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7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安防成趨勢,“革命浪潮”下應有“冷思考”

隨著科技的迅勐發展,機器人在製造業和工業領域被大批量應用,它們在服務、娛樂、安防、軍事等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拿安防行業來說,近幾年消防機器人、自動泊車機器人、安保服務機器人層出不窮,而在剛剛過去的機器人大會上,手術機器人、鋼琴機器人、書法機器人等等新玩意更是向人們展示了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人類生活迎來巨大改變的圖景。但不得不說,機器人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卻也給人們帶來一些擔憂:例如機器人安全問題、機器人影響就業以及如何回收再利用等等,在機器人產業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們是否應當冷靜下來思考一番?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分析,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預計達到29億美元,2020年將快速增長至69億美元,這幾年預計平均增速高達27.9%。2017年,全球醫療服務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專用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16.2億美元、7.8億美元和5億美元。此外,去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9萬台,中國消費總量達8.9萬台,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機器人+安防引領行業新態勢

近幾年各種交通安全事故、暴恐事件、人身傷害等事件屢屢突發,人們對自身安全的防護意識越來越高。基於傳統靜態安防技術體係難以突破、從業人員素質水平不一、人員老齡化、穩定性差等因素,已經影響到安防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傳統安防體係已難以滿足當下社會快速發展的智能化需求,產業已經遇到發展瓶頸。

緊隨著中國“十三五”規劃與《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及一係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國家對於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高端製造產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隨著“機器人+安防”概念的興起,這將大大加快機器人與智能安防市場的發展。

在一係列政策支持及市場需求提升的帶動下,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麵對安防行業市場這塊大蛋糕,雖然目前很多企業依舊處於摸索的狀態,但在巨大安防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機器人+安防”智能安防的發展勢將迎來一片廣闊的新藍海。近年來,隨著機器人產業的不斷升溫,作為智能安防中的重要一員,安保機器人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作為新一代安防行業高端智能化產品,不僅順應了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也有效的解決了傳統靜態安防技術的短板。

人機分工加速,機器搶飯碗?

削麵機器人數年前已出現在廚房中,寫稿機器人用25秒寫完九寨溝地震的速報,京東的物流機器人形成一套完整的“無人配送”係統……隨著機器人產業的深入發展,其在各行各業大顯神通,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據統計,中國去年的機器人替代率同比增長了30.9%。麵對機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威脅論”漸漸響起,不少人擔心,機器人會帶來失業潮嗎?

有專家如是說到:“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隻是讓人類生活變得更舒適的工具和手段。靠專業分工,我們才走到了今天。人機分工實際上是,該人做的讓人做,該讓機器人做的讓機器人做。”這樣開來,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似乎的確會使許多領域的傳統崗位消失,低技能工作將實現智能裝備化。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思考,機器人代工取代的是一些機械性、重複性高的工作,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崗位,“就此問題引發的外界擔心,主要是現在人才結構上出現了一些問題。”

智能發展成共識

雖然如今中國國內對於機器人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但我們也必須要承認,中國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的占有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核心零部件和技術還主要依靠進口。此外,不少機器人的“智力”還相當有限,因此,人工智能等技術講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突破口。

人工智能是未來智能社會的基礎支撐,各國紛紛加強謀劃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久前,中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麵對人工智能進行係統布局。在麵向2030年的戰略性部署中,中國明確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三步走”目標,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有專家表示,以人工智能為依托的機器人將越來越多地走進人類生活,人類將逐漸進入智能社會。隨著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人將擁有更強大的“大腦”,也將越來越像“人”,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有望迎來春天。未來醫用、商用及生活消費類機器人將全麵走向市場,機器人與人類關係也將越來越密切。但這一切美好希望成為的前提則需要依賴於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建立知識庫、大數據庫、麵向各類具體問題的智能係統等,這些對於整個社會體係、服務體係、治理體係都提出了相應要求。

幫尼有話說

現如今,機器人已成為了眾多企業未來的戰略產業,而安防機器人作為機器人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安全性、便捷性、全麵性和智能化的特性已經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肯定。但麵對如此火熱的現狀,或許我們安防人應當做一些“冷思考”,一窩蜂去趕潮流並不一定能迎來預想的好發展,隻有在“機器人+安防”的革命浪潮中保持初心,做出真正符合消費者和市場需求的好產品才是王道。

最後更新:2017-08-31 10:30:08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發展短板亟待攻克
  下一篇:go 今日說:京東、軟銀都來了 機器人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