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人物
十一長假來四川,美食虐遍朋友圈
(圖片來自網絡,特此感謝,侵刪)
美食中國、食在四川,借著國慶七天長假,
天南海北的食貨們,陸海空,千裏赴蜀,
打著觀賞奇山秀水的文藝幌子,
川南川北就這麼走(chi)一遭。
一碗傷心涼粉的舌尖酣暢,
一口富順豆花的入喉柔情,
還是那一勺蘊載陳年故事的酸蘿卜老鴨湯……
不管你來自何方,
兜兜轉轉都是對美食的留連。
吃過,曬過,今夜你就是個地道的四川人。
各位食貨,大家好!
很高興來到豆莢沙龍“做主人”。
我叫張浩,來自山西,貪吃好耍的90後學生黨一枚。
這已經不知是第幾次來四川了。入蜀直奔成都,心心念念,為吃而來。
還記得第一次吃成都火鍋還是高中畢業旅行,成都作為中轉停了一夜,哥幾個剛從九寨歸來,饑腸轆轆時也沒按照攻略裏去吃老字號,隻街頭找了一家看著不錯的點了一紅湯,一幫北方漢子本著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壯著膽點了特辣。待湯鍋燃沸,肉片往油碟裏一滾,入口隻一句臥槽!真辣!然後後勁便慢慢從舌尖上蔓延開來。再後來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根本停不下來!那味道,至今記憶猶新,而第二天峨眉路上鬧肚子的酸爽也真真是久久難忘!轉眼,三年過去,再回成都。
第一頓就是幾年來心心念念的火鍋,店雖不是當年,但味道還是久違的好味道。當年的那幫哥們此時天南海北各自拚搏一方,想想看,嘴裏的食物除了火辣竟多了份別樣的感覺。當年把一段青春留在了這,三年煮成一鍋好湯,如今細細回味,嗯,夠味。
除了火鍋,旅途中最驚喜的還屬甜水麵,作為在杭州念書的山西人,吃慣了北方麵,總覺得南方的細麵沒有筋骨。西南甜水麵則不同,根根分明的麵條拌上甜辣濃鬱的辣子甜麵醬,入口勁道像在舌尖舞了整整一套拳腳,好吃到爆!
三天成都行,吃過了下飯神菜陳麻婆豆腐,外形似“翔”的三合糕,和排了一個小時隊才吃到的烤匠黑椒耗油味烤魚(還可以加意麵!),絕對的滿載而歸!美味成都,我們再會!
05-09年在成都讀書,10年離開,帝都兩年,香港三年,這是第一次回來。學校裏麵逛逛,那感覺說不上親切,但很奇妙。
第一天去江安,吃大盤雞。
第二天朋友請去西門上新開的陳麻婆豆腐,吃正宗地道川菜,據說這家是幾家連鎖裏麵最好吃的。點了麻婆豆腐、葷豆花、上湯娃菜。結果兩口麻婆豆腐就把我放倒了,後半程嘴唇一直被麻得沒知覺。
第三天住處附近找了家麵館,點了碗清湯炸醬麵,結果竟然長那樣!!!上來時我還以為端錯了!!!
最後一天,風雅老樹吃冒菜,好大份好好吃。不過又要滾回本港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來吃。
四川山美水美,其實最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是四川的小吃!小吃雖小,滋味可不少。
這碗小吃,北方叫餛飩,在四川就叫抄手,還有個龍抄手名冠全國,響當當的中華老字號。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味道!抄手蘸料裏包含的紅油,可是川味中的經典、不可缺少的“靈魂”。
酸辣粉是必吃不可的。川菜的辣,辣在舌尖,辣在心尖,無辣不歡的四川人發明了各種BT的美味。比如下麵你看到的酸辣粉和傷心涼粉(個人偏好洛帶牌)。
初來四川的人,在竭力分清麻辣燙和串串香,大火鍋小冒菜的時候,其實還可以嚐試下祖籍四川樂山的缽缽雞。缽缽雞是什麼?缽缽雞不是雞。缽缽雞就像冷串串一樣,是泡在五香鹵水或辣味鹵水裏的串串。但是缽缽雞又不是冷串串,冷串串是要先燙過的(燙過還叫冷串串,太欺負人了),再泡在熱鹵水裏上桌吃,而不是現燙現吃。
很多同學肯定已經淩亂了,我也是花了好長時間才分清楚,給你們列表說明,以後再也不用擔心進錯店鋪啦。
吃過一回後,就再也忘不掉了。關於此雞的用戶體驗,那是不要不要的。
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來成都出差。但每次出差時間都很緊,對巴蜀的秀美河山無緣欣賞,對四川的深厚情感,也就隻能維係在幾樣美好的吃食上了。
老媽抄手、四妹缽缽雞和結子串串等等,都是我的心頭愛,每次來成都都會跑去吃,但是最愛的還是串串香。
記得前幾年來川時候聽過一首歌,歌詞這樣唱到:
麻辣燙串串香到底鮮不鮮/蓋碗裏頭茉莉花飄香了三千年/老成都的各種滋味都往裏頭摻……
成都的串串,品牌之多,數量之大,千滋百味,在全國範圍來說,都是絕無僅有的。但串香不怕巷子深,對味的串串即使藏在深巷,門庭若市的盛況也著實嚇倒了我們這些外地人。最愛的那幾家店,都是從成都資深吃貨口耳相傳得知的。成都串串那麼多,上過芒果台的康二姐,分店開遍全國各地的玉林串串,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袁記和花串串。吃得多了,口味在變,好吃的評判標準也隨著吃曆的增加不斷升級。有時候我著實納悶,成都的串串這麼多,為何沒有一本官方的串串食用地圖指南呢(看來好吃客們都隻顧著吃去了)。
以下都是豆伴們感興趣的美食,你也喜歡麼?
最後更新:2017-10-08 0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