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期貨
期貨霸主:從民間圖書館掀起證券市場上的驚天巨浪
關注雲掌財經公眾號回複關鍵詞“入群學習”
我們提供各行業財經報告和高端金融人士人脈圈
作者:雲掌財經 財艾笨
硝煙散盡,中國股市上的"莊家鼻祖"張少鴻全軍覆沒,曾經的"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諸多榮耀也隨著他的商業部落一同淪陷。
放到現在很難想象,一個金融操盤手居然依托一個民間圖書館聚攏到幾億的社會資金。然而,這就真實發生在1992年的鄭州。
寒門子弟,讀書社起家
1977年,16歲的張少鴻考入河南省銀行學校(現河南省金融管理學院)。4年後,被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
1985年,待不慣機關生活的他毅然辭去國家公職,開始自主創業。
1992年,張少鴻在河南省工商局注冊“河南省讀來讀去讀書社”(簡稱三讀),注冊資金1000萬元。到次年年底,“三讀”在鄭州已擁有8家分社,期刊總藏量超過600萬冊,注冊讀者7萬名,每年接待讀者超過350萬人次。
斯時,成為三讀公司的“讀者”對不少鄭州人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你隻需交納820元、850元、888元不等的“押金”,就能得到一張讀書卡。憑此卡你可以免費借書一年,而且可以在三讀公司旗下的任一分支機構換書閱覽。最令人愜意的是,一年期滿之後,三讀公司返還給你的現金是1000元,這個回報遠高於銀行的正常存款利息。
放到現在,這明顯具有非法集資的嫌疑,然而放在金融政策匱乏的1992年,人們無從辨別。
憑借三讀的成功,張少鴻獲得了極高的社會地位。
張少鴻被譽為“當代青年的楷模”、“傳播知識的使者”。
1994年,他和當時感動全國的見義勇為英雄徐洪剛等人一起,被評為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並當選為河南省青聯副主席、全國青聯常委等。
期貨霸主,翻起驚天巨浪
1993年前後,中國兩家證券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先後正式開業。由於是剛剛建立,各種規則秩序並不是十分完善,眾多所謂的“莊家”“操盤手”,正是在這時憑著自身的膽識進行資本冒險投機,在不健全的金融監管下,他們攪動證券、期貨市場翻起驚天巨浪。
張少鴻感覺他的機會也來了。
1993年,“三讀”下屬公司獲得了期貨公司從業資格。1993年5月,張少鴻開始投身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設立席位進行期貨交易。在隨後的經營過程中,“三讀”像其他許多公司一樣,超出工商部門核準的經營範圍,相繼進行了期貨投資、證券投資、家庭理財、物業管理、國際租賃等所謂的“跨行業公司經營”。
在許多圈裏人看來,張少鴻稱得上是證券期貨業的頂級操盤手,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上“莊家”概念的始作俑者,更是市場上公認的“莊家鼻祖”的概念級人物,《操盤手》、《風雲錄》、《私募》等書和影視劇無不以他為主角原型。
在鄭商所成立初期,市場相對平淡。張少鴻創立了一種新的機構盈利模式:每次交易,他集中手下的人,不準接、打電話,統一住在賓館裏,按照事先預定的計劃、步驟去實現自己的盈利目標,直到一次“伏擊戰”徹底完成。運用這種有組織的風險投資,他和他的遊擊軍團隻用了4天時間,就把國有糧食部門為主的空方打垮,也把期貨市場上的大鱷四川漢龍集團的劉漢擊潰(後者仿照前者的戰術,把另一位操盤手北京建昊集團的袁寶璟打得落花流水)。
“安陽幫”聲名遠播,引得北京期貨主力手心癢癢、蠢蠢欲動,意欲出其不意來劫一票生辰綱。其領軍人物鄧某為了慎重起見,先派了個探子去試試水。探子回來說:“錢多、人傻、快去。” 鄧某大旗一揮,其下屬信托公司的一隊精兵強將就攜帶巨資秘密地兵發鄭州。
但他們顯然小瞧了張少鴻和他手下的那群“土豹子”。在曠日持久的綠豆期貨拉鋸戰中,雙方“幾乎都殺紅了眼,血戰達到了肉搏的地步”,但最終,張少鴻聚集當地所有“地頭蛇”,逼得北京“過江龍”全線爆倉、潰不成軍,張的期貨霸主地位隨之確立。
深交所弄潮,不幸敗北
1997年,張少鴻集結河南、浙江、海南的期貨聯軍衝進深圳證券市場,操控深發展(000001,股吧)、湖北邁亞、川化股份(000155,股吧)、金杯汽車等多隻個股,發動了深圳房地產股回歸行情,並創造了深發展曆史上的最高成交價格48元。此後許多期貨小機構跟隨他的大旗在滬、深證券市場馳騁。
從2001年開始,滬、深證券市場國有股減持帶來的狂潮打垮了很多像張少鴻這樣的操盤手,代表張少鴻身家性命的滿倉股票在國泰君安鄭州營業部被強行平倉。因為拿著讀者的押金做期貨、股票,“三讀”當初承諾的根本無法兌現,百姓不斷向上級反映情況。
2001年7月27日,鄭州市公安局對張少鴻立案偵查,張少鴻潛逃。
8月9日,專案組趕赴邢台將其押解回鄭。隨後,經鄭州市人民檢察院批準,張少鴻被正式逮捕。
梟雄落幕,回歸眾生
張少鴻出獄後,浙江、山東、上海、河南等地有幾家企業請他去做CEO,或者聘請他在北京做PE、VC,但他都借故推托,他的想法是,“老路再讓我走,我不喜歡走,有點吃剩飯了”。
他現在為一些相熟的客戶做“家庭理財保姆”,期貨、證券、基金,等等,組合著做,成效斐然,甚至令人吃驚。對於其中的心得,他一天又一天地作總結,往往在鍛煉、散步過程中,拿筆在本上細細記下。他現在已經思考成熟並設計出了一套關於投資理財方麵的商業模式,準備等到合適時機就全力去做,作為人生下半場的“長期選擇”。
現在的張少鴻儼然一個普通企事業人員,準時上班下班,少了當年叱吒風雲的氣魄,歲月給了他更多恬靜和閑適。
版權聲明:
最後更新:2017-10-19 23: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