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8 返回首頁    go 美團網


美團前員工把獻愛心做成一門大生意,籌款10億,然後他賺了8億

文/六大串

做好事,做公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在微信朋友圈,看見他人的捐款求助,像發微信紅包一樣捐個百來塊,很是簡單。

有時候公益就是這麼一件很單純而又簡單的事情,隻要付錢就好!

但你知道嗎?我們在微信上的每一次獻愛心式的付費和分享的背後,不僅僅是公益,更是一門“生意”!

美團前員工把微信的公益獻愛心的做成一門“大生意。” 他花一年時間幫人募捐10億,然後他賺了8億!

★公益獻愛心是一門大“生意”

這是一門怎麼樣的生意?

先看一則互聯網簡訊:

8月30日消息,前美團員工沈鵬2016年7月創立水滴公司(旗下業務: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完成了A輪融資,總融資額為1.6億人民幣。這是水滴公司繼2016年5月宣布5000萬元天使輪之後的又一次巨額融資。此次融資為騰訊、藍馳創投領投,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美團點評、彤程公益基金會等知名機構跟投。

(P.S 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籌就是免費大病社交籌款工具,就是微信上帶有公益性質捐款求助平台。)

按照互聯網風投的一貫的作風,A輪融資一般占有被投資公司差不多20%的股份,那水滴公司整體估值約為1.6×5=8億。

而且據水滴公司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水滴旗下水滴籌款累積籌款金額達10多億。

換句話說,前美團員工沈鵬從2016年7月創立水滴公司到2017年8月,僅僅花一年水滴籌就籌款高達10多億,然後他賺了8億!

所以互聯網公益就是一門好生意,尤其是微信上公益個人求助!

★互聯網公益與微信求助

公益本身就是一件很善心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

國家民政部發文規定:網上慈善募捐是需資質,但是個人求助、網絡互助不屬於慈善募捐,真實性由信息提供方負責。

所以在很多時候,互聯網公益不叫做公益,叫做互助,或者叫做眾籌。就像水滴公司旗下的籌款平台水滴籌就定位為:籌款平台和精準扶貧互助平台。當然了這僅僅法律上意義界定!

大病求助案例

當麵朋友圈苦難人兒的求助。

對絕大多數的微信用戶來說,是個人求助,還是慈善募捐,兩者間界限並不能涇渭分明,而且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微信的用戶眾多,總有一些人願意為自己同情心付錢捐款!

不是嗎?

★微信上獻愛心的流量生意

可以很明確一點是,絕大數的大病求助捐款,都是基於微信這塊社交的沃土成長起來的!

因為:

1,微信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實名社交平台,是很多人對外信息展示的線上平台。

2,在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轉發捐款求助,並捐款是一種政治正確。

3,微信的社交關係對捐款式個人求助起到一定的信任背書。

4,微信用戶眾多,總有用戶願意為自己的同情心捐款和並分享和轉發。

簡而言之:在微信上,用戶願意為這個個人求助捐款,並分享轉發。憑借微信社交關係,個人捐款求助容易呈病毒式擴散。

這對提供網絡眾籌和網絡互助的平台方來說,微信用戶的每一次分享和捐款,這都是他們的名與利的狂歡。

如果剔除網絡互助平台的公益性質,把這些平台當成普通的互聯網產品來看,網絡互助的平台無疑是一個十分優秀的產品。

相比其他互聯網產品動則幾十塊到上百塊的獲客成本(吸引一名新用戶的成本,尤其是付費用戶成本更甚),互助平台的獲客成本極低。當披上公益性質的個人互助在微信朋友圈傳播的時候,這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

在微信上,用戶願意為這種帶有苦難的個人捐款求助,進行捐款和分享。

在用戶為每一次為愛而付費,為同情心而分享轉發的背後,都為這些提供個人求助的互助平台(或眾籌平台)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流量。因用戶獻愛心式付費和分享而產生的流量,可以把這些流量稱作“愛心”流量!

在互聯網上,流量就意味金錢與影響力!

就好比,前文談到的水滴公司。水滴公司旗下業務: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水滴籌定位是患病後的事後救助互助捐款平台。

水滴公司借著水滴籌在微信產生的源源不斷的“愛心“流量。不斷將流量導到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進行商業變現。

(水滴公司核心業務示意圖)

穩定而又高效的流量生態到可預期商業模式。所以,美團前員工沈鵬創立的水滴公司因為在一年內募捐籌款10億,然後就估值8億。

不得不說,在微信上獻愛心是一門好“生意”,大“生意”!

×××

歡迎關注公眾號:六大串

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最後更新:2017-10-08 04:35:32

  上一篇:go 美團又雙叒叕有福利了!
  下一篇:go 美團外賣員一個月到底能掙多少錢?真沒快遞員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