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69 返回首頁    go 美團網


40 億美元融資後,美團的蛻變、邊界與未來

「大家以為我們是喜歡打仗的公司,但這是對我們的誤解。」10 月 19 日,在美團完成了 40 億美元融資之後,很久沒有麵對媒體的 CEO 王興迫切地想要回應外界關於這家公司的諸多評價。

在王興看來,競爭分兩種,一種是足球的競爭,目標是把球踢進門框;一種是拳擊的競爭,目的在於將對方打到。而美團點評恰恰屬於第一種。

事實上,美團點評不斷嚐試新的業務,在線旅遊、網約車、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但凡與生活服務相關的業務都成為它試圖進入的領域。

今年年初美團點評曬出了酒旅業務的成績單:2016 年,美團點評雙平台酒店間夜量超 1.3 億,門票銷售 6700 萬張,機票銷售 200 萬張,火車票 800 萬張。從數字上來看,美團點評的酒旅業務已經擁有了對抗攜程的基礎,不僅如此,它還開始向攜程的核心業務高星酒店進攻。

而不僅是酒旅行業,今年 2 月起美團點評低調在南京試運營網約車業務,引發外界對美團業務邊界的質疑。為了應付美團點評的入侵,滴滴出行推出主打中高端定位的優享業務,並將美團打車視作優享的頭號勁敵。據 36 氪報道,為了聯手對抗美團,滴滴甚至打算繼續投資餓了麼。

對於美團點評這些年來的變化,不難看出其涉及的業務實在繁雜,外賣業務麵臨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聯手,酒旅業務麵臨攜程去哪兒的夾擊,本地生活相關服務則因為百度糯米和口碑仍然存在一定變數,美團打車則動了滴滴等網約車公司的奶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團點評憑借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積累的優勢開疆擴土,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 BAT 之外的核心玩家。

當業務不斷擴張,王興清楚地知道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嗎?

今年 2 月,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王興曾圍繞著一把空椅子對大家說,「這把椅子上坐的是我們的客戶,我們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雖然我們還不太了解他們,但我們有很好的基礎可以了解他們,從而更好地服務他們。」而對於業務的邊界,美團一個重要的判斷基礎在於,倘若新行業在未來會發生很大變化,且行業裏的商家和消費者滿意度並沒有很高,那麼就是值得去嚐試的。

正如王興對公司業務的擴張邏輯所作出的評價,「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隻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們到底服務什麼人?給他們提供什麼服務?我們就會不斷嚐試各種業務。」

如今的美團點評,已經不是七年前那個為了在千團大戰中存活下來使出渾身解數的新兵。就在昨天,美團點評宣布完成新一輪 40 億美元融資,這家估值飆升至 300 億美元的獨角獸,接下來又將給行業帶來哪些新的衝擊?

業務縱深與打破邊界

2016 年下半年的第二天,王興在公司內部會上就上半年工作進行了一次內部講話。在這次講話中,王興提出了中國互聯網下半場概念。在經曆了「勐抓用戶」、「勐接商戶」的階段之後,如何完善深入細分垂直行業的能力成為美團點評當下最大挑戰。

當人口紅利消退後,技術成為互聯網下半場的核心一環。

新一輪融資後,美團點評表示將在人工智能、無人配送等前沿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讓高科技接地氣,進一步推動現代服務業升級。

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餐飲平台總裁王慧文透露,美團點評的無人車項目已經在內部探索了一段時間,並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團隊,而這也將是美團點評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人工智能是技術的突破,最終要應用到產業場景中去,我們現在所看到人工智能應用在搜索引擎、無人汽車等方麵,而作為外賣方向的應用場景想象空間也很大。對我們來說,不存在找完技術找場景的狀態,未來將繼續加大這方麵投入投入。」

美團的雲業務也是具體體現之一。2012 年,由於當時團購業務發展迅速,對於整個基礎設施的依賴變得更強,美團內部孵化了一條雲業務相關的業務線。而從長遠角度來看,基礎設施的構建對業務增長有正向支持作用,再加上從技術和產品的趨勢來看,雲計算是 O2O 平台向行業鏈條上方發展的趨勢,美團雲就此成立。

在接受深網專訪時,美團雲總經理李爽表示,美團雲成立之初隻有幾個人在做,到了 2016 年,美團雲已經發展成百多人員工的基礎雲平台。

美團雲創立之初旨在支撐自有業務,包括團購、外賣、酒旅、貓眼電影等。自 2013 年開始,美團雲發布了一係列公有雲產品,並正式對外開放服務,成為了國內公有雲行業又一個玩家。

李爽告訴深網,美團雲目前通過自己的後台係統,可以讓商家自主錄入商戶信息。後期美團點評則通過上單審核係統完成對商戶信息的審核,其中包括人工審核和自動審核,比如使用人工智能識別技術,判斷圖片和商戶提交信息是否符合平台要求等。

「我們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比較注重的,包括大數據方麵的應用處理自動上單審核效果好會使整個供應效率提高。」美團雲方麵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該係統,上單時間可從幾天縮短至分鍾級。2015 年 9 月的數據顯示,美團當時日上單量達到了 12000 單,人均效率是 100 單/天,自動上單占比已達到 70%。

美團點評也在通過投資等方式縱向深入各個行業產業鏈。

首先是支付領域。2016 年 10 月,美團點評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收購完成後,美團點評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這意味著其初步完成生態平台的支付布局。這對美團點評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等於其進入金融領域獲得了許可。

同時,美團點評在今年初成立了 50 億美元的「龍珠資本」產業基金,專注於大消費領域 C 輪以前的投資項目,包括餐飲、零售、酒旅、休閑娛樂等本地生活服務領域。

從美團點評所投資的公司來看,其在諸多行業都有產業鏈的縱深布局。以餐飲為例,自稱會重點推薦餐飲商家 IT 建設的美團點評投資了硬件服務商屏芯科技、軟件服務商餐行健、SaaS 服務商天子星、餐飲 ERP 服務商天財商龍,也投資過餐飲老板內參偏向餐飲內容的垂直自媒體,其所投資的易酒批則屬於酒水供應範疇。

截圖來源:https://www.iyiou.com/p/42300

在業務的橫向拓展上,美團點評也動作頻頻。

今年 8 月起,印有「美團充電寶」字樣的白綠色相間桌麵式充電寶被投放到市場上。實際上,美團點評早在 5 月就已經為該業務立項,並由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兼餐飲平台總裁王慧文牽頭。

從 2010 年 3 月成立,到 2015 年 11 月與大眾點評合並至今,美團點評已向多個業務伸出觸角,團購、外賣、酒旅、網約車、共享充電寶——美團點評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多,支脈也愈加龐雜。

「在科技變革的前半段,因為風險非常大,所以需要用小團隊去探索。但到了後半段,紅利變小,整合成為了釋放紅利的方式。這時候多業務的公司會比單一業務公司更有優勢。」王興在接受《財經》采訪時曾如此表示。

「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隻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們到底服務什麼人?給他們提供什麼服務?我們就會不斷嚐試各種業務。」

元生資本創始人合夥人彭誌堅對美團點評進入共享充電寶領域一事如此評價,他對深網表示,「美團點評具備天然優勢,因為充電一個很大的場景就是餐廳、卡拉 OK 等,這些都是美團點評現有的客戶,他們要做的話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大眾點評要「抓住這一波內容機會」

在美團點評基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變革之時,公司內部也在進行著調整,這在大眾點評身上尤為明顯。

與合並前相比,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大眾點評總部並沒有太大變化。橘色的 Logo 依然矗立在園區中央,大大小小的辦公室裏坐滿了美團點評的員工。

最大的改變可能在於,這家曾以「小資」著稱的上海本土公司,越來越靠近美團的風格:簡單、直接、快速、高效。

與快的打車和滴滴合並之後不同,因為業務的差異性,合並後的大眾點評沒有走出人們的視野。隨著美團點評架構多次調整,點評開始了新的起點。

「抓住這一波內容機會」,是大眾點評在最近一次架構調整時製定戰略部署的重要依據。

為此,大眾點評在今年 4 月 5 日版本更新中推出了新功能以便於商戶上傳短視頻,這也是點評平台與到店綜合事業群合並後做出的首個重要更同時,用戶也可以在點評裏看到微信好友的動態。

對於大眾點評來說,這是一次證明自己的全新機會。大眾點評的變動隻是美團點評在整體策略調整上的一個縮影。時隔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已經兩年,這段時間裏,美團點評內外部均發生了諸多變化。

美團點評最近一次架構調整發生在今年初,為了「讓業務和平台之間有更好的協同聯動,打通「商戶-平台-用戶」的價值鏈,增強平台運營能力,並積累通用靈活的中後台係統」,點評平台與到綜事業群合並,美團平台與酒旅事業群合並,加上此前的餐飲平台,美團點評的「三駕馬車」就此形成。

曾經任職 58 同城執行副總裁張川在這次調整後正式加入美團點評,擔任點評平台與到綜事業群負責人,同時他還掌管著廣告平台。在他看來,這次調整對於點評來說是一個需要被標記的「新起點」。

而這個新起點的形成也與當時大環境有著緊密關聯。

2016 年前後,內容創業與消費升級成為新的風口,美團點評當然也不會錯過。在此之前,點評憑借多年以來用戶的消費評價和商戶信息已經形成固有的信息平台,大量吃喝玩樂的信息呈現於此。根據美團點評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7 月,大眾點評月活躍用戶數超過 2.5 億,點評數量超過 1.5 億條,收錄商戶數量超過 2500 家。加之經曆過千團大戰後所構建的團購基因,大眾點評已經具備交易平台屬性。

「內容平台和交易平台結合在一起,將會是未來真正的發展方向。」張川對騰訊深網表示。

更詳細來看,在美團點評合並之後,原本就注重交易屬性的美團使美團點評整體的交易屬性變得更加明顯;信息層麵,二者的內容交織在一起也形成了更大的信息平台。交易與信息相輔相成——交易提供了大量越來越真實的用戶評價,而這些評價也反哺交易平台促成更多交易。

「我覺得這個好時機,點評平台在 2016 年之後抓住了這一波內容機會。」張川說。

從產品細節上能看到點評為此做出的改變。點評平台與到綜事業群在架構調整後經曆兩個月的準備,上線了商戶視頻、朋友圈好友評價等功能,除此之外點評還為用戶添加了搜索標簽,這使得搜索精準度比過去高出不少。可見,點評希望通過更多維度的內容呈現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和更精準的信息。

張川對騰訊深網透露,在美團點評旗下眾多業務中,點評平台和到綜事業群在 2016 年就已經實現了全麵盈利。從內部來看,他們現在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做好精細化運營,以及在業務上做更加長遠的打算。為此,點評平台和到綜事業群依然在做長期大規模的投入。

這種投入拓展來源於兩方麵,一是購物場景上的拓展,比如從信息向更深入的交易優惠做引導,為用戶提供線下打折、優惠券信息;二是拓寬與生活服務的邊界,比如未來會上線洗衣、保姆、修鎖、汽車維修等社區服務的信息。

事實上,迎來新起點的點評正麵臨更複雜的外部環境。就在前不久,攜程旗下的美食品牌美食林與阿裏口碑走到了一起,用戶在攜程美食林上麵瀏覽餐廳時,不僅僅能看到用戶評論,還能領到來自口碑的優惠券。無論如何,這看起來都與點評並無二致。對此張川回應稱二者的區別在於,攜程美食林是從旅行者的角度,而點評則更側重本地用戶的評價。

「通盤無妙手」,這句棋局裏麵的專業用語曾被王興用來解釋美團點評在應對外界變化時的招數。「現在這個階段沒有必要推出特別的轟動人的(產品或功能),其實我們就是把現有的能力發揮出來,慢慢的就會顯示出能力來。」張川表示。

美團點評每一次戰略調整和架構更新,是高管團隊深思熟慮後的結果。由於業務支脈龐雜,每周例會成為美團點評高管們溝通業務、作出決策的常規節目,在這種頻繁的溝通節奏下,各個業務部門的管理者對於其他業務的進展、變化都會有很深入的了解。

據深網了解,除了例會外,美團點評的高管們每月還會召開一次封閉會議,為時兩天,在此期間手機也要被要求關閉。

周會有其特定的內容,回顧每項業務的發展情況;預測每條業務的發展方向,然後指定戰略;調動各個事業群為某項業務搭配資源。這種製度保證美團點評各業務板塊能夠靈活應對市場競爭的變化,在關鍵時刻根據當前環境做出決定和選擇。

追求盈利性增長與傭金上調

美團點評的盈利與上市話題,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對此,美團點評一直諱莫如深。直至 2016 年 8 月,王興終於在亞布力夏季高峰會上透露,除外賣業務之外,美團點評的其他業務在 7 月已經實現整體盈利。

而在一個月後,王慧文發出「組織結構調整決定」內部郵件,稱未來美團點評在互聯網「下半場」將關注營收和盈利能力,追求盈利性增長,未來銷售團隊將以營收作為業績,交易額不再作為衡量業績的指標。對於正在快速發展的美團點評來說,這是一個需要被記住的重要節點。

王慧文所說的「追求盈利性增長」,在美團點評到綜業務對商戶的抽傭上有所體現。一位美團點評前員工對深網透露,在到綜的諸多業務中,親子、麗人這些高毛利的收入部分已經占到美團整體的 50~60%。

而在到店餐飲方麵,2016 年初對很多商戶的抽傭很多還是 0;到了 2016 年 7、8 月份,抽傭提到了 3%-5%,現在已經提到了 7%-10%。除了到店餐飲,麗人、母嬰、婚慶的抽傭也有所提高,從原來的 10% 提到了 15% 左右。「當然也是每家自己談具體抽傭,但整體是提高了的。」這位前員工表示。

美團點評對地推員工的考核標準也在這段時間發生了變化。

據深網了解,此前,商家的交易流水會按照一定比例返傭給代理商,以商家的交易額作為地推業績考核的主要指標,代理商的收入再從流水中提成。

而隨著盈利目標的確定,美團點評的考核方式發生轉變,開始以平台上產生的利潤作為地推業績考核標準,以避免「在有補貼的前提下,有時候流水越大,可能虧損越多。」

在整個公司內部,地推的角色也在由原來的「銷售型」向「顧問型」發生轉變。「我們需要很大的線下團隊,幫助商家推動互聯網化,為商戶營銷做維護。」張川說。技術層麵的升級也推動著原來銷售團隊的工作效率,與原來銷售掃街不同,現在美團點評的係統可以通過數據計算出銷售應該先進哪幾家商戶,這些商戶需求的產品是什麼,從而提升整個銷售體係的效率。

廣告收入是美團點評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就在今年 7 月,美團點評對外宣布升級推廣通品牌,並提出了「co-line marketing 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的概念。張川當時在發布會上透露,美團點評還將向媒體、商戶和合作夥伴開放數據及內容,建立開放的營銷生態。

根據資料顯示,推廣通是點評在合並前就推出的產品。美團點評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提出品牌升級也值得深思。對此,張川表示伴隨著著互聯網下半場大幕的拉開,營銷也進入了下半場。麵對複雜的營銷環境的變化,如何在有限的營銷預算內,實現精準、高效營銷;如何享受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帶來的價值與紅利,成為商家當下麵臨的挑戰。美團點評希望通過產品升級解決這些問題。

一位業內人士對深網分析稱,在麵對資本市場時,如今的美團點評需要講出新的故事。「以前的團購靠折扣和低價,現在美團點評將推廣通升級,實際上是想表明商業化能力有了更高的水平。對於商戶而言,這種交叉營銷的方式會有很強的吸引力。」該人士說。

一家 300 億美金公司的未來

回顧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進程,很少能有一家公司能像美團點評一樣,因為在多個熱門領域廣撒網式的擴張而備受關注。

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於何時盈利和上市的拷問與質疑。成立七年、估值 300 億美元、追求盈利性增長,這些關鍵詞均暗示著美團點評上市應該被提上日程。

對此,王興回應稱美團點評上市沒有時間表。但不得不提的是,美團點評背後包括紅杉、高領、今日資本等眾多投資方對其寄予了太高期望,來自資本方麵的推動也不容忽視。「美團點評目前可以隨時上市,但這個行業目前空間巨大。投資人沒有催我們,我們也不會去簽相關的協議。」王興說。

王慧文也稱,美團點評的大部分投資人是長期投資人,對於他們來說更關注企業長遠的發展空間。企業何時上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對行業的思考。

然而,無論如何,美團點評的盈利壓力不可小覷,盡管除外賣外的其他業務已經實現整體盈利,但隨著外賣市場競爭「由三進二」,美團點評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處在風口浪尖的美團點評要解決盈利問題,同時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直麵多個領域的競爭對手。「不應該試圖追求一家獨大,和阿裏的競爭會長期存在。」王興如此評價美團點評與阿裏的關係。

然而,現在的美團點評更希望用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看待當前局勢。

「心態開放、方式多樣」,在 10 月 19 日的溝通會上,王興講話的一大部分時間用來闡釋這八字原則。王興認為美團與線下商家、投資的 52 家公司,甚至包括投資方和戰略合作夥伴騰訊,都是在開放的心態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共贏。

「通過非產品競爭力和服務競爭力一家獨大可能是短期的,可能會導致團隊懈怠,導致消費者、合作夥伴會不滿意,最後並不會發展得更好。最強的競爭力是你不斷兢兢業業的把自己的服務搞好,自然而然消費者會選擇你,規模越來越大就會成為行業老大,並不代表你不惜一切手段消滅老二的空間」王興說。

最後更新:2017-10-21 13:12:40

  上一篇:go 貝貝網涉嫌捆綁銷售、美團獲得40億美元融資、妮維雅非洲廣告涉“種族歧視”
  下一篇:go 美團點評,真的值300億美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