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期的愛情
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時期,真正的愛情仍然是我們曾經以為的愛情,有笑聲、有眼淚、沒理由、不計較,豪賭一場,不醉不歸。
從懵懵懂懂地翻開《百年孤獨》的第一頁開始,到迫不及待地讀完《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最後一頁,記得自己大學生活中有一整年都是沉浸在馬爾克斯營造的魔幻現實主義的世界裏。無論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傳奇故事,還是阿裏薩一個人的情愛旅程,作者筆下的栩栩如生是如此的虛幻而又真實,在光怪陸離中每一個角色都仿佛觸手可及。
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理解與感知在大腦裏得到升華,不僅僅是識別模式、發現規律、做出預測,我們不可避免地將情感、想象投射到我們的認知中,並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沒有邊界,沒有束縛,卻又可以讓我們徜徉其中。
無數的文學、音樂、繪畫甚至影視作品都很好地證明了人類沒有極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大學時期開始而延續至今的對於馬爾克斯的摯愛應該就是源於對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折服吧。
從生理和數學角度分析愛情本質
在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背後,一個重要的基石就是人類有可以激發和體會情感的能力。由於出生是一個絕對被動的個體體驗,對於我們來說,愛情與死亡應該是最本質和最強烈的情感激發載體了。愛情是人類最強烈、最多樣,而又最不理性的感情;而死亡是人類最可怕、最神秘,而又最不可避免的命運。
正如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整部書以死亡開始,探討了多種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而最終都以死亡結束。這樣的一部鴻篇巨製,作者選用了霍亂時期作為愛情的定語,仿佛在告訴我們,在作者內心深處,即使像愛情和死亡這兩件亙古不變的永恒主題,也會隨著人類社會大背景的演進而展現出不盡相同的麵孔。
一直以來,理性的光輝都是人類智慧的代表。即使麵對像情感這樣本質上非理性的現象,我們也孜孜不倦地試圖以理性、嚴謹的科學態度加以理解和分析。
以教人生死相許的愛情為例,伴隨腦科學的進步,我們可以非常精確地甄別和測量當人們在愛情進行的整個過程中,腦部化學物質成分和濃度的改變。
愛情產生的初期,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苯乙胺會大量分泌:多巴胺使人感覺到世界的美好,會對陌生人微笑;正腎上腺素流過大腦時產生的生理效應為心跳加速、手掌出汗、臉頰泛紅;苯乙胺也是巧克力中的一種化學成分,使人產生一種甜蜜的感覺。而這三種成分的急劇累積,會使當事人產生極其強烈的快感,但三種化學成分的高濃度維持時間是短暫的,一般認為是十八個月到三年左右。
通常,當事人體內這三種化學成分濃度的降低標誌著熱戀期的結束,理智期的開始。但是實際上,隨著這三種化學成分濃度的降低,催產素開始漸漸產生,使雙方產生親情和依賴感,從而保證當事人關係的進一步維持。眾多實驗表明,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其他的刺激手段來調整個體大腦中相應的化學成分的濃度來人為地產生與愛情相關的體驗。
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愛情,是我們試圖理性地分析人類情感的另一種嚐試。
當我們把大基數采樣群體的行為和傾向性進行采集和分析,通過統計和概率的計算,其實可以相對準確預測出單一個體,找到符合本人特定預設條件的伴侶的概率(這個概率通常小得嚇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人生活中的真實伴侶和其之前的預設條件相差甚遠)。
我們還可以利用博弈論來指導,當預設條件無法滿足而必須做出妥協時最佳的進攻策略;根據經濟學理論計算特定環境下的特定職業人群的最佳結婚年齡;根據正態分布算法來決定婚禮的規模和嘉賓邀請策略;還可以根據夫妻雙方的性格特征,通過複雜的數學建模來指導他們的婚後生活。
實際上,對於與愛情相關的任何階段與方方麵麵的場景,我們都可以找到具有很強適用性的數學原理與模型。
人工智能塑造的滿足情感需求的“愛情”是真愛嗎?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些“科學的進步”和“理性的分析”很大程度破壞了你心中對愛情的美好憧憬,那麼接下來迅速發展的人工智能將會對愛情至上的世界觀給以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人工智能讓愛情變得更赤裸
還記得當年看美劇《別對我說謊》時,對於主人公萊特曼博士通過微表情來洞悉對方內心活動的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馬上去買了幾本微表情解讀訓練的書來希望自學成才。其實,微表情解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技能,這樣的結果與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是分不開的。
人類社會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像戀愛和婚姻這樣的親密關係中,當事人雙方的想法保持一定的私密性至關重要。我猜想,絕大多數具有微表情解讀能力的人是因為無法維持親密關係,隨著人類社會的演化中就慢慢消失了。但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傳感器高速捕捉人臉表情的能力加上深度神經網絡對於表情識別的能力,不難想象,不久的將來,每個人的手機都會具有像萊特曼博士一樣的微表情解讀能力。不知道在心靈完全赤裸的情況下,談戀愛對於我們普通人類會變成怎樣的挑戰。
2015年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她》描述了另外一種人工智能時期的愛情。雖然導演瓊斯著力描寫的是在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中,男主人公所代表的普通人所經曆的挫敗、孤獨、荒誕與異化的心路曆程,但是,影片“女主人公”代表的未來人工智能伴侶的出現很有可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必然。
如果戀愛中的伴侶可以完全理解對方,興趣完全吻合,完全配合與奉獻,完全觸手可及,那麼你是否真的會在乎對方是真實的人類還是人工智能驅動的產品呢?影片甚至嚐試去觸及兩個人工智能驅動產品之間的曖昧關係,雖然荒誕,卻又完全可信。
其實,更深層的問題是,愛情的本質究竟是為了滿足我們個體的情感需要,還是在參與者之間有更深刻的意義?如果答案是前者,人類在人工智能麵前幾乎會完敗,那麼在未來,更常見的婚姻形式(或者夥伴關係)一定是人與機器的結合。
隨著個人生活的迅速數字化,對於海量(最終會是全量)人群進行全方位行為分析而生成的個體數字化畫像將成為未來生活的常態。我們殘存的動物性本能,諸如趨利避害等等,會導致我們的行為在大基數的統計規律上具有相對明確的模式。對於這些模式的識別、提取和利用可以幫助我們優化對生活的決策,也將使得我們在未來把越來越多的決策交給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的機器來完成。
即使在現在,許多的婚戀網站和服務提供商已經開始嚐試使用類似的原理幫助其客戶獲得更高的相親成功率。不久的將來,將不是你的父母替你包辦婚姻,而是機器根據你的畫像幫你挑選理論上最合適、最有可能長久的人生伴侶。在未來,自由戀愛從效率和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講,也許完全是誇大其詞和不合時宜的。
也許,人性的未來取決於人類理性邊界之外的存在。
以理性為基礎的智慧體係幫助人類成為了這個星球的主宰,但是終究有一天,這個體係的繼承者將會是能力更強、速度更快、永不疲勞、永不犯錯的下一代理性機器。但是,機器也許很快就能寫出可以亂真的詩歌、音樂,畫出可以亂真的油畫。
我依然會保持我的懷疑:機器在很長的時間裏都將無法創作出像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這樣的作品。基於這樣的懷疑讓我相信,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時期,真正的愛情仍然是我們曾經以為的愛情,有笑聲、有眼淚、沒理由、不計較,豪賭一場,不醉不歸。
作者張矩為峰瑞資本董事,曾負責 Google 和 YouTube 數據中心的構建與運維,並於 2006 年作為 Google 中國創始團隊成員和首位運維人員。曾任 Joyent 中國區首席代表、友友係統首席運營官,以及光速安振執行董事。國內最早一批投身雲計算產業的人,現在是投資人,也是一位搖滾音樂迷。
最後更新:2017-10-08 05:48:51
上一篇:
人工智能第一龍頭股,現遭主力30億大單甩入,九月強登龍虎榜!
下一篇:
2017機器人國際大會擺陣佛山 機器人下五子棋幾乎全贏
從天壇公廁到日本農場,人工智能加速滲透背後是福還是禍?
人工智能會消滅人類嗎?
太尷尬!淨利同比下滑近40%,人工智能龍頭科大訊飛還能“起飛”?
人工智能走上舞台中央:國家將重點培育產業成長
人工智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柔軟改變著整個世界
機器人大賽門票免費送!快來現場感受王者榮耀約戰係統!
新阿爾法狗出世,機器人會進化了;平安繼續買買買上海家化;私募百億俱樂部成員達169家;韓寒亭東影業融資3.1億估值20億
機器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雅馬哈東京車展對壘本田!
北京官方租賃平台上線 未來可實現信用租房 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完成4.6億美元C輪融資
25秒發出地震新聞不算快,最快一條僅用5秒!機器人時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