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機器人
機器人已在寫稿,但媒體人要堅信先做好自己
隨著媒體融合進入深水區,在新技術不斷演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嚐試機器人寫稿,這給媒體從業者帶來了壓力。
今年以來,不少媒體和資訊網站在寫稿機器人上加速布局。這也意味著,人工智能正在深入傳媒業,並推動著這一行業的變革。
每次革新都是一次前行。
“小封”機器人作為封麵新聞在媒體人工智能方麵的實踐,其采用了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自然語言分析等與第三方合作的技術,並結合主題詞提取、搜索技術、推薦技術、自然語言生成、情感分析、機器寫作、意圖識別等封麵自研發技術,提升了用戶獲取新聞資訊的時間效率和體驗。據悉,微軟研發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小冰”也入駐了封麵新聞。
近兩年,微軟選擇同媒體合作,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和媒體做一些深度的整合和結合。在這一過程中,微軟平台讓“小冰”服務於大量內容,實現了與用戶近百億次的溝通,借用這種“溝通”方式,將媒體的內容和媒體要傳播的服務自動傳播給用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取代傳統采編尚不可能。
在第一篇由機器人撰寫的稿件發布後,記者這個職業是否會消失便引發熱議。在與媒體同行的交流中,大家普遍認為,機器人既有優勢又有局限性。這是由於時政類新聞專業性較強,需要有準確的新聞觀點與輿論導向力,寫作難度較大。
但機器人寫稿也有其獨特優勢,體現在它寫稿的效率高,精準度也高,這是因為它的數據來源規避了很多人為因素的幹擾。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記者一些繁瑣的工作。局限性則體現在機器人寫稿是單調的,報道的創新性難以體現,因為它依賴固有模式,因此,像深度報道這種深層次的觀察和分析暫時無法實現。
機器人寫稿目前較多用於對事實進行簡單再現的新聞工作。而記者的角色不是簡單的新聞事實的記錄員,同時是社會事實的觀察者、新聞事件的闡釋者、新聞意義的挖掘者,這些都是機器人無法達到的。
數據化傳播或成未來主流。
寫稿機器人的核心是一套軟件係統,可以稱之為是專門寫稿的“大腦”。其整合了目前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聚合全網信息,通過融合領域知識,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發掘重要的消息和事件,並用自然語言進行表達。簡單地說,就是通過算法將所獲取的數據嵌入係統,利用人工模板生成內容。
人工智能技術是幫助我們每一個人,讓自己去找到更加適合的工作,能夠釋放出人類更多的潛能,做更加有價值的、有附加值的、創造性的工作,這是不需要恐慌的。
對於未來,數據化傳播無疑將成為主宰,我們一切的傳播都可以得到數據化的應用。智能媒體將是未來媒體的主流形態,在這樣一個主流形態中,大數據是基礎,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是智能媒體最顯著的區分。(消息來源:中國報業)
最後更新:2017-10-07 23:12:30