元/噸的價格平倉。至此,點價交易順利完成。

  在價格連續下跌的過程中,上遊企業相對於下遊企業缺乏議價權,往往需要讓利出貨,尤其在現貨價格連續下跌的過程中,庫存較高往往讓企業“叫苦不堪”。然而,通過以上套保操作,企業不僅規避了價格下跌風險,還可以在期貨市場盈利200元/噸,而這200元/噸除了能彌補現貨生產的虧損,甚至還有部分盈利。可見,點價模式在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和輔助企業經營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現貨價格聯動是期貨套保的核心和前提。根據我們對PTA期貨上市至今的期現貨價格走勢分析,二者的相關性高達0.98,意味著98%以上的期現貨當日價格波動方向一致,這就為點價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上述負責人表示,點價交易的第一步是上下遊企業在期貨市場進行買入或者賣出操作,這一操作的實質是買入(賣出)套保,之後簽訂合時的價格標準也是期貨價格,這使得套保效果更好,基差風險更小。

  4 善用金融工具

  增強企業活力

  期貨市場是成熟市場經濟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進行價格風險管理的有效場所。PTA期貨上市以來,有效發揮了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的功能。隨著PTA品種的日益活躍,其對現貨市場的指導作用也越來越大。作為PTA龍頭企業,逸盛石化也有不少心得體會。

  2012年以後,美國退出QE,歐債危機餘震不斷,國內PTA產能過剩問題加劇,PTA價格進入長周期下行通道。尤其是2014年4季度以後,受原油價格大幅下挫的影響,PTA價格跌破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低點。通過在PTA期貨上賣出套保,PTA企業有效規避了產品庫存價值縮水的風險。

  2014年,行業聯盟破裂,PTA企業之間競爭惡化,陷入普遍虧損的境地。企業如何渡過難關?利用PTA期貨進行加工費的鎖定操作,提高裝置運行效率,降低現貨生產虧損,不失為一個有效方式。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逸盛石化多次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賣出、買入套保,有效規避了產品價格下行風險,同時降低了裝置運行成本,促進了公司的穩健發展,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效益。

  在參與期貨套保的過程中,逸盛石化逐步完善內部期貨決策、實施、風險控製的事前、事中、事後的製度化管理,對每天的交易進行實時跟蹤、總結,避免由主觀因素造成的企業損失。

  在期貨套保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遵循方向相反、種類相同或相近、數量相等、月份相同或相近的原則,以建立組合頭寸來對衝、抵消單一市場的風險。另外,期貨是以保證金的形式交易,在入場時機選擇上非常關鍵。浙江逸盛投研部門會結合宏觀麵、產業基本麵以及技術麵的信息綜合判斷,之後再交由領導決策。

  當前,PTA行業進入後產能過剩期,淘汰落後產能、整合行業資源優化配置進入攻堅階段。對於PTA企業來說,發揮規模優勢,利用金融工具增強企業經營活力,使企業在市場激流中穩健發展成為當務之急。逸盛石化的示範效應恰恰能夠在市場上發揮積極的作用。一方麵,企業經營範圍向產業鏈上遊延伸,維持企業的低成本優勢,進而在行業洗牌進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麵,企業靈活運用期貨工具進行套保和點價交易,規避了價格波動風險,減輕了企業經營壓力。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26 08:50:02

  上一篇:go 三大商品期交所提醒做好假日風險防範
  下一篇:go 上期所:元旦後調整部分品種交易保證金和漲跌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