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4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恐怖!人工智能挑戰來襲!細數新技術革新下慢慢消失的那些職業!

將來,無論你現在從事什麼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講反複經曆機器人代替人的以下 7 個步驟:

1.機器人幹不了我的工作。

2.好吧,它會許多事情,但是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會。

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會,但是它常常出故障,這時需要我來處理。

4.好吧,它幹常規工作時從不出錯,但是我需要訓練它學習新任務。

5.好吧,就讓它做我原來的工作吧,那工作本來就不是人該幹的。

6.哇,機器人正在幹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僅好玩多了,工資還高。

7.真高興,機器人絕對幹不了我現在做的事情。

【重複】【循環】

未來,你的薪水高低將取決於你能否和機器人默契配合。90% 的同事將會是看不見的機器,而沒有他們,你的大部分工作將無法完成。這一切都是必然的。讓機器人代替我們從事現在的工作,讓我們在它們的幫助下去構想有意義的新工作吧。

——《必然》

不知道追求進步的人,遲早會被淘汰。這不是危言聳聽,請看筆者列舉的幾個,已經消失或者被衝擊,可以被機器人代替的職業。

一:暗房工人

以前膠卷上的影像要放在相片上顯現出來要在暗房通過各種技術操作後才能實現,中間 要經曆配藥、顯影、停顯、定影、水洗……等步驟。自從數碼相機出現後,膠卷慢慢退出曆史舞台。國產膠片公司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發布公告稱,由於數碼影像對銀鹽影像產品的替代作用,導致近幾年彩色膠卷的市場需求量急劇下降,公司該產品已無法實現經濟批量生產。經董事會研究決定,停止彩色膠卷的生產,並授權公司總經理負責清理與彩色膠卷相關的專用資產的工作。同時努力做好庫存彩色膠卷的銷售工作。

二:膠片攝影師

同樣由於攝影技術的發展,膠片攝影師也已經慢慢退出舞台了,以1991年柯達推出世界第一款專業級數碼相機為標誌。從此,進入了真正意義的數碼攝影時代。而以1994年電影《red》上映為標誌,電影攝影進入數字時代。

現在大部分電影拍攝運用的是數碼攝像機。

3.假牙技師

不管是全口的穿戴假牙,還是種植的烤瓷牙,原先都是要靠技師用手工做出來的,給病人裝上,如果手藝不精,肯定不好看不舒服。這個工作的工資水平也不低。3D製模,這個技術引入到牙科還是在十年前,最早大概是德國?很快,以橫掃的姿勢入侵了幾乎所有假牙製作的領域。新一代的牙科技師不再是靠在顯微鏡下雕琢,而是坐在電腦前製圖,3D自動打印出假牙。

4.廚師:

隨著科學技術和機器自動化的不斷發展,工業對人的需求將會減少。人工智能已經在大步邁進,很多重複性的工作將被機器人或者智能軟件所取代。通過引進機器人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

9月17日,剛開學在山東大學有一家食堂引進了刀削麵機器人來製作刀削麵,吸引了不少同學和老師前來觀看和品嚐。

機器人每分鍾能削出三碗麵,速度比人工提高了一半,這種持續工作的能力也非傳統手工能比的,而且做出的麵條寬細程度均勻,分量更是有保障。

一台刀削麵機器人大概六千多,而從外麵請一個刀削麵師傅並不容易,就算請到,年薪也要五六萬。而且機器人任勞任怨,不吃不喝,絕對服從管理,從來不請假偷懶。

5.記者:

機器替代人工的事情,一直都在發生著,以前是工業化替代個人小作坊式的手工業生產,現在,不遠的將來,智能化工具會替代大部分腦力勞動者的工作。而記者的工作,在未來也有可能被機器人替代。機器人寫稿實際上已經被相當程度的利用了,騰訊在體育新聞中已經試用了機器人寫稿。

有人質疑,機器人寫稿的質量咋麼樣呢,請看下文,機器人寫稿實例。

6.描圖工

很多人看到這個職業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筆者來解釋下這個職業,在過去,我國設計行業的不同設計階段,普遍運用這麼幾種圖紙形式,人們以他們紙張的質量和圖紙的底色來稱唿,分為白圖、硫酸圖(也有叫蠟圖的)和藍圖。

當白圖設計完成,把硫酸圖紙蒙在白圖上,將圖紙上的線型、線寬、數據、說明文字等信息複製下來,製成硫酸圖的工作流程就稱為“描圖”。因為當時計算機繪圖並沒有普及,設計師們連CAD都沒有,更不用說各種輔助設計軟件了,繪圖的效率是相當低的。而且讓有專業知識和設計能力的工程師們,來進行簡單枯燥的圖紙複製工作,無疑是大材小用了,所以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當時的設計院都會雇傭一些人員來進行描圖的工作,這也就是描圖員(當時也有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到設計院的實習期時,都會從事一段時間的描圖工作。這算是從頭開始學習設計的階段吧,其實他們並不是專職的描圖員)。

現如今由於計算機繪圖的普及,各種載體形式的圖紙已經基本都可以直接打印了,因此描圖員這個工作即便沒有消失,也是非常小眾的。當時設計院裏的絕大多數描圖員,現在沒有退休或者下崗的,也都早已轉為後勤服務或者職能管理部門的人員了。

7.律師:

今天看到一篇報道:從今天開始,美國50個州開始使用通過人工智能(AI)提供免費法律谘詢的聊天機器人。這是繼在紐約、西雅圖和英國取得成功之後的展開的又一次試行。

這個聊天機器人由英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大三學生布朗德(Joshua Browder)開發, Browder稱之為“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律師”。他估計,在兩年的時間裏,該機器人幫助擊敗了375000張停車罰單。

用戶可以輸入一些問題,如“我收到不公平的停車罰單”,這個機器人會將用戶輸入的信息轉化成一個法律聲音文件,然後會根據這些問題和聲音文件來判斷是否有上訴的依據,再為用戶生成一個可以簽名和打印的上訴信。

而國內也已經有了款法律機器人:法小淘

在杭州舉行的雲棲大會上,無訟CEO蔣勇向我們展示了法小淘的功能:法小淘能夠根據用戶的語音求助,分析出案由,再結合客戶提出的若幹案件信息,比如索賠金額、訴訟地點等,從律師庫中推選出適合辦理此案的律師。人工智能小AI呢,目前的主要工作則是替代人工,實現庭審現場的自動筆錄,據說它已經承擔了浙江省高院50%左右的庭審筆錄工作。

最後更新:2017-10-07 23:13:03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已成時代風口 華為到底是怎麼保護用戶隱私的
  下一篇:go 量化派亮相2017數博會 人工智能賦能科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