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人物
騎電馬兒、中文10級的老外:在成都 美食和愛情是最佳搭檔
“你這輩子不用對任何人證明什麼,除了對你自己。”
——電影《追夢赤子心》
他,是一個擁有混血臉龐,盡管魁梧卻又靦腆害羞的大男生。
他,是一個玩轉各種網絡用語,看《赤壁》《戰狼》無壓力的中文十級學者。
他,也是一個不愛多說,但又細心敬業的導師。
他,還是一個能夠和老婆一起,吃遍成都大小館子的飯搭子。
今年30歲的Timothy Saley,是成都首家兒童橄欖球教育機構的全職教練。這個超級奶爸有個快滿一歲的寶寶,更是蓉漂多年的“四川人”。他每天騎著心愛的電馬兒,穿梭在成都大街小巷,書寫著中國版的“追夢赤子心”。
標簽1:中德混血兒
學習漢語11年最愛騎電馬兒上班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夢,卻都會因為這個夢而困惑和備受挫折,如果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夢就不會遙遠。
今年是Timothy到成都的第十一個年頭,從上大學到工作,再到娶妻生子,他慢慢融入這個城市,找到自己的活法。
媽媽是中國香港人,爸爸是德國人,雖然在加拿大長大,但Timothy深邃的西式臉廓上,也有藏不住的東方特征。更為明顯的是,他一身四川的“椒鹽味”:喜歡吃串串必須蘸幹碟;最愛的代步工具是電馬兒。每天早高峰,1米88的大個兒在等紅綠燈的路口人群裏,特別顯眼。
和其他在成都的外國人一樣,Timothy也有中文名,“薛榮神”。因為很少提及,身邊的同事大多不知道。“因為在粵語中Saley音同‘薛’,而Timothy這個單詞也有神的意思,所以就起了這個名字。”Timothy解釋說。
2006年,在美國讀完大一的薛榮神追隨父親的腳步,轉學到了四川大學。“爸爸有在川大學習過漢語,我也選擇了漢語言專業攻讀。”本身就有一點漢語底子,再加11年的學習,他的漢語水平,特別是普通話水平,得到朋友和同事的肯定。“他是我見過中文最好的老外了,熟知網絡用語,我們時不時拋的梗他都能接住。”
入鄉隨俗的薛榮神,在成都的生活“順風順水”。“這邊的人很友好,因為平時打球認識不少朋友,剛踏出校園在成都找工作,不少朋友都幫過忙。一旦看到了好的崗位,爭相推薦給我,‘去試試,去試試’。”
這個逐漸積累起的朋友圈,不僅有成都本地的小夥伴,更有來自四麵八方的“蓉漂”,他們從事著IT,教育或者體育等不同領域的工作。“成都是個包容的城市,他把很多誌同道合的人聚集到一起,大家互相幫助進步。”
標簽2:四川女婿
美食和愛情在成都就是最佳拍檔
在做全職做橄欖球教練之前,薛榮神有過在國際幼兒園從事英語教學的經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認識了妻子康莉。
“大家都在一個幼兒園上班,認識但不熟,很少交流。”康莉說,當時對Timothy的印象就是一個“呆”字,甚至在交往的前期,她開玩笑,薛榮神也隻是害羞地笑笑。
2012年冬天,幼兒園職工去一家板栗雞店聚餐,兩人意外地成為鄰座,開啟了第一次觸碰。“他口味比我還重,蘸料裏麵放了油,花生醬,蠔油等,滿滿一大碗。”
“你要不嚐嚐我這碗(蘸料)吧。”薛榮神發出的邀請,衍生了更多的話題,從一鍋板栗雞和一碗大雜燴蘸料,延伸到了喜歡的音樂和電影。慢慢熟絡,薛榮神又用美食發起進攻。康莉說:“他追我的時候,時不時在我辦公桌上放點酸奶,小零食呀。下班或者周末,常約我去吃各種燜鍋和串串。”
連番的“美食轟炸”,加上薛榮神細心又沉穩的性格魅力,嬌小的成都妹子終於點頭,和1米88的混血兒組成了“最萌身高差”情侶。如今,他們也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家庭,擁有了快滿一歲的小千金,在瑣碎磨合中享受著小確幸。
“有時候我說話比較‘籠統’,而他是一個很重視計劃的人。比如我會即興提議去超市,他會很納悶之前都沒說好,為何突然要去。”這些在康莉看來,都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差異”,但理解溝通、相互忍讓,是他們的相處之道。
“椒鹽”普通話丈母娘說得還“闊以”
婚後的薛榮神和妻子各自忙著工作,日常三餐落到了丈母娘身上。回鍋肉,粉蒸排骨……說起丈母娘的拿手好菜,他脫口而出。“我不挑食的,什麼都喜歡吃,也不會在意什麼辣椒啊、油的多少。”
薛榮神眼中,丈母娘有著四川人的樂觀,整天笑哈哈,感覺沒什麼可煩心。不過剛接觸時,丈母娘的“椒鹽”普通話讓他費了一點心。“比如‘試一哈’這個詞,聽得一頭霧水。”
好在通過不斷的相處,他逐漸接受了丈母娘還“闊以”的普通話,同時,也正因為這位“椒鹽味”的丈母娘存在,讓他省心了不少。“尤其是寶寶降臨之後,分擔了不少家務活。”
每天回家,抱小寶寶是薛榮神最溫暖的時刻。“有時下班晚,寶寶好像也挺配合,睡得晚,所以我們能見上一麵玩鬧一會。”
標簽3:橄欖球教練
敬業的大塊頭嚴重摔傷後照常訓練
“Who are we?”“SHARK!”
每個周末,在金沙附近的星工場足球場內,總有一群戴著頭盔,上身包裹著肩胸墊的“小小勇者”,喊著熱血的口號,熟稔的配合,無畏地“衝撞”著,體驗激烈開撕帶來的刺激。
這群最小3歲、最大13歲的萌娃橄欖球軍團裏,薛榮神是“孩子王”,也是隊員們口中的“無畏大塊頭”。雖然身材魁梧、體格健壯,他卻從不顯露“巨人的威嚴”。當隊員出現姿勢不對,或者站位出錯的情況,他立馬鼓勵性地拍拍手,盯著對方的眼睛,一遍一遍耐心指示,“look forward,look forward(向前看)。”
“很講禮貌,很敬業。”一些經常在場邊觀戰的家長給予薛榮神很高的評價。“如果當天課時計劃有變動,要延後或者提前,他都會走到場邊,用中文和場邊家長溝通,征得同意。”就在這個月,薛榮神騎著電馬兒不小心撞到了地鐵施工的圍欄,當場出血,送到醫院後頭部有四處進行了縫針處理。“當時其他老師把他的狀況發到家長群裏,看著還挺嚴重。我們估計他會請好幾個星期的假進行調養,沒想到隔了一天,他又站在球場上,吹著哨子發號施令了。”
對於薛榮神來說,和這群小朋友一起“戰鬥”,是他重溫童年夢。
“小時候因為學小提琴,媽媽不允許我過多參與激烈的撞擊性質運動,怕弄壞了手指。”可是看到各類球場上的風馳電掣與刺激對陣,小Timothy一直心有念想。上學後,他逐漸接觸籃球、橄欖球、冰球等,終於在喜歡的“衝撞的感覺”中找到心靈的陣地。
不光是那份刺激,團隊球類比賽中所推崇的協作精神,也是薛榮神強調的。“我會在每次課後和小朋友們一起高喊‘team work’,也會在訓練中安排隊員各自的分工,告訴他們怎麼傳球,怎麼配合防守。”在他看來,橄欖球也是包容性很強的運動,“不管高矮胖瘦,都可以參與進來,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在團隊中體現自我的價值。”
他的視線/
更多體育巨星光臨 成都更有國際範兒
不過,剛到成都的薛榮神,還為沒有橄欖球球友犯愁。
“為數不多一起玩橄欖球的朋友,都是外國人,本地人不多。”而現在,每每找場地練球,好奇的眼光少多了。“尤其之前美國超級碗開賽時,打開朋友圈,為之一驚。感覺之前沒接觸過橄欖球的,也在發布超級碗的新聞或照片。也許他們隻是對中場超級大腕的表演感興趣,但也說明大家在認識這項運動。”
最讓他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現在成都有了屬於當地小朋友的橄欖球訓練機構,他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給萌娃們帶來最原滋原味的美式橄欖球體驗。目前,這所機構已經接納了超過200名學員,全職外教過半。
“這也讓我感受到成都開放的一麵。”薛榮神說,去年,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NFL)大篷車開到成都,通過橄欖球裝備展示以及現場專業教練的指導,將地道的美國橄欖球風暴刮向蓉城。IFS廣場上,還造勢“搬來”一個超級茶碗,“這讓我很意外,說明這裏有市場、有球迷。”
不光是橄欖球,很多體育大咖的光臨,也讓薛榮神感受到這座城市日益濃厚的國際範兒。“今年,NBA巨星斯蒂芬庫裏亞洲行的其中一站就是成都。以前,這種機會更多落在上海或者北京,現在不一樣了,成都已經有了吸引這些大明星的魅力。”
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 楊晨 攝影 雷遠東
最後更新:2017-10-22 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