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8 返回首頁    go 奇藝


愛奇藝王曉暉:去創造、不跟隨,網絡視聽產業亟需沉澱和創新突圍

9月5日上午,2017上海網絡視聽季暨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開幕。本屆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上海市網絡視聽行業協會承辦。

作為網絡視聽產業的國家級年度盛會,論壇聚集了全行業同儕,傾聽市場、共話發展大計的同時,也承載著價值引領、維護行業生態、推進產業升級的使命。開幕式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於秀芬、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等發表演講。

羅建輝司長表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絡視聽已經成為我國網民消費的主要形態之一,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也發表“去創造,不跟隨”的主題演講。王曉暉表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圍繞IP進行的影視動漫開發趨於高密度呈現,市場真正好的IP越來越少,“大幹快上”的階段已經過去,現在亟需沉澱下來,去開發真正好的原創內容。當下,市場處於不斷更新迭代的階段,新的一代用戶崛起,任何品牌都需要不斷提升內容品質,保持年輕態,從而保障商業社會的快速成長。同時,王曉暉也指出,網絡視聽產業中,劇集和綜藝節目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發動機。

2016年,包括現場演出在內的娛樂內容產業產值達3800億,僅劇集綜藝占到1000億,增速達30%,領漲整個娛樂產業;到2020年,娛樂產業產值預計將達到1萬億。市場熱度不減,對內容品質的要求也在提升,加之大IP和明星對流量的拉動作用顯著,行業內還在加大對IP劇的投入,成本也在不斷隨之上漲。資本熱錢湧入、供需關係不平衡、廣告增長不容樂觀,網絡視聽行業的高速增長伴隨著各種問題。

網絡視聽產業中,視頻平台也不再隻是承擔簡單的播出作用,更逐漸成為社交的入口。王曉暉提到,在愛奇藝平台上,70%的流量來自於電視劇、兒童、動漫、遊戲、綜藝、電影六大頻道,基於視頻內容的播出,有51%的用戶分享了朋友圈,44%轉發了平台,39%進行了留言,社交互動正成為視頻觀看的最新模式。

此外,王曉暉還指出了目前市場存在的六大人群遷移現象:

第一,網絡視聽受眾從以年輕人為主,到中老年人快速向視聽平台遷移,網絡受眾越來越符合中國主流人口結構;

第二,傳統廣告主向互聯網遷移;

第三,傳統製作公司已經不單單製作電視劇,也開始向網劇遷移;

第四,互聯網向采購電視劇和製作美劇遷移;第五,電影製作團隊開始從大熒幕遷移到小屏幕,電影院成為體驗場所;

第六,平台從單純的廣告收入向生態收入遷移。不難發現,人群的遷移,帶動了所有製作方、營銷方發生遷移,互聯網視聽行業的遷移速度正在加快。

一方麵是行業的高速增長,一方麵是成本過高,麵對市場的遷移、人群的更迭,網絡視聽產業未來隻能通過創新解決問題。“從劇來講,我們認為一個是共融創新,一個是自主創新”王曉暉表示。

共融創新是指台網聯動、互為宣傳,在製作、播出模式上,廣告與會員付費,長劇與短劇,這些互聯網催生的新模式與傳統劇集模式,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並存,形成多樣化的市場模式。

自主創新,則是要加強適合互聯網播出內容的研判和生產,網絡付費模式的成熟,迫使行業需要更多的青年力量加入,共同完成創新,持續吸引用戶關注。但無論群體和題材如何變化,內容作為網絡視聽的核心根本,一定要符合中國主流價值觀和主流人群的欣賞習慣。

以今年愛奇藝《中國有嘻哈》和《河神》兩部頭部作品作為示例,王曉暉表明,《中國有嘻哈》之所以能夠在各項數據上刷新綜藝節目紀錄,回歸到內容本質,是愛奇藝對於市場同質化內容泛濫的拒絕,是對年輕人追求的“潮”“酷”“情”的創新呈現。深入了解年輕人的潮流追求和個性表達,並通過劇情拍攝的綜藝模式呈現,展現背後的文化態度和思考,傳遞正能量的價值觀,《中國有嘻哈》區別市場同類節目的最大區別就是創新。

而對於網劇《河神》的亮眼表現,王曉暉也總結了兩點,一是認真,二是細節。90%的費用用於製作,群演的表現、道具的處理、新人的啟用,讓《河神》以“短、強、新”的特點在眾多網劇中脫穎而出,推動國產網劇向美劇水準靠攏。

互聯網追劇的群體是年輕人,創新的代表也是年輕人,因此整個網絡視聽的行業創新,一定是依賴於青年,隻有這樣,才能讓中國的網絡視聽行業不斷獲得青春的力量,王曉暉表示。作為行業領先的綜合性視頻平台,愛奇藝致力於做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偉大娛樂公司,通過技術賦能,為視頻內容提供更多的創新形式,滿足市場年輕用戶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從而帶動更多的創新力量湧現,推動整個網絡視聽產業的健康發展。

合作/投稿

最後更新:2017-10-08 02:42:37

  上一篇:go 愛奇藝被爆無力投資內容產業 月活用戶竟比騰訊視頻少1.7億
  下一篇:go 愛奇藝公布8月份網絡大電影票房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