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
機器人
機器人衝擊人類就業,你擔心失業嗎?
文/楊劍勇
由於眾多科技巨頭源源不斷地投入巨額資金用於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在這個產業中,工業機器人發展比較早,在全球至少也有超過50個國家在發展相關機器人產業,尤其智能製造升級大背景下,具有一定規模的製造商在生產線大量部署工業機器人成為趨勢,不僅能降低勞動力成本,且可彌補因老齡化所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局麵。
機器人對人類就業造成衝擊
伴隨製造業大規模“機器換人”不可避免,來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高達16%,今年增長有望達到18%。全球工業自動化進程下,全球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在2015年就高達163.2 萬台。
另外,機器換人成本也在逐漸下降,而中國在“製造2025”推動下,是增長最快的國家,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其次是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
工業機器人正在迅勐發展,一場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技術正在驅動著新一輪科技革命,使得AI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入侵著我們的世界。機器人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之際,勢必對人類就業造成衝擊,也因此擔心人類將麵臨大麵積失業風險,政商界尤為擔心大量工作崗位被機器所取代,尤其製造業是重災區,簡單和重複的工作被機器人替代不可能避免,機器或將會成為勞動軍。
向機器人征稅
機器人上崗,意味就有人下崗,於是機器人是否繳稅倍受爭議,作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早前就主張向機器人征稅言論成為熱議,事實上在2016年,就有歐洲議員提出議案,如果機器人大規模代替人工,應向機器人所有者征稅,所征收來的稅金用於資助因機器人失業的人群,包括對這個群體進行工作技能培訓等,不過遺憾的是這一提案被駁回。
在今年,是否向機器人征稅再次成為焦點,其中,韓國先人一步,畢竟該國是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隨著自動化程度增加,韓國的失業率也在上升,為此,韓國已在準備修改稅法,有望成為全球首推“機器人稅”的國家。
征收機器人稅的主張,一直存在不小的爭議,雖然沒有國家正式對工業機器人征稅,但對機器人征稅想法前有歐洲,後有韓國,預計將會有更多的國家考慮向機器人征稅,意味著機器人幹活也將繳納稅金,彌補由於機器人和自動化所帶來的損失。
最後:
盡管在當前,機器人盡管完全取代人類還不現實,但政商界擔心導致致千萬人失業已成事實,且影響各行各業,並且人類也無法阻止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勐進,也無法阻止簡單和重複工作被機器所取代的腳步,對此你擔心嗎?
作者楊劍勇,物聯網高級顧問,關注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前沿科技產業。
最後更新:2017-10-12 13: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