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4 返回首頁    go 期貨


委托交易要當心 盜竊資金需警惕

  “上期所投資者保護·明規則、識風險”案例係列報道之三

  近日,上期所相關部門向期貨日報記者披露了一起以代客理財之名通過對敲的方式將受害人賬戶資金轉移至他人賬戶的案例。犯案人員的行為屬於盜竊,已經構成構成了犯罪。廣大投資者在委托他人交易時應提高警惕性,謹防類似事件發生。

  案件還原

  2013年3月21日,上期所監控發現某期貨公司客戶黃某與另一期貨公司客戶韓某在線材(WR)1402合約上發生對敲交易527手,交易造成韓某賬戶虧損1,019,390元,黃某賬戶盈利1,028,980元。

  上期所初步排查發現:韓某賬戶內資金係韓某女兒及劉某共同出資,劉某將賬戶委托給網上結識的劉某某操作,劉某某又將賬戶委托於王某,王某再委托本案另一涉案人黃某操作。考慮到本案涉及麵廣、涉案人員多且金額較大,上期所在進行初步排查後將案件線索移送中國證監會,同時公安機關也隨即立案調查。

  經調查,2013年3月,犯罪嫌疑人胡某假借黃某之名開立期貨賬戶,並冒名黃某通過配資公司騙取受害人韓某的期貨賬戶及密碼。3月21日,另一嫌疑人陳某操作黃某賬戶,胡某操作韓某賬戶,在線材(WR)1402合約進行對敲交易,將受害人韓某的賬戶資金轉移到黃某賬戶。

  公安部門進一步排查發現,犯罪嫌疑人胡某夥同丁某、張某、陳某等四人采取相似手段涉案多起。他們以提供配資保證金、高額收益為誘餌,騙取受害人信任,以委托交易為名在期貨市場實施“對敲”交易,將受害人期貨賬戶內的資金轉移至由他們控製、以假身份開設的己方賬戶。

  據了解,四人還進行了明確分工:胡某負責騙取他人期貨賬戶、盜用假身份開設己方賬戶和操作受害人的期貨賬戶實施“對敲”交易;陳某負責操作己方賬戶與胡某操作的賬戶進行“對敲”交易;丁某負責“對敲”交易的資金劃轉;張某負責提供胡某等人進行對敲交易時需要的資金。

  自2012年12月起,胡某等四人依次在燃油、棕櫚油、線材和黃豆2號等期貨品種上進行對敲交易,非法獲利550餘萬元,導致數位受害人期貨賬戶虧損共計720餘萬元。

  其中,2012年12月,胡某騙取受害人任某的期貨賬戶及密碼,借用客戶陳某期貨賬戶在燃料油(FU)1310合約上進行對敲交易,致使任某賬戶向陳某賬戶轉移1.7萬餘元。後因該筆交易被交易所察覺異常,從而凍結陳某賬戶銀期轉賬功能,胡某未能將盈利資金轉出。

  2013年6月1日,胡某等四人又來到珠海,準備以同樣手法再次通過期貨市場“對敲”交易進行詐騙犯罪時,被公安人員一舉抓獲。

  案件啟示

  本案中,胡某等四人以代客交易、委托理財或進行配資為名,以提供高額回報為誘餌,騙取他人期貨賬戶和密碼,通過對敲等手段盜取受害人資金。在此提醒廣大投資者:委托他人代為操作期貨賬戶存在風險,一旦遭遇操盤手進行“對敲”交易迅速轉移資金,其從出金到取款的速度極快,投資者往往會陷入人財兩空的境地。此外,“配資”行業近年來迅速發展,缺乏業內標準和有效監督機製,投資者與配資公司簽署的所謂配資合同大多屬於民間借貸性質,依賴於配資公司本身的自律及誠信,存在較大信用風險。

  而在此類案件中,有受害人以為自己隻要控製住資金調撥權,最多隻承擔投資損失,但沒有想到犯罪分子會通過在不活躍合約上進行對敲交易而快速轉移賬戶資金。本案中,受害人賬戶被層層委托,違法犯罪分子在異地遠程交易,盈利後出金到取款的速度極快,案件偵破難度較高。

  因此,廣大投資者應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委托交易要當心,不要將期貨賬戶“出借”、“出售”給他人使用,防止被違法犯罪分子利用。如發現自己的賬戶被他人“對敲”,首先應盡快修改交易密碼,及時向所在期貨公司、期貨交易所反映情況,並向公安機關報案,通過法律途徑挽回損失。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8-24 11:08:31

  上一篇:go USDA報告供需平衡表的基本結構分析
  下一篇:go 特朗普任性助攻黃金 要破局還差“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