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期貨
提升定價功能服務產業客戶套保
上期所進一步完善月度參考價計算方式
自2018年1月1日起,上期所“月度參考價”表格中取消“加權平均價”,僅公布“結算參考價”。
據了解,上期所曾於2017年8月16日發布公告,對官網“數據與行情”欄目下公布的“月度參考價”的計算方式進行修訂,在“月度參考價”的表格中增加“結算參考價”,在此期間“加權平均價”與“結算參考價”並行。為保證基準定價的權威性統一性,同時方便產業客戶風險管理策略的有效性,經過幾個月的運行,上期所“月度參考價”表格中取消“加權平均價”,僅公布“結算參考價”。
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價格發現是期貨市場最重要的經濟功能。成熟度高的期貨市場所形成的透明、規範、權威的期貨市場價格體係成為現貨行業定價基準,不僅能讓產業客戶利用套期保值規避價格風險,還能提高現貨行業的資源配置效率,並為政府部門宏觀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上期所有色金屬產品係列經過長期實踐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上期所品種現貨月或主力合約價格簽訂現貨合同的貿易習慣。為適應現貨行業的貿易和計價習慣,方便產業客戶套期保值對衝價格風險,上期所進一步完善了月度參考價計算方式。
據了解,上期所原先公布的每日結算價是當日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綜合了當時每筆交易信息,具備公允權威性,是交易所每日結算所有合約的當日盈虧、交易保證金及手續費、稅金等費用的基準。產業客戶的期貨部門根據長期合同簽訂的每月原料采購或產品銷售數量平均到每個交易日,每日進行均勻等量保值交易,保值價格接近於上期所每日結算價,因此根據每日結算價算術平均計算的月度均價,相較於每筆成交量計算得出的月度均價,更有利於確保企業風險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以銅為例,銅企在簽訂現貨長期合同中已經形成使用期貨市場月度均價的習慣,國內銅礦長期合同的作價方式普遍采用上期所當月合約平均價扣減加工費的模式;陰極銅長期合同的作價方式普遍采用上期所當月合約平均價+現貨升貼水的模式;銅加工材也普遍采用上期所當月合約平均價+加工費的模式,公開透明的定價機製確保了現貨資源的市場流通高效有序。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銅產業鏈的礦山、冶煉和加工企業普遍以上期所透明、公開的價格為基準,形成了行業的定價模式和貿易方式,在保證現貨企業生產穩定性的同時,規範、完善了現貨市場秩序。上期所在廣泛調研、征求行業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對“月度交易參考價”的計算方法進行修改完善,適應了現貨市場的發展方向,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
下一步,上期所將繼續以服務實體企業為宗旨,致力於期現融合發展,互相促進,提升價格發現功能,優化定價體係,推進產品創新,做精、做細、做優現有品種,加大市場培育和宣傳推廣力度,廣泛吸引產業客戶運用期貨工具管理自身生產經營風險。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8-01-05 08: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